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含煤地层高分辨层序地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论述了层序地层学在含煤地层研究中的应用;层序地层学的新进展和前沿理论;含煤地层层序地层研究的主要特点;高分辨率含煤地层层序划分的最新进展、应用和展望。笔者认为:含煤地层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分析必须紧密结合聚煤盆地充填沉积的特点和盆地的类型;含煤层序的结构具有特殊性和多样性;含煤地层中的事件沉积为高分辨率层序划分的重要依据,高分辨事件界面的识别与对比对确定高分辨层序地层格架最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针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地层对比和划分中存在的不统一现象,依据8口井岩心和1700口井测井资料及地震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对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将三肇凹陷东部葡萄花油层划分为2个中期基准面旋回和9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葡萄花油层的地层发育模式为向南地层厚度减薄,葡萄花油层顶上移、底下移,各层渐薄,而非中部缺失或底部缺失的层序地层新格架。中期基准面旋回的转换点位于SSC4中部,转换点以下为下降半旋回,转换点以上为上升半旋回的地层发育模式,并建立了研究区与三肇凹陷统一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该地层格架的建立为后期油藏开发提供可靠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3.
依据地震、测井及岩心资料,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对三肇凹陷白垩系姚一段葡萄花油层浅水三角洲相进行层序地层学研究,建立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结果表明:姚一段葡萄花油层对应于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相当于1个完整的中期基准面旋回,可进一步划分为8个短期基准面旋回;葡萄花油层的地层发育模式为自下而上逐层尖灭导致地层自北向南减薄;平行物源方向的等时对比应遵循"界面(冲刷面)-岩石-界面(沉积间断面)"的对比原则,而垂直物源方向的等时对比应遵循"岩石-界面"的地层对比原则.  相似文献   

4.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内坳陷盆地3类充填沉积序列构成.该区本溪组至石盒子组可划分成9个三级层序和4个二级层序.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盆地的聚煤作用是随着盆地充填演化发生迁移的,其中第5号煤层沉积时期是聚煤作用最强的时期,而第3号煤层形成时聚煤作用的范围已经退缩.聚煤作用的强度变化与富煤单元的迁移受盆地充填沉积时的沉积体系发育及废弃特点控制.  相似文献   

5.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中基准面的研究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盆地充填序列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单元的划分以及该地区煤的聚积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鄂尔多斯盆地上古生界由陆表海盆地、盆地转换时期、大型板内坳陷盆地3类充填沉积序列构成.该区本溪组至石盒子组可划分成9个三级层序和4个二级层序.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内盆地的聚煤作用是随着盆地充填演化发生迁移的,其中第5号煤层沉积时期是聚煤作用最强的时期,而第3号煤层形成时聚煤作用的范围已经退缩.聚煤作用的强度变化与富煤单元的迁移受盆地充填沉积时的沉积体系发育及废弃特点控制.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柴达木盆地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盐湖盆地的沉积特殊性,对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划分为13个长期旋回更为合理,提出缓坡带、陡坡带、低凸地区和湖盆区4种不同沉积单元的层序发育模式,指出层序旋回结构对岩性圈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储集砂岩的发育状况与中期旋回密切相关,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旋回结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下部.  相似文献   

7.
依据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咸水湖盆湖泊沉积发育特征,建立了碱1井下干柴沟组上段E23滨浅湖沉积模式,总结了滩坝砂沉积的7种微相发育特征,归纳出对应于湖平面上升至高水位期和湖平面下降至低水位期两类滨浅湖沉积微相组合体系。应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构建了碱1井E23的基本旋回模式,划分了69个短期旋回、4个中期旋回和2个长周期旋回,总结了高频基准面旋回层序地层的成因和特征,并探讨湖相碳酸盐岩沉积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中的意义,为揭示柴达木盆地西部古近系干旱环境下的层序地层基本特征奠定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建立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对认识地下单砂体展布规律、研究储层非均质性及分析注采矛盾的岩性油气藏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通过对双城气田扶余油层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制定了沉积单元划分原则、对比方法;优选出了分层标准井,建立了封闭主干对比剖面。首次进行了约54000井层次的整体、统一、精细的沉积单元划分与对比,把研究区扶余油层划分为3砂组17小层39个沉积单元,从而建立起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在沉积前古地貌恢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古地形地貌是控制盆地内沉积相发育与分布的主导因素,是沉积学研究的基础内容之一。高分辨层序地层是学从基准面旋回变化和可容性纳空间变化原理为基础,揭示基准面旋回层序与沉积动力学和地层响应过程的关系。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进行地层对比能使地层对比等时性更强,精度更高,进而能更好地反映原始古地貌特征,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方法恢复古地貌是建立在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其技术关键是对比参照面的选择,文章详细讨论了单一沉积体系和多种沉积体系组合沉积前古地貌恢复的基本方法和步骤,并提出了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首次在松辽盆地北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嫩江组三段开展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利用地震、钻井以及测井资料在嫩江组三段识别出3个准层序组、11个准层序;对原有岩性地层对比中存在的穿时性做了校正,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核心,运用精细地层划分和对比技术,建立区域、油田乃至油藏级高精度地层对比格架。  相似文献   

