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11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6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为了实现脑-计算机接口(BCI)系统,对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特征进行了提取和分类.将大脑C3,C4处采集的二路运动想象脑电信号分成4段,分别建立六阶AR参数模型进行功率谱估计,再对每段数据的功率谱求和构造特征矢量,提供给误差反向传播算法进行左右手运动想象脑电模式分类.结果表明,该方法提取的特征向量较好地反应了运动想象脑电信号的事件相关去同步(ERD)和事件相关同步(ERS)的变化时程.另外,该方法识别率高,复杂性低,适合在线脑-计算机接口的应用.  相似文献   
92.
将试样装夹在自制的预设一定冲蚀角度的转盘上进行锌液冲蚀试验,实现流动锌液对试样冲蚀表面0°、30°、60°和90°冲蚀角下的冲刷腐蚀。结果表明:在圆盘转速为70r/min,冲蚀时间为24h的条件下,Fe-2.5B合金(质量分数,%)的冲蚀率随冲蚀角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并在高角度下呈现急剧降低的趋势;而316L不锈钢的冲蚀率在冲蚀角为30°时最大,冲蚀角为90°时最小,表现出典型韧性材料的冲蚀率特性。Fe-2.5B合金在流动锌液中的冲蚀率仅为316L不锈钢的33%~38%,其优异耐锌液冲蚀性能依赖于Fe-B合金中网状Fe2B相对流动锌液的阻挡效应。同时,一定韧性相基体的存在对Fe2B在冲蚀过程中起到支撑作用,进而表现出该合金中两相结构在锌液冲蚀中的"腐蚀协同效应"。此外,冲蚀角度的增加造成锌液流速在试样表面的切向冲刷分量弱化而法向冲击分量强化,这使得冲刷对最外层疏松ζ-FeZn13相的移除作用减弱。强的传质过程随冲蚀角度的增加不断弱化,从而使网络状组织结构的Fe-B合金在锌液中的冲蚀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93.
在三维接触分形理论的基础上,从理论上建立了一种考虑微凸体的完全弹性、弹-塑性和完全塑性三种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三维分形模型。该模型反映了结合面法向载荷、分形维数以及分形特征尺度参数对结合面静摩擦因数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静摩擦因数f随着无量纲法向接触总载荷P*的增大而增大;分形维数D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无量纲分形特征尺度参数G*的增大而减小;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小于不考虑弹-塑性变形机制的结合面静摩擦因数。  相似文献   
94.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是一种物理光学现象,由入射光波和金属导体表面的自由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基于SPR原理的传感技术在光学、化学、生物、医疗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SPR角度调制原理中,主要涉及两种方法:菲涅尔公式法和薄膜矩阵法。文中基于这两种理论方法,通过Matlab编程模拟出SPR角度扫描理论曲线,在相同参数下两种方法模拟出的曲线完全一致;并基于Matlab GUI编写一个用户可视化的SPR曲线模拟程序。  相似文献   
95.
相界面积对气液两相流中传热、传质、物理化学反应等动力学过程影响重大。为获取这一参数,提出一种根据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计算相界面积的方法。此方法借鉴分段线性重构界面的思想,在各网格单元内以平面近似真实相界曲面,根据目标流体的体积分数及其梯度向量将网格内相界面形貌归为五类,进而采用不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各类相界面的面积。在铜转炉熔池内两相流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中的应用效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提取两相流体系中任意区域的相界面积,从而为体系动力学特征的定量分析提供依据。利用相界面积数据,进一步计算了氧气利用率并识别出熔池内“高效反应区”,计算和识别结果与工程实际吻合,证实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6.
The influences of additives on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ccurrence state, and the interface of the Ti component in Ti-bearing blast furnace slag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oxidation, most of the Ti component in the slag was enriched into the perovskite phase, which served as the Ti-rich phase du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process. The phase transformation, occurrence state, and the interface of the Ti component were observed to be affected by the addi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agents. During the oxidation process, titanaugite and Ti-rich diopside phases gradually transformed into non-Ti phases (anorthite: CaMgSi2O6 and CaAl2Si2O8) in the form of dendrites or columns, which were observed to be distributed at the surface of the perovskite phase. Several more cracks appeared along the grain boundaries of the perovskite phase after the addition of P2O5, facilitating the liberation of the perovskite phase. Composite additives combining both an acid and a base, such as CaO + CaF2 or P2O5 + CaF2, were used. We observed that the disadvantages of using single additives were successfully overcome.  相似文献   
97.
A low-clad-ratio AA4045/AA3003 cladding billet was fabricated using a semi-continuous casting process and was subsequently extruded indirectly into a cladding pipe.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near the interface was measured. The microstructures, elemental distribution, Vickers hardness around the bonding interface, and the interfacial shear strength were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face temperature rebounded when AA4045 melt contacted the supporting layer. The two alloys bonded well, with few defects, via the diffusion of Si and Mn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from 569°C to 632°C. The mean shear strength of the bonding interface was 82.3 MPa, which was greater than that of AA3003 (75.8 MPa), indicating that the two alloys bonded with each other metallurgically via elemental interdiffusion. Moreover, no relative slip occurred between the two alloys during the extrus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98.
介绍了接入网的标准接口——V5接口的实现,讨论接入网网管系统模型、实现方案及当前存在的问题.针对接口协议的有限状态机描述方式,采用事件循环流实现V5接口及相关的接入网业务,使得程序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可移植性,而且易于维护和升级  相似文献   
99.
针对液态搅拌法制备SiCp/ZA27复合材料,研制出高效复合熔剂,用它处理SiC颗粒表面,以改变颗粒表面物理结构和化学特性,引起反应润湿,造成熔体的成分起伏并优化结晶条件,从而一气完成改善润湿、变质精炼和活性吸附金相分析表明:宏观上制得的复合材料组织致密、颗粒分布均匀且界面结合良好;微观上颗粒处于晶内,呈现颗粒吞没机制就凝固特性,复合材料宏观上仍以糊状方式凝固,但在颗粒微区内,凝固方式从颗粒表层至熔体中心由中间凝固,甚至逐层凝固,向糊状凝固方式过渡通过比较试验,分析并获得了最优熔剂处理工艺和最优液态搅拌工艺经凝固过程固液界面行为分析证实,控制合适的熔剂层厚度和配比能够实现颗粒吞没机制,使颗粒处于晶内,此时颗粒分布均匀、组织致密、界面结合强,制得的复合材料的常温抗拉强度约为310~360MPa,延伸率约处于0.5%~1.5%  相似文献   
100.
基于脑电图EEG(electroencephalogram)的脑机接口BCI(brain computer interface)系统可以帮助肢体运动障碍患者进行日常生活和康复训练。由于EEG信号的信噪比低、个体差异大,使得脑电信号的特征提取和分类存在精度和效率不高的问题,进而影响了在线BCI系统的广泛应用。提出一种融合空间信息的CNN(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用于MI(motor imagery)脑电信号的在线分类,结合运动想象ERD/ERS(event related desynchronization/event related synchronization)现象的对侧效应,对通道重新排序后的MI-EEG分别进行横向和纵向卷积,充分利用了MI-EEG中的空间信息,完成MI-EEG信号的实时采集和分类。结果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时性和有效性,为在线MI-BCI系统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