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1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68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02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65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51.
利用Zn-蒙脱石作为固体电解质,组装成Zn/Zn-蒙脱石/MnO_2固态电池。研究了不同温度处理的电解MnO_2对电池性能的影响,发现以γ和β相共存的MnO_2具有较高的放电容量。电池的极化性能研究表明电解质的电阻所引起的欧姆极化是电池极化的主要因素。本文还初步探讨了离子在蒙脱石中的迁移机制对电池性能的影响,提出水合离子迁移的概念。  相似文献   
52.
本文介绍一种全自动不同断逆变电源,该电源的逆变电路简单、性能可靠,采用VMOS管作用功率输出级,逆变效率高,控制电路在市电接通时,对负载供电,同时对电瓶充电,充满自停,能实验市电和逆变电源供电的自动转换,设有电瓶充电过压和欠压保护电路,实现了全自动控制,可作为家庭小功率应急电源。  相似文献   
53.
正极材料磷酸亚铁锂的共沉淀合成和Mn2+掺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以氢氧化锂、硫酸亚铁铵和磷酸氢二铵为原料,利用液相共沉淀法制备LiFePO4正极材料和掺杂Mn2 的LiFePO4改性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XRD、SEM分析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分析得出,利用液相共沉淀法掺杂Mn2 的正极材料的初始放电比容量为132.9 mAhg-1,且循环10次后,容量仍有124.5 mAhg-1,容量衰减率仅为6.32%。表明少量Mn2 的掺杂没有改变LiFe-PO4的晶体结构,且使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54.
二次锂电池用PVDF-HFP/SiO2复合聚合物隔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倒相法制备了二次锂电池用的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复合聚合物(PVDF-HFP/SiO2)隔膜,测定了它的吸液率、电导率、机械强度等性能,并通过扫描电镜对其形貌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PVDF-HFP/SiO2隔膜具有较高的吸液率、电导率和韧性:电解质吸收率达184.4%、 室温电导率为1.20mS/cm、断裂伸长率高达163%。利用PVDF-HFP/SiO2隔膜装配的二次锂电池的首放比容量为834.8mAh/g,第40次的放电比容量达到400mAh/g, 循环效率达到99.8%以上,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5.
采用低温离子交换反应法在空气气氛下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镍酸锂。系统研究了低温离子交换法制备镍酸锂的工艺条件,如合成温度、反应时间、原料摩尔比和不同原料等对合成镍酸锂晶体的影响。用XRD和SEM等测试手段,对镍酸锂样品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充放电实验测试,研究了镍酸锂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镍酸锂具有高达142 mAh/g的首次放电容量和良好的循环寿命。  相似文献   
56.
化学法测定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化学分析方法,对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中的高含量成分镍进行了测定,探讨了在大量干扰元素锰、钴存在下的测定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标准偏差小于0.054,变异系数小于0.20%,回收率在99.63%~100.5%之间.  相似文献   
57.
比较了各种倍率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过程中N i-MH电池的温度和内压,进行了在动力电池工作荷电状态范围内的300周高倍率循环测试,并对循环前后电池正负极电位、储氢合金形貌、循环伏安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高倍率充放电循环使电池性能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负极合金性能的恶化.  相似文献   
58.
根据对单一压力容器镍氢电池充放电过程的分析,建立其传热数学物理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的方法对整个电池温度场进行求解,对比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两者能够很好地吻合,说明该传热模型可以真实有效地反映实际传热过程.根据计算结果分析整体电池的温度场分布规律,找出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温差最大的位置作为监控点,其结果可以为电池热控制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9.
分析了现有串联电池组电压转换电路方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极管的电压转换电路,分析了电路原理,进行了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该电路具有较高的转换精度,且成本低、重量轻、体积小,是电动自行串联电池组电压测量的有效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60.
采用干荷铅蓄电池作为焊接电源,构建了贮能式半自动CO2电弧焊系统,分析了铅蓄电池作为平特性电源配合等速送丝机构焊接电弧变化时的自动调节过程;利用PWM控制器构成的调速系统对等速送丝过程及焊接规范进行调节;为获得良好的动特性,达到短路过渡对焊接电源的要求,加入了直流电抗器,从而使焊机具有良好的动特性,获得优良的焊接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