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8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55篇
系统科学   24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2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11篇
综合类   12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9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91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01.
结合现行国家《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探讨了地震作用效应组合前后的最小地震剪力调整、竖向不规则结构地震作用效应调整、转换梁地震作用下的内力调整以及板柱—抗震墙结构地震作用调整等各种情况的调整。  相似文献   
102.
君山区软土地基地震液化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君山区冲湖积软土层的工程抗震性能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粉砂层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层在地震作用下易产生液化的部位,并提出了相应的防震减灾措施.  相似文献   
103.
介绍了地震CT技术在新集矿区1101综采工作面面内地质构造探测。通过对探测区的实际探来对比,表明地震CT方法对面内隐伏构造探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地震CT探测综采工作面面内隐伏构造探测具有较好的针对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106.
研究了介于Hanilton环与循环环类之间的一种环类,即强Hamilton环的构造,得到了n阶强与Hamilton环和有限生成强Hamilton环的结构定理以及计算有很强Hamilton环个数的公式。  相似文献   
107.
利用P波初动半周期测定介质品质因数Q值的方法,测定了澜沧(?)耿马大震前主震及其周围地区的Q值变化.根据该区域地质构造活动区域应力场分布的优势方向分析了澜沧7.6级、耿马7.2级两次大震的孕震过程,并结合对该地区划分的三个小区域Q值随时间的变化量,探讨了双主震型孕震的某些特征.  相似文献   
108.
本文从理论上探讨了地壳波导中传播的柱面电磁波,发现地震电磁波没有TM型波,这一特点可以用来识别地震电磁信号,引入衰减因子后,得到kr<1的区域,高导电层的衰减随频率的升高而减小,从而可以定性地解释观测到高频地震电磁信息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9.
基于Tesseral2D的水下砂体地震正演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下砂层与围岩的波阻抗差异,应用地震波数值模拟软件Tesseral2D建立含有水、粉细砂、砾砂和砾岩的起伏地层模型,在不同的道间距、最小偏移距、子波频率以及不同岩体波速条件下分别对该模型进行正演计算。一般情况下,在震源频率为400 Hz、最小偏移距为5 m、道间距为1 m或2 m时,地震波响应明显、同相轴清晰、干扰波较少,水下地层界面反映良好。进一步结合南京长江第二大桥桥址区的地质资料,建立含有水、淤泥质粉质黏土、粉细砂、砾砂、砂砾卵石和砾岩的水下砂层模型,应用Tesseral2D软件对该模型进行正演研究。结果表明,在震源频率为400 Hz、道间距为2 m以及最小偏移距为5 m时,地震响应能很好地反映水下各岩层界面,特别是能较明显地圈定水下砂层的厚度和分布范围,为实际水下砂体的地震勘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0.
进行了土-地下结构动力相互作用的大型振动台模型试验,分别测出了模型土中不同部位的加速度反应和地下结构的加速度与应变反应.对模型体系的加速度反应实测值进行整理分析了模型箱效应、试验各阶段系统的自振频率及阻尼比的变化情况和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和应变反应规律.试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仅有水平加速度激振,峰值约为水平加速度峰值三分之二的竖向激振的参与,可使结构的反应增加,且应变反应的增量大于加速度反应的增量,地下结构横断面的变形仍以剪切变形为主;地下结构的加速度反应和应变反应的频谱分布有较大差异,应变反应中竖向振型的贡献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