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3篇
  免费   267篇
  国内免费   396篇
系统科学   241篇
丛书文集   278篇
教育与普及   1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67篇
现状及发展   68篇
综合类   8464篇
自然研究   4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23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96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13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39篇
  2013年   292篇
  2012年   427篇
  2011年   478篇
  2010年   447篇
  2009年   423篇
  2008年   493篇
  2007年   652篇
  2006年   570篇
  2005年   483篇
  2004年   457篇
  2003年   421篇
  2002年   372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282篇
  1999年   277篇
  1998年   183篇
  1997年   188篇
  1996年   173篇
  1995年   139篇
  1994年   120篇
  1993年   113篇
  1992年   101篇
  1991年   103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84篇
  1988年   74篇
  1987年   66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对高速磁浮车-轨耦合系统进行动态机理和振动响应研究。首先,对高速磁浮中的各类耦合关系进行建模;其次,分别分析了动态和静态条件下的车-轨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建立了高速磁浮车-轨耦合动力学有限元模型;最后,对磁浮列车高速通过桥梁时轨道梁、功能件的动力响应和车-轨共振速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高速运行时车-轨作用频率不同,长时间共振速度下运行时车-轨振动明显增大;若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小于1.2,则基频比最小值为1.16;若桥梁动力放大系数小于1.3,则基频比最小值为1.04。  相似文献   
82.
以高速磁浮列车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弹性轨道下的车-轨耦合振动问题。建立了能反映实际问题的车-轨耦合最小悬浮单元模型,并进行了开环系统稳定性和耦合振动机理分析。以弥补比例-积分-微分(PID)控制器有效信息利用不足为出发点,设计了基于预先补偿的全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仿真分析了反馈增益矩阵对系统跟踪性能和振动抑制能力的影响,提出了适当降低对悬浮间隙的要求换取振动抑制能力提升的思路。进一步分析了反馈系数对悬浮系统性能的影响规律,基于此得到了优化的预先补偿和全状态反馈控制框架。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基于预先补偿的全状态反馈控制对抑制车-轨弹性耦合振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3.
为了评估基于snappyHexMesh方法生成的自动网格体系在二维柱体绕流大涡模拟中的适用性,比较了该自动网格体系与人工网格体系对于Re为3 900圆柱绕流和Re为22 000方柱绕流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设置合理的计算域以及数值格式,采用snappyHexMesh自动网格以及人工网格的算例都表现出良好的数值稳定性。将不同网格体系的数值模拟结果与物理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采用snappyHexMesh网格可以提高数值求解效率;圆柱绕流对网格体系的变化比较敏感,不同密度的snappyHexMesh网格会显著影响圆柱气动力特征以及尾流区域的流场结果;snappyHexMesh网格体系可以准确预测方柱绕流,在方柱绕流大涡模拟中具有相较于圆柱绕流更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84.
为研究不同渗透压力条件下的岩石卸荷力学特性,选取砂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渗透压力和不同应力路径下的三轴卸荷试验,并与常规三轴试验进行对比,比较了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岩石强度特性,分析了渗透压力对岩石变形和强度参数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渗透压力的增大会弱化岩石强度,岩石的峰值强度随渗透压力的增大而降低,而轴向变形随渗透压力增大而增加,渗透压力越大,岩石的压密段特征越明显;针对两种不同的卸荷应力路径,恒轴压卸围压路径条件下,岩石的黏聚力不断降低,内摩擦角不断增加,而加轴压卸围压路径条件下,岩石的黏聚力不断增加,内摩擦角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85.
基于ADAMS平台,构建特定场景双船联合举升多体协同作业系统虚拟样机,对新型一体化拆解作业双船联合举升过程中待拆除组块横摇稳性进行预测与评估。构建了该系统拓扑模型,使用几何参数描述系统中上部组块横摇运动特征;通过虚拟样机仿真探究了双船不同耦合运动情况时上部组块最危险失稳状态,并分析了上部组块重心至连接点连线垂直距离与水平距离比值对横摇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物理模型试验数据驱动的虚拟样机技术可以有效评估该系统运动特征,与几何拓扑模型得到的上部组块横摇失稳角度理论公式计算结果吻合;双船同相位横摇与反相位垂荡耦合运动时对上部组块横摇稳性影响最大;待拆除上部组块横摇失稳时的极限纵横比可以作为复杂多体系统横摇稳性评估参数,为实际工程方案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6.
图G的一种加权邻接矩阵记为Adb(G)=(adbij)n×n,若顶点vi和顶点vj相邻,则$a_{i j}^{d b}=\frac{d_{i}+d_{j}}{d_{i} d_{j}}$, 反之adbij=0.给出图G的加权谱半径的上下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加权谱半径的Nordhaus-Gaddum-type关系.得到了图G的加权能量的几个上下界,并在此基础上给出加权能量的Nordhaus-Gaddum-type关系.  相似文献   
87.
Metal_radical method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synthesizing magnetic molecular materials.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decades, the study of nitroxide_metal complexes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in model, theoretical treatment and design of molecules. Several mechanisms of the metal_radical magnetic coupling are discussed. Molecular magnetic project of nitroxide_metal complexes has made fruitful achievements, but crystal magnetic project is difficult to be controlled, and it is a challenge to chemists. The studies on nitronyl nitroxide_metal complexes are summarized. At present, there are three major approaches to increasing the T c of the metal_radical compounds: (ⅰ) Searching for nitronyl nitroxide ligands that can yield 3_D ferro_ or ferrimagnetic structures; (ⅱ) decorating the structure of radicals with the aim to enhance the coordinate capability of radicals; (ⅲ) grafting polynitroxide radicals as a versatile bridge. The third approach, namely searching for polynitroxide ligand, will serve as a hopeful strategy for exploring higher T c radical molecule_based magnets.  相似文献   
88.
本文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了脉冲示踪法中脉冲时间、示踪剂输入和记录仪记录时间差、示踪剂纯度与用量和实验温度对反应器内物料停留时间分布和流动模型参数测定误差的影响,以便在实验中采取相应措施减小或消除误差,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9.
主要把地阶线性与非线性双曲型方程化为复表式,然后证明某些二阶双曲型复方程解的存在唯一性定理,并给出解的估计式。  相似文献   
90.
运用磁网络法,进行了单边直线感应电动机的性能分析。提出了此种电机的磁网络模型,由电磁场方程导出了磁网络的参数,从而考虑了直线电机边端效应、绕组不对称分布等结构特点。场路耦合及机电耦合法的运用,使文中提供的分析模型更接近实际情况,适合于动态特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