11.
运用层序地层学的原理与方法 ,对白音查干凹陷西部地区南部斜坡带白垩系进行了地层单元的划分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沉积体系的展布与演化特征 ,建立了斜坡带层序地层充填模式。以勘探程度相对较高的达尔其地区为例 ,进行了层序地层、沉积微相与地层含油性的分析 ,论述了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揭示了本区地层含油性受主要层序地层界面与沉积微相带的双重控制。建立了本区斜坡带油气藏形成与分布模式 ,为下一步地质勘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全息地层学研究需要进一步深入,以北海盆地维京地堑新近纪陆棚三角洲为例,基于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结合地震反射终止关系识别和划分三级层序和体系域,建立层序地层格架;基于旋回地层学理论,利用小波变换、频谱分析和反傅里叶变换滤波等方法识别钻井自然伽马曲线蕴含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结合地质年代基准点,建立绝对天文年代标尺;综合年代地层、岩石地层、磁性地层、层序地层、旋回地层和地震地层共同建立全息地层格架,提出地堑型盆地陆棚三角洲层序界面定年方法和建议。结果表明:1)新近系可以划分为5个三级层序和15个体系域。2)以23.03 Ma为基准点,CS1、CS2和CS3层序的顶界面绝对地质年龄分别约13.93 Ma、9.13 Ma和2.13 Ma,其最大海泛面对应的绝对地质年龄分别约20.03 Ma、12.13 Ma和6.13 Ma。3)针对地堑型盆地热坳陷期陆棚三角洲向海进积并横向生长的特点,全息地层学研究建议结合磁性地层定年和全球海平面曲线,在层序格架的约束下利用钻井的旋回地层计算削截顶面的地质年龄,如果与磁性地层年龄基本相符,则与钻井削截顶面最近的斜交层序界面便代表着真实的等时界面。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高分辨率含煤层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 ,并探讨了聚煤作用与高分辨率层序的关系 .在相类型、相组合和相序综合分析的基础上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将柴达木盆地大煤沟侏罗系剖面划分为 7个中期旋回 (准层序组 )和 1 0~ 1 2个短期旋回(准层序 ) .以基准面升降为驱动机制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可提高地层划分精度 .它是陆相层序地层、储层对比与预测的有效手段 .煤层多聚集于上升半旋回与下降半旋回的转折期附近  相似文献   

14.
将层序地层学与经典的地震地层学的主要内容进行了对比。阐明了层序地层学与地震地层学之间本质性的区别.研究认为,层序地层学是在传统的地震地层学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归纳而概括出来的一整套沉积环境分布和岩相发育的时空模式。层序地层学是地震地层学发展的最新阶段.其主要进展包括:(1)地层单元的几何形态和岩性的四个主控变量深化了沉积相的成因分析;(2)建立了海平面升降的沉积旋回模式;(3)沉积体系域是以全盆地为目标的系统研究;(4)具有直接预测生储盖条件的功能.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志丹地区延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岩心、野外露头、测井、录井岩性等资料,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体系的指导下,按照适合陆相盆地层序特征的研究思路,对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带志丹地区延长组地层特征进行了研究。对志丹地区延长组不同相带、不同旋回中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出了该地区延长组层序界面的类型和识别特征;并对延长组基准面旋回特征进行讨论和长期基准面旋回的划分。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志丹地区延长组长10—长4+5时期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模式。认为延长组从下至上可以划分为四个长期基准面旋回,其中LSC1对应长10和长9油组;LSC2对应长8和长7油组;LSC3对应长6和长4+5油组;LSC4对应长3、长2和长1油组。LSC3生储盖组合配置良好,且处于油气运移的有利指向上,是志丹地区主要的产油层段。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与岩性圈闭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层序地层发育规律和地层展布特征,应用经典层序地层学的原理和方法,通过对地震、钻井、测井和露头资料的综合分析,进行井间对比及井-震结合对比,详细研究了古近系层序的划分及特征。在车排子地区古近系识别出2个三级层序、4个体系域。研究区构造为一大型斜坡,可见小型坡折带,坡折带之下低位体系域发育,低位体系域与水进体系域由首次湖泛面分开,高位体系域不发育或不被识别。低位体系域以发育扇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为特征,而水进体系域以滨浅湖相泥岩和粉砂岩沉积为主。地层发育受物源、古地形、气候和湖平面升降的控制,在研究区首次建立了古近系层序地层格架,并在层序地层格架内对研究区进行有利区带的预测,对车排子地区古近系地层寻找以岩性圈闭为主的非构造油气藏将起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以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地震、测井、录井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松辽盆地肇源—太平川地区白垩系姚家组一段层序地层格架.将姚家组一段划分为3个层序,每一层序发育完整,分别由低位、水进和高位3个体系域构成;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微相类型及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确定姚家组一段主要为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识别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前三角洲3种亚相,以及分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分流河道间、泛滥平原、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水下决口扇、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11种微相;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广泛发育,前三角洲发育较差;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通过填积和频繁的分叉改道,向湖盆中心方向长距离推进,在三角洲前缘的浅水区域发育了大量水下分流河道,分流河道与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相互切割、叠加,形成了树枝状砂体,(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了油气富集的主要储集体.该区沉积相的精细研究为该区下一步油气的勘探与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