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500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31.
中国传统翻译理论历来讲究译文的美。依照刘宓庆先生提出的翻译的美学标准,即相对性、时代性、社会性和依附性,审视《双城记》三个流行的译本,主要从耿智和萧立明教授翻译的《双城记》新译本引例,来讨论如何依照翻译的美学标准来实现译文的美。  相似文献   
132.
沉醉于科学美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拟就量子力学的伟大先驱与英雄人物之一──保罗·狄拉克的科学美学观及其科学臻美方法论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33.
大学教学中的表演属于社会表演.教师的深度休闲深深影响了教师的表演风格,教师的职业对教师的审美观的塑造有深刻影响,教师教学表演产生的魅力会让学生产生认同幻想.教学表演的本质是教学表演存在于教师对学生展示自己的教学能力的责任中,大学教师应该有教学表演需要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34.
2012年10月27日至28日,"新实践美学与中国当代美学"研讨会在玉林师范学院召开。新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认知论美学三大流派的主要理论代表等30多位专家在研讨会上充分展现了自己最新的研究成果,代表了中国当代美学最新的研究方向和成果,现发表综述,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5.
谈接受美学理论对艺术体操教学主体性实践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接受美学理论的角度阐述了主体性实践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应用,并可以将该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实践活动,从而对提高体操教学质量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6.
137.
道路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路景观生态学目前在国内还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作者认为该领域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道路生态学影响、道路景观美学评价、道路景观规划与设计。本文从这三个方面分别综述了道路景观生态学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并提出研究的重点领域道路的理化环境污染,道路修建对动植物栖息地的影响,道路景观空间格局与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区域尺度道路网络的景观破碎化效应,道路生态学的网络理论,道路系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机制;道路选线对具有特殊美学价值(如自然河流、原始地貌、地方文化特色)区域的影响研究,道路使用者与沿线居民美学感知研究,公众参与途径机制的研究;3S技术在道路前期选线应用研究,道路构造物的美学处理等。最后本文对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做了展望,认为未来应着重从两个方面进行突破总结国内外现有成果,引入新方法与理论,开展前沿领域研究;以典型旅游公路为突破口,开展细致深入的景观调查、路线优选、构造物美学设计等工作,以期公路设计部门形成重视前期道路景观选线与后期景观设计的思想。  相似文献   
138.
随着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出现了许多造型新颖的桥梁结构,同时也向桥梁工作者提出了处理力学和关学关系的问题。探讨了桥梁结构力学和关学间的协调性和矛盾性,提出了解决矛盾性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39.
体育美学的产生和发展,拓宽了体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为体育实践注入了新的生机.同时,它也向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发起了有力的挑战.“以美育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正在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0.
书法不是单纯的视觉艺术。然而,视觉毕竟是太突出了。展厅书法存在着明显的唯形式唯视觉倾向。这样就容易忽略视觉表象背后的更多内容,书法本质性的真美反而被视而不见了。书法作为典型的中国艺术,其审美的特征就是明确的综合性取向。既如此,触觉美感的提出也就获得了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