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74篇
  免费   297篇
  国内免费   454篇
系统科学   307篇
丛书文集   210篇
教育与普及   2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38篇
综合类   7525篇
自然研究   1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9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68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48篇
  2017年   190篇
  2016年   188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87篇
  2013年   267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37篇
  2010年   323篇
  2009年   362篇
  2008年   304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437篇
  2005年   440篇
  2004年   358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60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227篇
  1998年   164篇
  1997年   139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41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112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75篇
  1990年   76篇
  1989年   89篇
  1988年   7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煤矸石制多孔玻璃微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煤矸石综合利用技术,以煤矿的废弃物——煤矸石为原料,使用立式成珠炉反应装置,利用热分相和酸浸析方法制备了多孔玻璃微珠。应用氮吸附静态容量法,获得该多孔玻璃微珠的氮吸附等温线、比表面和孔分布曲线,并探讨了多孔玻璃微珠的吸附特性和成珠条件。结果表明:1273K温度的立式成珠炉内,在833K热分相温度、3tool/L HCl酸浸析条件下,煤矸石和添加剂粉末可制得孔径分布在12nm左右、孔隙率较高的白色多孔玻璃微珠。  相似文献   
82.
在实验室条件下,用碎石或灰土圆柱芯增强体与黏性土组成的复合地基单位桩模型,通过复合试样的三轴实验模拟现场碎石桩和灰土桩的工作状态,探讨桩与土的相互作用问题。实验结果表明:复合体的竖向强度不是两种材料按一定几何比例简单叠加。复合试样在荷载及应变不大时,桩土应力比增加很快,随后荷载逐渐向桩周土集中,桩土应力比减少。这种规律与现场测试的桩土应力比是一致的。实验揭示了桩土应力比变化规律及其机理。  相似文献   
83.
当把D/A输出作为控制系统的输出控制信号时,输出曲线的连续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细分D/A输出,能够使输出曲线更为连续。介绍了细分D/A输出最小增量使输出曲线更为连续的传统方法,给出了细分D/A输出最小增量的新思路,指出了使用3个D/A转换器,细分连续2个D/A转换输入数据的增量,能使D/A的输出曲线比单个D/A转换器的输出更为光滑连续。  相似文献   
84.
采油中的润湿热、粘附功和吸附焓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了深入了解润湿热、粘附功和吸附焓变在;果油中的地位、应用和相互关系,从概念、相互关系和测量方法等方面探讨了3个量的意义,分析了它们在采油中的作用和应用。分析表明,粘附与润湿均与吸附有关,二者关系密切,在采油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油在岩石表面的粘附功、润湿热越大,越不容易被驱走;驱油剂在岩石表面的润湿热越大,越有利于自发渗吸,提高洗油效率;驱油剂在岩石表面的吸附焓变越大,吸附能力越强,越有利于改变岩石表面的性质。  相似文献   
85.
针对以溴化锂水溶液为工质的水平管吸收器,考虑润湿比、变膜厚和横向对流作用,建立了描述管表面的降膜流动和管间滴状吸收传热传质耦合过程的数学模型,采用涡量一流函数法进行数学模型求解。根据数值计算结果,分析了溶液温度、浓度和吸收速率沿管排不同位置和水平管管问的变化,以及溶液喷淋密度和进口浓度对吸收器整体传热传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提高喷淋密度可以改善吸收器传热性能,提高溶液进口浓度可改善传质性能,滴状吸收过程约占总吸收量的20%。与实验数据的对比说明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86.
对兰科植物铁皮石斛的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将其与典型的C3 植物大豆、C4 植物玉米、景天酸代谢(CAM)植物仙人掌进行了对比实验 从实验结果来看,铁皮石斛的叶绿素a/b值较低,pH变化与仙人掌非常相似:白天都是从低到高,夜里都是从高到低 有机酸含量有昼夜波动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PEPCase)活性较大豆略高  相似文献   
87.
叙述了软X射线波段多层膜透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的设计原理,提出了设计准则,通过该准则设计的多层膜偏振元件能够同时满足具有较大的光通量和偏振度要求.同时还优化了不同膜厚比情况下软X射线多层膜偏振元件的性能,讨论了在多层膜制作过程中,由于表界面粗糙度和扩散的不同对元件性能的影响,这些工作为制作软X射线多层膜透射式起偏器和检偏器提供了设计基础。  相似文献   
88.
复合地基复合模量的理论修正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复合模量是计算复合地基沉降的关键指标,目前主要采用面积加权公式计算复合模量,实践证明沉降计算值与实测值有较大误差·在考虑桩长、桩端土性质对复合模量的影响后,利用复合地基桩体的承载机理对复合模量面积比公式进行修正·通过与实际工程进行对比,利用修正后的公式计算的沉降值比利用面积比公式计算更接近实测值·分析表明复合模量随着桩长的增加呈线性增长,桩土模量比越小,变化幅度越大·同样,随着桩端土刚性的增长复合模量也逐渐增大,但桩土模量比越大,变化幅度越大·因此应把桩土模量比作为复合地基类别的判据·  相似文献   
89.
带机器准备时间的同类机在线与半在线排序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带机器准备时间的m台同类机(uniform machines)在线和半在线排序问题,目标函数为极小化最大机器(工件)完工时间。对于在线情形,证明了LS算法的最坏情况为ρ={(1 √5)/2,m=2,1 √2m-2/2,m≥3,并且当m=2,LS算法是最好的近似算法;当m=2,3,…,6时界是紧的,特别地,当s1=s2=…=sm-1,sm≥l时,证明了LS算法的最坏情况界为ρ={(1 √5)/2,m=2,3-4/m 1,m≥3,而且界是紧的;对于已知加工时间递减的半在线排序问题,证明了LS算法的最坏情况界为2—2/(m 1)。  相似文献   
90.
通过静态吸附实验和动态模拟实验,研究了汾河太原段河床沉积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性能及其升迁释放规律。结果表明:(1)在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存在形态主要以难溶残余态存在,含量百分比分别为44.20%,53.06%;(2)在静态吸附实验中,河床沉积物对铬铜的吸附性能很强,且随pH的升高而略有增加,2h即可达到吸附平衡终点,pH=5时,残留量仅为[Cu^2 ]=4μg/g、[Cr^6 ]=11μg/g,随pH的升高和净度的增加而减小,但[Cr^6 ]、[Cu^2 ]升迁释放量很小,仅占总量的1.1%-0.9%和4.3%-1.9%;(3)河床沉积物中铬铜的升迁释放是一个缓慢的过程,释放量随pH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