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设计并制备了几种不同包覆率的3层复合铝合金钎焊带材,检测了每种带材在正常钎焊条件下的抗下垂性能,从铝合金钎焊带抗下垂的能力和填充缝隙的能力2个方面对包覆率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与讨论,以厚度为0.16mm的A4343/A3003/A4343铝合金钎焊带为例,得出其最佳包覆率范围是10%~16%.该方法可推广到其它厚度和材质的铝合金钎焊带中,确定它们的最佳包覆率范围.  相似文献   
242.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地层发育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从北往南跨度大,地层厚度、沉积相类型变化较大,层序地层发育模式存在多种不同的认识,也给层序地层划分对比带来很大难度。针对地层发育模式存在的争议,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原理,对各种地层发育模式进行了详细论证,最终明确了楔形减薄的地层发育模式,建立准确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对于地层等时划分对比、沉积规律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3.
从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的类型和结构以及其物性等方面,对陆东凹陷后河地区下白垩统储层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储集层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次生孔、微孔隙和微裂缝四种,以次生孔为主要的储集空间,是油气主要的富集场所。孔喉以微细喉和特细喉为主,孔隙的连通性较差。储层孔隙大小分布不均,具有低孔、特低渗特性。沉积相带和成岩作用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次生孔隙带的发育与溶蚀作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44.
张景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27):6550-6555
通过岩芯观察和描述,结合地震、测井、粒度分析等方法,发现南屯组沉积时期乌尔逊凹陷中央带发育湖底扇沉积。从湖底扇相的根部至扇缘相带可进一步分为补给水道、内扇(主沟道、主沟道间)、中扇(辨状沟道、辨状沟道间和中扇前缘)和外扇(远源浊积岩)等4个亚相和6个微相,具有深水环境和沉积物重力流(碎屑流,颗粒流和浊流)搬运的特征。  相似文献   
245.
刘倩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18):4352-4355,4368
三塘湖盆地马朗凹陷石炭系火山岩储集层以基性、中性熔岩为主,储集空间有3种类型,可分为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裂隙。烃碱流体对火山岩储集层的改造作用主要反映在次生孔隙带的形成、发育程度上。这取决于烃碱流体碱交代作用引起物质的带入与带出的比例。目前研究区镜下鉴定结果表明火山岩次生孔隙大量发育,其中碱交代蚀变、溶蚀使孔渗增加,表明烃碱流体对马朗凹陷深部地层作用的广泛性。次生孔隙连通成次生孔隙带,原生孔隙通过裂缝和次生孔隙带连通构成了良好的油气运移通道和储集空间。  相似文献   
246.
渤海湾盆地的海域部分勘探程度较低,歧口凹陷东西两侧构造幕次认识仍有争议.位于盆地中的掀斜凸起对断陷盆地幕式构造活动有较好的动力学响应.以新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应用平衡剖面、断层生长指数等研究手段,对渤海海域西部、歧口凹陷东部的沙南低凸起的构造演化进行详细的解剖.研究表明沙南低凸起在古近系曾经发生过两次隆升、三次沉降;断层生长指数与平衡剖面显示东三时期沙南低凸起曾经强烈活动,反映出这一地区东营组沉积时期是一个构造幕的开始.隆升的低凸起分割了湖泊水系,并为其周围地区提供了间歇性物源.沙南低凸起北部的砂质滩坝、近岸水下扇等砂体易于形成岩性地层油气藏,具有很好的油气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