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篇
  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9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查干凹陷是中生代的沉积凹陷,巴音戈壁组二段是主力生烃层段,扇三角洲环凹分布,但扇三角洲沉积粒度
粗、相变快、物性差,储层有效性是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针对有效储层的形成机制和分布,开展了沉积相、成岩作
用、储层预测等方面的研究。认为,扇三角洲不同相带储集物性差别较大,平原相砂砾岩杂基含量高、分选差,储层致
密;外前缘相岩石粒度偏细,水动力弱,泥质含量高,储层物性较差;扇三角洲内前缘分流河道微相岩石多为细砾岩、
粗砂岩,分选较好,泥质含量较低,成岩早期的钙质胶结作用对压实起到抑制作用,为后期溶蚀作用创造了条件,碱性
沉积环境及其储层的成岩演化史有利于形成溶蚀孔隙。油气成藏具有扇三角洲前缘储-平原封堵-源内近距离运
移-构造背景控藏的特点。在上述认识基础上,优选乌力吉构造带重点解剖,在扇三角洲前缘钻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22.
应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物性分析及粘土矿物衍射,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登娄库组致密砂岩储层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沉积特征及成岩作用研究该套致密砂岩的成因,分析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登娄库组储层为一套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砂体,岩石类型主要是岩屑质长石砂岩或长石质岩屑砂岩。现今洼陷内储层均已致密,沉积作用是形成致密储层的最基本因素,物源区岩性决定后期成岩作用的类型和强度,成岩作用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则是形成致密储层的关键。致密砂岩中优质储层受多种因素的控制作用,储层沉积相、砂岩粒径及深部流体溶蚀是控制登娄库组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3.
南堡凹陷断裂系统形成机制及构造演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南堡凹陷地震资料的构造解释成果,结合平衡剖面技术可以判断断裂系统的发育情况、研究断裂系统形成机制、重现凹陷的构造演化历史.结果表明南堡凹陷构造样式可分为"坡坪式"、"铲式"和"多米诺式"构造样式,构成了深部的"Y"型断裂组合、浅部的"X"型断裂组合.古近纪为凹陷的裂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郯庐断裂带控制的伸展变形机制;新近纪为凹陷的拗陷发育阶段,其发育机制为重力、热演化共同控制沉降机制.现今不同圈闭类型的构造格局主要受古近纪构造活动及东营、馆陶期构造活动的控制,受断裂发育演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24.
 变换带是构造变形区调节构造平衡的重要地质构造。金湖凹陷西斜坡存在崔庄变换带,为了研究崔庄变换带的地质特征及其与油气藏的关系,分析了西斜坡构造演化历史、断层生长特征及沉积相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变换带的构造分区、沉积分区作用及其与油气藏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金湖凹陷西斜坡崔庄变换带是控制阜宁组油气藏的重要因素,古近纪阜宁期是崔庄变换带发育的主要时期,变换带是凹陷侧向物源的入口,控制砂体的展布方向,并且是西斜坡南北分区的界限,变换带两侧构造、沉积存在很大差异。变换带的砂体连通性好,是有利的油气聚集区带,崔庄变换带兼具油气运移和储集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25.
针对咸化湖盆成岩早期储层致密的问题,开展了这一成岩致密带的形成机制及其地质意义的研究。研究中以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为例,综合物性分析、铸体薄片、全岩矿物X衍射等分析化验资料,认识到渤南洼陷沙四上亚段的成岩致密带上碳酸盐岩胶结物发育,胶结率普遍大于0.5,压实率低于0.2;早期较强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所剩无几,造成后期有机酸与可溶矿物的接触面积变小,大量溶蚀发生的时间滞后,从而在2 800~3 200 m形成致密带;致密带上储层孔隙度普遍小于12%,有利储集体应为致密带上、下的扇三角洲前缘、混积岩滩坝及近岸水下扇扇端;致密带物性较差,不但可阻止油气二次运移,使其上、下油气聚集方式存在差异,而且致密带内、外油气富集程度和产能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6.
