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21.
介绍了查干凹陷的区域构造及地质背景,研究了其储集层特征,预测了其成藏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222.
台北凹陷侏罗系储层次生孔隙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通过台北陷侏罗系储层岩石学特征、孔隙发育特征的分析,得出其原生孔不发育,次生孔隙是主要孔隙类型和油气聚集的主要空间,进而分析了次生孔隙的微观、宏观识别标志以及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孔隙水中有机酸和碳酸含量与来源的分析,探讨了次生孔隙的形成机理,认为有机酸对骨架颗粒长石和岩屑的溶解是形成次生孔隙的根本原因。该研究对台北凹陷及至整个盆地株罗系的油气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3.
《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以下简称湖大学报)是由湖北大学生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于1975年创刊,对应于湖北大学的发展历史,湖大学报的发展按时间顺序分为两大时期,武汉师范学院时期(1975-1984年)和湖北大学时期(1985-2001年),前一时期包括《武师科技》创刊阶段和《《湖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成长阶段,后一时期发为初具规模的湖大学报、深化改革的湖大学报以及全面发展的湖大学报三个阶段,对每一阶段的学报史料进行了数据统计和回纳分析。  相似文献   
224.
目的探讨马朗凹陷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关系。方法在野外调研和资料调研的基础上,结合薄片鉴定、电镜扫描、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压汞、铸体、热解分析、镜质体反射率、包裹体测试等分析手段,对砂岩的成岩作用和孔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确定了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划分与孔隙演化特征。结论中、上侏罗统砂岩成岩作用类型主要有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解作用;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A期至中成岩A期;不同层段所经历的成岩演化不同,导致了孔隙发育程度和类型的不同。  相似文献   
225.
库车坳陷膏盐岩对异常高压保存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 ,库车坳陷所发现的大中型天然气田 (藏 )几乎都具有异常高压的特征 ,且在纵向剖面上异常高压位于古近系库姆格列木组和新近系吉迪克组膏盐岩之下 .这说明了库车坳陷天然气的富集成藏与异常高压密不可分 ,而异常压力又与膏盐岩有十分重要的关系 .因此 ,研究膏盐岩与异常高压之间的关系对于认识高压气藏的成藏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库车坳陷地质概况、膏盐的分布特征及地层压力特征的研究 ,探讨了膏盐岩对异常高压的控制作用 .结果表明 :在平面上 ,库车坳陷膏盐的分布从盆地边缘向盆地中心逐渐加厚 ,具有西部厚、东部薄的特点 .而异常高压的分布呈南北分带的反“S”型 ,高压区分布在中带 ,表现为受膏盐岩分布的控制 .膏盐岩不但具有强烈的塑性 ,而且本身具有很高的突破压力和超压 ,对异常高压起到了压力和物性的双重封闭 ,有效地阻止了异常高压的泄露 ,进而使得高压气藏得以完好保存  相似文献   
226.
为了探明克拉 2气藏异常高压的原因 ,通过对克拉 2气田钻井、声波时差和压力测试资料分析 ,认为有封存箱存在 ,下第三系膏盐岩层和中上侏罗统泥岩层是封存箱的顶板和底板 ,分布于克拉 2圈闭四周的逆断层和走滑断层是封存箱边板 ,下第三系底部砂砾岩段和白垩系砂岩构成了封存箱的主体层系 .克拉 2封存箱是天然气运聚成藏的基础 .计算结果表明 ,该封存箱具有很高的天然气聚集效率  相似文献   
227.
根据水下沉积的标志 (泥岩颜色和富存的古生物化石 )和湖泊水流作用的标志 (岩性和结构、沉积构造、粒度分析、岩石的成分与结构成熟度、岩心的沉积相序以及砂体的平面形态等 ) ,证实了济阳坳陷新近系馆陶组下段为辫状河三角洲 ,而不是陆上河流或冲积扇沉积。通过解剖济阳坳陷东部某油田馆陶组的沉积序列发现 ,在馆下段沉积时期 ,辫状河三角洲发育水下辫状河道、河口砂坝以及前缘席状砂等微相 ,这为渤海湾盆地新近纪古湖泊研究和济阳坳陷新近系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28.
东营凹陷北坡陡坡带发育有众多沉积类型的砂砾岩油藏,目前对该类油藏储层的发育特征认识不清,描述技术尚未成熟,必须对砂砾岩扇体内部的期次及其分布特征开展系统的研究。以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地震沉积学为基础,通过井震结合的方法对砂砾岩油藏期次进行研究,将研究区地层划分为3个期次。以岩心、测井、地震分析为基础,明确扇根、扇中、扇端三个亚相特征,通过地震相分析及波阻抗反演技术明确各个亚相的空间展布范围,扇中亚相是储层发育的有利相带,对于油田指导砂砾岩油藏勘探与开发工作部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9.
针对乌石凹陷陆相断陷湖盆物源体系复杂、相变快,难以寻找、预测优质储层分布这一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开展了断裂演化期次、断层剖面平面活动差异性及沉积体系精细研究。采用海上陆相复杂断块断层精细识别解释、微地貌恢复及相控储层预测等关键技术,获得了研究区内3条北东向控沉积断裂差异性活动形成的走向斜坡具有控制砂体优势展布的重要认识,提出了源汇时空耦合的控砂模式,预测了F2断层下降盘发育优质储层。在此研究成果的指导下,新钻井获得重大发现,极大地推动了乌石油田群的勘探开发进程。  相似文献   
230.
为了明确潍北凹陷有效烃源岩的分布及其所生成油气的分布规律,利用饱和烃色谱、色谱质谱等地化测试 技术对孔店组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和源藏空间对应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潍北凹陷发育孔二上、中、下3 个段有 效烃源岩并分布于北部洼陷带和南部次洼两个沉积中心,其中孔二上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最高,品质最好,其次为孔二 中烃源岩,是研究区的主力烃源岩;孔二上、孔二中两套烃源岩在伽马蜡烷含量、姥植比和成熟度等指标上存在明显的 差异。油源对比结果表明,已发现的孔一段、孔二上亚段的原油主要来源于北部洼陷带的孔二上亚段烃源岩,孔二中 亚段原油和孔三段原油来源于北部洼陷带孔二中亚段烃源岩,孔二下亚段烃源岩所生成的原油多为近源成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