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4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油田用吸水性树脂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以聚丙烯酸盐为主体合成的吸水性树脂是一种新型油田调驱剂,它是以丙烯酸、丙烯酰胺为反应单体,以N, 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并加入聚乙烯醇,在60 ℃下以过硫酸铵/亚硫酸氢钠为引发剂合成的吸水性树脂。研究结果表明:当交联剂质量分数在0.05%~0.10%范围内时,吸水性树脂常温25 ℃下吸水量较低(340 mL/g),而在高温90 ℃下吸水量则升高到645 g/g;当n(AM)∶n(AA)摩尔比在0~0.14范围变化时吸盐量也由5 mL/g提高到60 mL/g,这种吸水量依赖于温度而变化的吸水性树脂适合用作油田调驱剂。  相似文献   
72.
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丙烯酰胺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为阳离子单体与丙烯酰胺共聚,氧化还原剂-偶氮盐为引发体系,采用水溶液法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的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PDA)。研究了温度、氧化剂、还原剂和偶氮盐引发剂用量及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质量比对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和高温引发反应适宜温度分别为15,50℃,氧化剂-还原剂最佳质量比为7.5∶1,产品相对分子质量随阳离子单体/丙烯酰胺质量比增加而减小,氧化-还原剂、偶氮盐与两种单体质量和的质量比分别为0.155%~0.187%和0.0275%~0.0415%时,合成阳离子单体与两种单体质量和的质量比为26%、30%、35%的PDA,相对分子质量分别可达1445万、1000万和910万。  相似文献   
73.
丙烯酰胺与魔芋粉接枝共聚反应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硝酸铈铵引发丙烯酰胺与魔芋粉的接枝共聚,并对其反应规律进行了研究,这种共聚物有很好的水溶性,其水溶液粘度高,稳定性好,因此,该共聚物是很好的涂料印花增稠剂。  相似文献   
74.
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细胞生产丙烯酰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海藻酸钙包埋法制备固定化恶臭假单胞菌细胞,以分批反应、间歇反应及连续柱式反应转化0.3mol/l 丙烯晴溶液来生产丙烯酰胺.丙烯晴溶液用0.05mol/l tris—HCl 缓冲液调至pH 值8.0,控制温度为5℃.间歇反应在恒温水浴摇床上以100r/min 振荡进行,13h 后丙烯酰胺浓度积累为30%,丙烯晴的转化率在95%以上.连柱柱式反应在带夹套的串联柱式反应器中进行,以每克湿固定化细胞每小时1 ml 的流速输入底物溶液,可有95%以上的丙烯晴被转化.酶柱实测半衰期达1200 h 以上.反应产物经分离提取后得到白色针状晶体,经红外光谱等鉴定,确认它为丙烯酰胺.  相似文献   
75.
反相乳液法合成淀粉接枝AM、DM共聚物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淀粉为基材,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法与丙烯酰胺、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进行接枝反应制备共聚物.考察了引发剂种类及用量、乳化剂种类及用量、单体配比、盐类添加剂等因素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产物特性粘数的影响.以过硫酸铵-尿素为引发体系,Span20与OP4以40:60质量比配制复配物为乳化剂,其质量分数为7%,pH8,淀粉与单体的质量比为1:1.4,接枝率可达135.4%,产品特性粘数可达1080mL/g.加入甲酸钠产品特性粘数降低;加入乙酸钠和丙酸钠产品特性粘数增加,其中乙酸钠用量为0.3%时,产品特性粘数为1230mL/g.  相似文献   
76.
通过实验绘制了复配乳化刑、丙烯酰胺和环己烷的拟三元相图。采用氧化还原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反相微乳液聚合动力学,分析了单体浓度、引发剂浓度、乳化剂浓度对聚合反应速率、聚合物相对粘均分子质量的影响。得到平均聚合速率Rp正比于[M]^2.29[I]^0.571[E]^-1.180,相对粘均分子质量Mη^—比于[M]^0.268[I]^-0.770[E]-0.953。  相似文献   
77.
丙烯酰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的反相乳液聚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煤油为油相,Span80和Op10为复配乳化剂,以K2S2O8-Na2SO3氧化-还原体系为引发剂,研究了丙烯酰胺的反相乳液聚合.通过考察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乳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对反应速率及分子量的影响,确定了动力学表达式: Rmax∝[I]0.68 [M]1.290[E]0.71,Mη∝[I]-3.66[M]0.640[E]-0.77;聚合表观活化能Ea=41.11 kJ/mol.反应速率-时间曲线上未出现恒速平台,聚合过程不存在恒速期;扫描电镜未观察到反应后乳胶粒径比反应前乳胶粒径有数量级的下降;搅拌速率较低时,聚合反应的转化率-时间曲线常呈不规则形状,结果不易重复且乳胶粒径较大,这些都证实该聚合反应的成核机理为单体液滴成核.  相似文献   
78.
以聚丙烯熔喷非织造布为基材、BPO为引发剂、丙烯酰胺(AAm)为单体,在熔喷聚丙烯非织造布上通过接枝共聚反应进行改性.并讨论了各单因素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变化规律,同时分析了接枝产物的结构及吸湿性能.结果表明:实验获得的接枝物的润湿性能明显改善,并且当引发剂浓度为4g/L、熔胀剂甲苯浓度为14mL/L、引发温度为70℃、单体质量浓度为2.5%、接枝反应温度为80℃、接枝反应时间为60min时试样的接枝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9.
以H_2O_2-硫脲(TU)氧化还原引发体系,研究了丙烯酰胺与玉米淀粉的接枝共聚反应规律。实验结果表明,当〔H_2O_2〕=1.60×10~(-3)mol/L、〔TU〕=8.0×10~(-4)mol/L、〔AM〕=1.0 mol/L,pH=5,45℃反应5h,单体转化率、接枝率和接枝效率都较高。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