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丛书文集   2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20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61.
以WC粉为基体,Co粉为粘结相,添加纳米Y2O3,通过球磨、压制成型和微波烧结制备WC-Co硬质合金。结果表明:制备的试样相结构为WC和η相(Co3W3C相),随烧结温度提高,试样的相对密度明显增大,在1 300℃时达到最高值,继续升高到1 320℃时出现局部熔融现象,随保温时间延长,试样的相对密度明显增大,但保温20 min后趋于稳定。加入纳米Y2O3可以明显细化晶粒,且其硬度和抗弯强度有一定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62.
通过由硫酸污染土配制成的水泥土室内模拟试验,对不同硫酸质量比条件下,一定水泥掺量的水泥土试件外观特征及无侧限抗压强度进行实时观测和记录,得到硫酸水泥污染土试件表观特征照片和抗压强度变化曲线;试验结果分析表明,硫酸对水泥土外表形态影响不大,没有出现开裂、起皮等现象,但是对水泥土外表颜色和力学强度产生了明显影响,由污染土配制成的水泥土颜色较干净土配制成的水泥土颜色有了明显变化;硫酸质量比不同,水泥土强度存在很大差异,得出除硫酸质量比为9 000 mg/kg外,其他硫酸质量比条件下的水泥土强度在90 d龄期时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并且探索性地讨论了硫酸导致强度发生变化的原因,文章对水泥土在硫酸污染条件下的应用及工程设计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3.
为了提高硬质合金与因瓦合金的焊接性能,开发了一种新型因瓦合金的焊接工艺,利用钨极氩弧焊接方法获得因瓦合金在无填充及不开坡口条件下的焊接接头,利用光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焊接接头界面的组织形貌,并分析了焊接接头的硬度分布.结果表明:利用开发的焊接工艺,能够实现因瓦合金焊接接头的冶金结合;焊接接头硬度为16.3~72.6HRC,且过渡平滑.  相似文献   
64.
冯驰  丁林  胡杨 《应用科技》2013,(4):17-20
针对涡轮叶片表面温度不易测量的问题,利用辐射测温和扫描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45°旋转反射面扫描系统测量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的方法.通过与叶片参考结构的对比,分析了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与叶片内部结构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面扫描系统可以简单、有效地提取涡轮叶片表面温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5.
利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分析仪对45钢盘条拉拔断裂试样进行了检验与分析,有针对性地寻找出了造成45钢盘条在拉拔过程中出现横向裂纹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工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6.
通过浸泡试验考察了切削液添加剂三乙醇胺、苯并三氮唑对硬质合金钴元素浸出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三乙醇胺与钴离子形成配合物进入溶液而使钴浸出,苯并三氮唑与钴离子形成配合物薄膜覆盖在硬质合金表面而阻止钴离子浸出。  相似文献   
67.
45钢是我国目前用量较大的调质钢,通过研究45钢经调质和亚温淬火热处理后的硬度,冲击韧度和金相组织,来寻求合适的45钢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45钢仅采用调质处理,不能满足高硬度高韧性的技术要求,采用亚温淬火热处理配合可解决上述问题,得到最优的综合力学性能,考虑经济性时可直接采用770℃淬火500℃回火的热处理工艺.在保证45钢强度和硬度的同时,要提高韧性的最理想的热处理工艺为840℃淬火550℃回火+770℃淬火500℃回火.  相似文献   
68.
首先概述了硬质合金涂层技术的研究现状,接着对涂层机理和涂层方法进行探讨,并对主要涂层工艺进行比较,最后结合实际应用,对硬质合金涂层技术的新进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69.
为了确定复合材料与管线钢共固化胶结界面受剪时的有效搭接长度,设计了双搭接胶结试件拉伸试验.对界面在Ⅱ型加载条件下的失效扩展过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有限元模拟.试验结果表明,界面的破坏形式为脱粘失效.试验得到了复合材料表面沿拉伸方向上的应变分布规律,胶结界面剪切应力与滑移量之间的关系(Bond-Slip曲线),计算可得Ⅱ型加载条件下复合材料与管线钢胶结界面的临界能量释放率为1062 N/m,界面的有效搭接长度约为15.5 mm.将临界能量释放率应用到有限元模拟的界面本构,模拟得到的复合材料沿拉伸方向的应变分布规律与试验结果对比较好.有限元分析结果表明,裂纹沿着胶结界面由两侧向中间位置逐渐发生与扩展.  相似文献   
70.
采用Gleeble 1500对WC-12Co硬质合金进行不同温度和应力场的压缩疲劳实验,测量疲劳前后合金硬度的变化,通过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等手段观察其组织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其变形失效机理.结果表明:随着实验温度与加载载荷的升高,WC-12Co合金硬度呈下降趋势,WC晶粒发生圆化,WC晶粒骨架的完整程度下降.WC-12Co合金的疲劳变形失效机理为:在较低变形温度和变形载荷下,塑性变形由WC相中的位错滑移和黏结相马氏体转变所提供,随着变形温度和变形载荷的升高,塑性变形则通过硬质相的层错运动和WC/WC的界面滑动形成黏结相条带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