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6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针对景观树种红叶石楠的组织培养的各个环节进行试验性研究.结果表明:红叶石楠表面灭菌以二次灭菌4+3.5min较好,成活率达85%,启动培养基以MS+6-BA1.0mg/L+NAA0.2mg/L较好,分化率达100%.适宜的增殖培养基为MS+6-BA2.0mg/L+NAA0.1mg/L,增殖系数为7.2,适宜生根培养基为1/2MS+NAA0.1mg/L,生根率为7.5%.  相似文献   
82.
美国密西根大学的Dennis S bernstein曾提出了一个3阶矩阵迹的恒等式猜想,至今没有人给予证明.文章利用迹的已有结论和相关性质,通过推理演算,证明了这一结果的正确性.对一个3阶矩阵迹的相关知识的完善做了进一步的工作.  相似文献   
83.
以pET-28a(+)载体为模板人工设计引物,通过PCR反应扩增带有质粒上游6聚组氨酸(6×Histidine)序列的目的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4T-3中,筛选及鉴定阳性重组子pGEX-His,转化E.coli BL21细胞后通过IPTG诱导表达.由谷胱甘肽(GST)和6聚组氨酸标记的重组蛋白GST-His得到表达,利用Ni-NTA系统进行纯化.通过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分析鉴定,由LC-MS/MS质谱分析确定所得蛋白为目标产物.通过蛋白结合纳米无机材料的亲和吸附实验结果证实,重组的新蛋白表现出对纳米ZnO特异吸附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84.
通过网络分析构建差分方程组模型,并利用矩阵变换方法,得到了4×n阶电阻网络中的电流分布规律.基于不同的边界条件,获得了4×n阶网络等效电阻的2个普适公式,同时得到了无穷情形的2个等效电阻.特例情况下的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指出了所得结果与其它相关结果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85.
文中用初等对称多项式来表示特殊对称多项式sk(x1,x2,…,xn)=sum xik from i=1 to n (k=0,1,2,…)方法得到了n元m阶方阵的k次方和sk=sum xik from i=1 to n (k=0,1,2,…)类似的公式,并对其的计算问题进行了研究,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86.
4×n阶网络的2个等效电阻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网络分析构建差分方程组模型,并利用矩阵变换方法,得到了4×n阶电阻网络中的电流分布规律.基于不同的边界条件,获得了4×n阶网络等效电阻的2个普适公式,同时得到了无穷情形的2个等效电阻.特例情况下的验证结果表明了方法的可靠性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指出了所得结果与其它相关结果的等价性.  相似文献   
87.
巨尾桉与针叶树种光合生理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桂林市灵田乡人工巨尾桉(Eucalyptus grandis×E.urophylla)林和针叶混交林的光合生理特性,探究该地区是否适应巨尾桉的生长。【方法】采用Li-6400型便携式光合仪测定巨尾桉与马尾松、杉木在春季叶片净光合速率(Pn)及其光合生理因子的日变化,并通过相关性分析了解净光合速率与其它光合生理因子的关系。【结果】这3种树种净光合速率在春季均呈现"双峰型"的特点,光合有效辐射(PAR)、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和胞间CO2浓度是影响这3种树种叶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的重要因子。【结论】巨尾桉具有较高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光能利用效率(LUE)和CO2利用效率(CUE),还具有适应桂林土山生境且生长快速的特性。  相似文献   
88.
【目的】为科学、可持续地经营桉树(Eucalyptus)人工林以及评价桉树人工林在区域碳循环中的地位、作用和生态效益提供有效的依据。【方法】采用平均标准木法和收获法对南宁七坡林场的尾巨桉(Eucalyptus urophylla×E.grandis)及其林下植被的生物量进行调查。【结果】在尾巨桉人工林中,各层次生物量呈现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其中尾巨桉生物量最大,处于主导地位;尾巨桉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小顺序为树干(64.38%)〉根(24.29%)〉树皮(5.97%)〉老枝(2.25%)〉嫩枝(1.56%)〉老叶(1.32%)〉嫩叶(0.20%)。【结论】尾巨桉的生物量主要集中在树干上,叶的生物量最少。  相似文献   
89.
利用红叶石楠叶片和茎段作为外植体进行愈伤组织试验,研究了TDZ和AgNO_3及其他植物生长调节刑对红叶石楠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TDZ和AgNO_3对红叶石楠愈伤组织诱导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需NAA配合.方能形成愈伤组织.本试验中,培养基1/2MS+AgNO_32.5 m/l+TDZ0.5 mg/l+NAA2.Omg/l对叶片有较好诱导效果,1/2MS+AgNO_32.5 mg/l+TDZ0.5 mg/l+NAA1.0 mg/l对茎段有较好诱导效果.此外,1.5 mg/l的TDZ与0.5 mg/l的2,4-D配比有较好诱导效果.光培养条件下,叶片的诱导率高于茎段;在暗培养下,茎段的诱导率高于叶片.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PM模型模拟桉树林蒸散的适用性,掌握南宁低山丘陵区的尾巨桉林蒸散特征,为编制桉树人工林生产经营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8月—2016年7月连续观测南宁桉树生态站尾巨桉林的小气候和水文数据,应用PM模型模拟尾巨桉林的蒸散量,并与水量平衡方程计算的蒸散量进行比较。【结果】月和年时间尺度的干旱指数均表明南宁低山丘陵区的尾巨桉林处于湿润或半湿润水分条件;PM模型模拟的日均蒸散量为3.5 mm/d,其中最高为9.8 mm/d;月均蒸散量为96 mm,季节间蒸散量大小顺序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年均蒸散量1 156 mm,占同期降水量的82%;基于水量平衡方程的蒸散量与PM模型的蒸散量差异不显著。【结论】水量平衡方程与PM模型的月蒸散量变化相似度较高,两种方法估算的尾巨桉林蒸散量差异不显著,PM模型可粗略估算尾巨桉林的蒸散量。通过提高尾巨桉林的PM模型模拟参数精度,尤其是尾巨桉林的空气动力学阻力精度,以及提高水量平衡各分量的实测精度,可进一步降低南宁低山丘陵区尾巨桉林蒸散量估算偏差,此外,研究期间的土壤含水量基本处于偏湿状态,土壤水分不成为南宁低山丘陵区尾巨桉林蒸散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