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24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8 毫秒
41.
光接枝表面改性聚丙烯膜固定蛋白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表面光接枝改性,以二苯甲酮为光引发剂,在聚丙烯膜表面分别接枝一层聚丙烯酸(PAA)、聚丙烯酰胺(PAM)和马来酸酐(MAH),然后分别在上述接枝层表面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进行固定。采用称重法、付立叶红外光谱仪、水接触角测试仪、紫外 可见光谱等测试手段对表面改性效果和固定的蛋白量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经MAH、AA和AM接枝改性过的聚丙烯膜表面可以固定BSA。而且固定效果率比较为:MAH>AA>AM。  相似文献   
42.
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三苯甲烷类染料邻氯酚红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邻氯酚红能与牛血清白蛋白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引起BSA的荧光猝灭,疏水作用是结合反应的主要作用力,二者的结合常数为1.2002×106L.mol-1,结合位点数n=1.2586(17℃时),能量转移效率为E=0.3086,染料距色氨酸残基最短距离为r=4.92nm.同时考察了邻氯酚红的加入对BSA构象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嘧霉胺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热力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模拟动物体生理条件下,用荧光猝灭光谱、同步荧光光谱、三维荧光光谱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研究了不同温度下嘧霉胺(Pyrimethanil,简称PMT)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简称BSA)结合作用的光谱行为.实验表明,PMT对BsA有较强的荧光猝灭作用.用Stern-Volmer方程、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和热力学方程等处理实验数据,得到了在25~44℃温度范围内,结合反应的生成常数K_(LB)(平均值:3.512×104 L·mol~(-1))、热力学参数(平均值:△H~θ、△G~θ和△S~θ分别为一1.534 kJ·mol(-1)、-26.77 kJ·mol~(-1)和82.01 J·K~(-1))和结合位点数(平均值:1.030);发现PMT与BSA可结合形成具有一定结构的复合物,其荧光猝灭作用更符合静态猝灭作用特征,作用力可能主要是静电力;同时探讨了嘧霉胺对BSA构象的影响.这为研究嘧霉胺的毒理作用、生态环境效应和生物学效应等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44.
水解血清白蛋白对紫杉醇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杉醇对卵巢癌和乳腺癌有良好的疗效 ,但它不溶于水 ,使临床应用很不方便 .用水解的牛血清白蛋白修饰紫杉醇 ,可提高其水溶性  相似文献   
45.
用荧光光谱法、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与头孢他啶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在人体生理条件下头孢他啶可使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强度显著降低,二者在不同温度下的结合常数分别为KLB=1.399×106(24℃),KLB=7.501×105(37℃).头孢他啶与牛血清白蛋白主要以疏水作用力和氢键相结合而非单一作用力,为探讨药物头孢他啶在生物体内与蛋白质的作用机理和生物学效应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6.
利用荧光及紫外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体系中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红霉素对牛血清白蛋白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其猝灭类型主要为静态猝灭.在不同温度下求得了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常数K,发现随反应温度上升K值下降.由热力学参数确定了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主要为范德华力.又根据Frster理论,测得了红霉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的能量转移效率,相互结合距离和结合位点.进一步证明了该反应是单一静态猝灭过程,阐述了其猝灭机理是通过能量转移产生的.  相似文献   
47.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水溶液中齐多呋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结合反应,研究表明:二者以摩尔比1∶1结合,其平衡常数K0=3.689×103L/mol;实验表明:齐多呋啶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结合作用为单一的荧光静态猝灭过程.  相似文献   
48.
采用乙醇-氯仿去血红蛋白、硫酸铵分级沉淀、CM-32 DEAE-Sephadex A-50柱层析和超滤等步骤,从猪血红细胞中获得了高纯度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TS),纯化后的CTS比活达7580u/mg,分子量为229 646。紫外检测CTS在280,405,505,535,583和620nm均有光吸收,经测定CTS有18种氨基酸组成,最适pH为7.0,K_m为22mmol,K_(cat)为0.18/min,金属离子对酶活性的影响与金属的浓度及所带电荷有关。  相似文献   
49.
Cuprozinc superoxide dismutase (Cu,Zn-SOD) was isolated from bovine erythrocytes by pH-controlled ammonium sulfate-methanol extraction (ASME extraction). Adjustment of the pH of a suspension of the lysed red cells in the presence of ammonium sulfate (90% saturation) to pH 5.0, followed by partition with an equal amount of methanol, resulted in isolation of the enzyme with specific, activity of greater than 2000 units/mg of protein. Further purification using DEAE-cellulose column chromatography gave a highly purified Cu,Zn-SOD showing a single band on 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 (SDS-PAGE). Using this procedure about 14 mg of pure Cu,Zn-SOD with a specific activity of 4728 units/mg of protein can be recovered from one liter of bovine blood. The enzyme was characterized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were in agreement with earlier reports. This procedure appears, therefore, to be a convenient method for isolating the enzyme.  相似文献   
50.
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蒲公英提取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浓度的蒲公英提取物和溶剂种类这两个因素对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蒲公英花或叶的甲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强度增强,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无明显红移;蒲公英花或叶的乙醇提取物使BSA的荧光产生猝灭,且其最大荧光发射波长明显红移;甲醇溶剂对荧光强度有比较大的影响,而乙醇则无明显影响.随着提取液浓度增加,蒲公英甲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线性增加趋势,蒲公英乙醇提取物与BSA相互作用的△F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