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2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331.
潜山油藏中裂缝发育是证明其高储油、高产油的重要标志,可靠地识别和预测潜山裂缝发育段是实现该类油藏有效勘探和开发的关键。首先对井点裂缝进行岩性成分与裂缝特征分析,认为呈浅色矿物的岩性中由于脆性成分含量高,岩石易破碎,裂缝更易发育;在井曲线上,双侧向曲线和声波时差曲线是对裂缝响应较为敏感的常规曲线;并结合地震反射剖面及实际油气井产量,发现在裂缝发育区地震反射呈错乱断续特征且其区域井产能较高,进一步总结出裂缝-地震反射-产能之间的关系;在裂缝检测方面,通过提取对裂缝敏感的地震属性,从单一属性证明了裂缝检测的可行性,再利用敏感的裂缝属性进行多属性融合裂缝预测,综合预测该区在东胜堡和法哈牛构造带、静安堡裂缝最发育,其次为边台、平安堡、静北、前进构造带,而安福屯和曹台构造带裂缝相对欠发育。基于点-线-面逐步推进分析的原则,总结了大民屯地区裂缝段地球物理响应特征,为该区裂缝预测提供依据,进一步指导变质岩潜山油藏勘探开发工作和井位部署。  相似文献   
332.
刘洋  杨建  梁向阳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0):12872-12878
为了区分蒙陕深埋矿区煤系地层及其顶板各含水层之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利用无机组分、环境同位素和有机组分开展了水质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由于蒙陕深埋矿区位于毛乌素沙漠,地表被风积沙覆盖,具有极好的降水入渗能力,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矿化度<500mg/L,阳离子以Ca2+为主,阴离子以HCO3-为主,属于HCO3-Ca·Mg型水;白垩系志丹群与第四系呈不整合接触,整体上构成了一个统一的含水综合体,使志丹群具有较好的补给水源,其无机水质特征与第四系水接近;深部含水层受到安定组相对隔水层影响,补给径流条件较弱,长期水岩作用导致侏罗系水中矿化度一般>3500mg/L,阳离子以Na+为主,阴离子以SO42-为主,属于SO4-Na型水,从水化学特征分析,洛河组与直罗组不存在直接的水力联系。环境同位素特征表明研究区雨水、地表水和第四系水属于现代地下水,志丹群水介于现代地下水和古水之间;深部直罗组和延安组地下水,δD、δ18O值均较低,且落在鄂尔多斯盆地雨水线下端,为循环深度较深,煤炭开采前为封闭条件较好的滞流地下水。地下水中溶解性有机质含量(TOC和UV254)随着含水层深度增加而逐渐降低;地表水和第四系水中主要出现了Ⅰ区和Ⅲ区的荧光峰,其中地表水中DOM来源更加丰富;志丹群、直罗组和延安组水中也出现了Ⅰ区的荧光峰,在Ⅰ区和Ⅱ区之间的荧光峰具有标志性;白垩系→直罗组,Ⅴ区荧光峰强度有增大趋势,表明深部直罗组含水层存在其他来源的腐殖质类DOM。总体上,利用多种手段开展水化学特征综合分析,可以很好地区分出各含水层之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差异,为煤矿水情水患快速准确判别和安全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33.
为了给引水隧洞隧址选择和支护参数设计提供理论参考,采用均匀化方法,基于复变函数理论,推导了非均匀应力场下锚杆支护时深埋圆形隧洞的应力及位移弹性解析解,并给出了洞周切向应力及径向位移随围岩弹性模量、侧压力系数、锚杆长度、半径和环向间距等参数的变化规律。通过算例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随着围岩弹性模量的增大,隧洞洞周各点的切向应力和径向位移均减小,且对围岩弹性模量(单位:GPa)在[5,10]区间最敏感;(2)侧压力系数在(0,1]区间时,洞周最大切向应力和径向位移随其增大而减小;在[1,2]区间则相反,并对侧压力系数在[1,2]区间更敏感;(3)随着锚杆长度的增大,洞周的切向应力和径向位移逐渐减小;随着锚杆半径增大,洞周的切向应力逐渐增大,径向位移逐渐减小;而随着锚杆环向间距的增大,洞周应力和位移的变化趋势与锚杆半径的规律相反。  相似文献   
334.
回填土导热性能是直埋电缆载流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为探究各因素对改良红黏土导热性能的影响规律,制备不同掺砂率、干密度、含水率的试样,在恒温密闭的条件下,采用瞬态热线法测试试样导热系数,分析掺砂率、干密度、含水率对改良土导热系数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铜尾矿砂对红黏土导热系数具有较好的改良作用,改良土的导热系数随着掺砂率、含水率均呈现线性增长。改良土导热系数随着干密度的增大,其增长趋势具有阶段性,当改良土的干密度大于1.65 g˙cm-3,导热系数的增长速率明显减小。铜尾矿砂对改良土导热系数的影响在于其中大量石英改善了固体骨架之间的传热效率。含水率和干密度对改良土导热系数的影响,主要在于其使改良土的三相传热方式发生了改变。基于测试结果,构建预测改良土导热的新模型,其能够较好预测改良土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335.
本文主要研究对比分析中深层地埋管运行1个供暖季后在非供暖季埋管周围热储自然恢复与有人为干预的蓄热恢复两种不同恢复情况温度场的变化,利用ANSYS Fluent建立传热模型,基于有限体积法进行求解,并与项目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通过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恢复模式在非供暖季结束时热储的温度值,结果表明:非供暖季中深层热储通过自然恢复结束时,热储温度热恢复率最低点为96.81%;进行人为干预的蓄热恢复在非供暖季结束时,热储的温度可以最高恢复率可达到158.09%。对比两种不同的热恢复模式在非供暖季结束时温差(Δt)最大达到10.09℃,温差(Δt)随深度及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336.
张昱  张明魁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3,23(27):11835-11840
岩爆是深埋隧道施工过程中开挖时形成临空面,引起能量突然释放的现象,轻则岩片剥落,重则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其危害程度取决于岩爆烈度等级,因此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是急需解决的难题之一。本文针对单一指标预测法预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首先设计并实现了综合指标法和针对多分类问题的分类器,其次提出并建立了基于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算法优化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的GD-DNN岩爆烈度等级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GD-DNN模型预测的准确率达到95.8%,相比机器学习算法K最近邻(K-nearest neighbor,KNN)、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和深度学习算法DNN分别提高了45.8%、38.7%和8.3%,同时在精确率、召回率和??1值三项指标上均优于其他模型。最后在秦岭隧道、大相岭隧道、通渝隧道和马路坪矿井4个实际工程中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检验结果证明GD-DNN模型能够精准预测岩爆烈度等级,研究成果可应用于深埋隧道工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