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4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47篇
系统科学   10篇
丛书文集   33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57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98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67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本文用金相显微镜及透射电镜研究了超塑性变形对LC4铝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该合金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除发生大量晶界滑动及晶粒转动外,扩散蠕变在超塑性变形总量中约占15%。在经过超塑性变形的材料内,晶粒内位错密度很低,而晶界处普遍存在由非固有晶界位错规则排列而成的位错群列。这种非固有晶界位错能在超塑性变形过程中以滑移-攀移的方式沿晶界运动,其滑移分量导致晶界滑动,其攀移分量导致扩散蠕变,可协调晶界滑动产生的变形。在超塑性变形后期,在扩散蠕变所产生的晶界旁的无沉淀区内,观察到了自晶界上大粒子处产生的棱柱位错环,导致试样最终断裂的空洞的形核与这种棱柱位错环有关。  相似文献   
102.
利用RTO金属包埋切片微米--纳米表征法,通过高分辨透射电镜观察了γ--AlOOH薄膜切片中的晶格点阵条纹像,分析了添加复合添加剂后异型纳米AlOOH的微观晶体结构,从原子层面揭示了由于铁离子的同晶替代以及硫酸根离子的插层而导致的晶格畸变.阐述了极性添加剂在晶须生长过程中首先形成复合的高聚体、进而定向生长的诱导机理,并指出了非极性表面活性剂对异型纳米AlOOH晶体形貌表面的修复和"美容"作用.用能谱及红外光谱佐证了复合多聚体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3.
在对铝腐蚀失效因素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工艺、材料、钝化、封装气氛等几方面提出措施,并在单项试验取得成效后,再应用于F007模拟集成电路的生产过程。经过加速寿命对比试验和对试验后样品的观察分析,表明铝腐蚀失效得到了有效防止,改进后产品的中位寿命比原产品约有一个数量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4.
铝合金板式节点具有良好的整体刚度性能,其面外初始弯曲刚度的杆件间交互影响不容忽视.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定义了铝合金板式节点面外弯曲刚度矩阵.为进行深入研究,对铝合金板式节点进行有限元模拟.以节点板厚度、节点板半径、杆件高度和螺栓数量为参数,建立14个节点模型,分析关于节点面外弯曲刚度的杆件间交互影响.根据有限元结果,提出计算杆件交互影响程度的理论公式.和有限元结果的比较表明,公式的计算精度高,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05.
借助于Ni 2+氧化金属铝实现铝颜料表面的羟基化,以酚醚型磷酸酯(TXP-10)作为缓蚀剂制备了缓蚀型水性铝颜料.红外光谱(FTIR)和X线衍射(XRD)测定表明:镍离子氧化金属铝在铝颜料表面形成勃母石结构的氧化铝的水合物,勃母石可吸附TXP-10达到缓蚀目的.探讨了反应介质组成及pH值、NiSO4·7H2O和TXP-10的用量等对缓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40.00g铝粉在中性的异丙醇与水的体积比为100∶15的反应介质中,0.30g NiSO4·7H2O羟基化作用下,吸附4.00g TXP-10,可制得缓蚀性能最佳的水性铝颜料.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为了提高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的综合性能,研究了稀土钬(Ho)对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能谱仪和拉伸试验等方法对稀土钬(Ho)改性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加入Ho能够细化基体组织、净化晶界,使呈网状连续分布的晶界变为断续的岛状和鱼骨状;当稀土Ho的含量为0.5%时,晶粒达到最小最细状态,且合金熔铸缺陷明显减少,合金的抗拉强度为244 MPa,伸长率为2.92%,韧性达到最大值;随着Ho含量的增加,合金中生成了一种新相Al_3Ho,该相较软,析出在晶界,从而降低了合金的硬度。[结论]加入适量稀土元素Ho可以有效细化Al-Zn-Mg-Cu系高强铝合金的组织,显著提高合金的塑性及韧性,但硬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7.
xYb2O3–15(20Ni–Cu)/(85?x)(NiFe2O4–10NiO) (x=0, 0.25, 0.5, 0.75, 1.0, 2.0, and 10.0) cermets for aluminum electrolysis were prepar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Yb2O3 doping on the grain boundary of the cermets after sintering.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ach interface was very clear and that with increasing Yb2O3 content, most of the Yb was evenly distributed at the grain boundary. Moreover, according to the phase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al analysis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with 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SEM/EDX),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 YbFeO3 was produced along the grain boundary. The YbFeO3 was concluded to not only have formed from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NiFe2O4 or Fe2O3 component and Yb2O3 at the grain boundary of the cermets, but also from the decomposition of NiFe2O4 into NiO and Fe2O3 and the subsequent reaction of Fe2O3 with Yb2O3. Thus, the pro-duction of YbFeO3 resulted in a cermet with high relative density, good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good corrosion resistance.  相似文献   
108.
利用硝酸铝自行水解产生的弱酸环境为反应介质,使硅源正硅酸乙酯(TEOS)充分水解,随后引入氨水使无机物种聚合,通过水解-聚合两步途径,制备了硅铝介孔分子筛,考察了不同聚合物添加对其分散性及结构的影响.N2吸附-脱附、TEM和XRD表征结果表明:聚乙二醇(PEG)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添加有利于提高介孔硅铝分子筛的分散性和介孔结构的有序度.  相似文献   
109.
为得到多参数耦合下冷轧铝带工作辊分段冷却调节特性,建立了工作辊和轧件的一体化耦合传热模型。耦合传热建模过程包含工作辊和轧件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轧件变形热和摩擦热的求解、换热边界条件的确立、工作辊热辊形的计算及采用二维交替差分对微分方程进行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同一轧制参数下工作辊分段冷却正负方向调节能力近似相等,但单向调节幅度受轧制参数影响较大,轧制长度、喷射梁工作压力和摩擦系数的增加对分段冷却调控能力具有促进作用,轧制速度的作用则相反。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光学显微镜、拉伸试验机、显微硬度计和疲劳试验机对FSW及MIG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SW焊核区为细小的等轴晶,热机械影响区呈现为被拉长的畸变晶粒,热影响区的组织明显粗化;MIG接头焊缝区晶粒为明显的铸态组织,热影响区晶粒长大情况也比FSW严重。与MIG相比,搅拌摩擦焊焊接(FSW)接头的抗拉强度相对较高,最小硬度值出现在后进侧的热影响区;高周疲劳(Nf>107)时,FSW的接头疲劳强度高于MIG接头疲劳强度,高出约1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