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9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1.
Immune responses of a designed HIV-1 DNA vaccine on rhesus monkey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ccording to the UNAIDS/WHO report (http:// www.unaids.org/Epi2005/doc/report.html), there are about 40.3 million HIV/AIDS survivors, and the new HIV infection number amounts to about 4.9 million, while the death number is some 3.1 million in the world i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实验通过在幼年恒河猴日粮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苜草素,对实验前后组间IgG、IgA、IgM进行比较分析。方法将15只人工饲养的健康幼年恒河猴随机分为3组:A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B、C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加入0.1%和0.2%的苜草素。饲喂两个月后检测15只恒河猴血液中IgG、IgA、IgM水平。结果A、B、C三组实验后IgG分别为644.8 mg±72.23 mg/dL7、56.4 mg±55.87 mg/dL、776.4 mg±193.84 mg/dL;IgA分别为12.41 mg±3.31 mg/dL1、7.2 mg±1.77 mg/dL、19.75 mg±0.72 mg/dL;IgM分别为42.66 mg±4.45 mg/dL6、5.58 mg±10.11 mg/dL、71.36 mg±10.62 mg/dL。结论B、C组实验后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同时两组实验后IgG、IgA、IgM水平也明显高于实验前(P<0.05),实验后C组IgG、IgA、IgM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5),表明苜草素能有效提高猕猴免疫球蛋白水平,增强猕猴自身免疫力。  相似文献   
13.
作者采用阴茎电极器法对太行山猕猴进行了电刺激采精试验.太行山猕猴采精刺激参数平均值为:电压22~28V;频率30Hz;波宽10ms.平均刺激8.4s开始排精,平均采精量3.95g/次.比较发现,阴茎电极器法采精量明显高于直肠探子法.  相似文献   
14.
两种抗原不同方法检测猕猴B病毒抗体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别以人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作抗原,采用玻片免疫酶法(EIA)和以B病毒作抗原,采用DIAdot法检测了60份猕猴血清中的B病毒抗体。结果EIA法检测的阳性率为5%,DIAdot法检测的阳性率为10%,两者的符合率为95%。这一结果可为猕猴生产和出口单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有限元模型修正可转化为优化问题,基于此,将全局寻优算法--混沌猴群算法引入到有限元模型的修正中。利用响应面法,实现结构响应与待修正参数间非线性隐性关系的显式表达,基于最小残差原理,建立优化目标函数;利用混沌猴群算法求解该函数,得到修正后的结构有限元模型。以一个数值算例验证了该方法在结构有限元修正中应用的可行性。本文研究拓宽混沌猴群算法的应用范围,为有限元模型修正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饲喂黄芪多糖对繁殖猕猴生长性能、血液生理生化及腹泻发病率的影响,研究黄芪多糖在实验动物饲养管理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不同年龄阶段的繁殖猕猴60只在饲料中添加0. 1%的黄芪多糖,每日饲喂一次。实验前、实验1月后、实验3月后分别采血测生理和生化指标、称体质量、统计腹泻发病率。结果 随着黄芪多糖添加时间的延长,体质量都成上升的趋势,血常规中白细胞、淋巴细胞数也呈上升趋势。血液生化中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尿素、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镁、C 3 、C 4 、IgA、IgG都呈上升趋势,血糖呈下降趋势;随着黄芪多糖添加时间的延长,繁殖猕猴腹泻的数量也呈下降的趋势。结论 黄芪多糖能明显提高繁殖猕猴的饲料利用率、有效调节免疫力、对繁殖猕猴的腹泻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对暴发类麻疹综合症的恒河猴病料组织进行了电镜观察,发现有副粘病毒粒子,然后分别合成了麻疹病毒及犬瘟热病毒的特异性引物,对病料进行RT-PCR扩增,从发病死亡的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犬瘟热病毒核蛋白基因287bp的特异片断,而麻疹病毒的检测为阴性.扩增到的犬瘟热病毒核酸片段经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的犬瘟热病毒毒株进行了比较,发现死亡恒河猴脏器中扩增到的片段序列与犬瘟热病毒疫苗株Onderstepoort、标准野毒株A75-17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较高,研究结果表明引起恒河猴发病的病原体为麻疹病毒属的犬瘟热病毒.  相似文献   
18.
19.
摘要:本实验室人工饲养的一只老年恒河猴出现以腹泻、排脓样便、消瘦为主要体症的急性疾病。为研究老年恒河 猴消化器官病变的发生情况并进行诊断,本实验采用临床体征结合常规HE 染色对其消化系统进行组织学观察,结 果发现恒河猴的消化系统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病变,包括各种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减少及黏液分泌减少,消化 道黏膜的变性、坏死,消化腺的萎缩等,诊断该老龄猴为生理性衰老。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对中国恒河猴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l型部分基因进行携带情况调查与分析。方法采用序 列特异性引物(PCR—SSP)分型方法对华南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繁殖的30只谱系清晰的中国恒河猴(Macaca mulatta)的32个MHC I型分子位点进行检测。结果采用的32对引物中,中国恒河猴可检出携带23个MHC—I等 位基因,但基因携带频率存在很大的差异,由3.57%至82.14%不等。结合遗传谱系分析,判断A1·21和b.2睾05 之间以及B·04和B·30之间可能就是连锁的。结论中国恒河猴携带能控制病毒复制的MHC I型基因位点的 频率较高,其基因携带频率与已发表的印度恒河猴携带频率存在明显差异。本研究为促进中国恒河猴在AIDS研 究中的应用,以及为建立携带特定MHC I基因实验猴小种群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