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研究可为页岩油勘探开发提供依据。利用氩离子抛光扫描电镜实验和孔隙图像储层结构参数统计方法,分析了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沙河街组18块岩芯样品的微观孔隙发育特征。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的孔隙类型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晶间孔和晶内孔,泥质粒间孔提供的面孔率贡献最大,溶蚀孔对有较高的面孔率贡献,晶间孔和晶内孔的面孔率贡献最低。页岩油储层孔隙的孔径属于纳米级和微米级,数量上纳米级孔隙占绝对优势,但储层面孔率主要由在数量上不占优势的微米级孔隙提供。因此,东营凹陷沙河街组页岩油层段的主要储集空间属于微米级孔隙。  相似文献   
27.
运用矿物学、钻测井资料和地震信息,分析了济阳坳陷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之间Ⅱ级不整合样式及油气运聚特征.结果表明:渤南洼陷南斜坡古近系Es2/Es3不整合为无黏土层结构,根据不整合上下地层产状和岩性叠置关系,可形成4种不整合组构样式.不整合组构样式平面分布规律控制了油气呈线性运移、局部富集的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28.
杨志泉 《科技信息》2013,(3):418-419
车西洼陷北部陡坡带发育了大量碳酸盐砂砾岩扇体,扇体物性差,成岩作用强,次生孔隙发育情况变化大,孔、渗关系复杂,储层物性评价及流体识别难度很大。针对该地区储层特征,利用丰富的测井资料特别是电成像测井资料,结合岩石物理实验、试油结果等资料,开展了电成像测井识别储层岩性、储集类型和沉积相研究,将储层分为溶蚀—裂缝型、裂缝型和孔隙型等三种类型,FMI与常规测井资料结合较准确地评价了储层物性,利用电成像测井资料研究沉积相,指导评价井的部署,及时调整勘探方向,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29.
油气充注历史的研究一直是石油地质学和油藏地球化学的重点和难点,而近年来流体定年技术的兴起为人们解决油气充注期次和时间提供了定量分析手段.利用伊利石K-Ar定年技术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分别研究了大民屯凹陷油气充注史.前者确定出的主充注期略晚于后者的分析结果.结合生烃史模拟资料认为:伊利石K-Ar定年结果可能更精确,但其样品挑选难度大,且只能用于砂岩油藏成藏史分析.而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可用于碎屑岩和非碎屑岩油藏成藏史的分析.大民屯凹陷下第三系和太古界潜山油藏主充注时期为沙一二—东营早期,其中北部安福屯洼陷成藏期(沙一二期)略早于南部荣胜堡洼陷(东营早期).  相似文献   
30.
应用陆相层序地层分析与传统沉积学等方法,探讨渤海湾盆地歧口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规律与有利储集层发育特征,为高勘探程度区油气二次勘探部署提供支撑.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古近系斜坡作为古地貌单元的主体,为大面积岩性油气藏的形成奠定了地质基础;除四大盆外隆起物源外,孔店、港西等盆内凸起也是碎屑沉积体系的重要物质来源,斜坡区既富泥也富砂;古近系相序完整,环湖规模性发育了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远岸水下扇、湖泊碳酸盐岩等相类型;中深层储层具有原生、次生孔隙与微裂缝共存的特点,在异常高压、早期油气充注和次生溶解等作用下,中深层也发育优质储层,斜坡区的勘探下限可达5km;多类储集体与歧北挠曲斜坡、板桥斜坡、埕北断坡等匹配形成地层超覆、不整合遮挡、上倾尖灭等地层-岩性圈闭带.勘探结果发现了歧北斜坡、埕北断坡亿吨级储量区,板桥斜坡形成了千万吨级效益储量区.斜坡区作为断陷湖盆负向构造单元,是地层-岩性油气藏有利的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