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4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19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50篇
综合类   1307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6篇
  2008年   49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7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51.
为探究富氧度和粒子浓度对硅橡胶绝热材料烧蚀行为影响机理间的联系,基于自主研发的氧-煤油烧蚀试验系统,对某型硅橡胶基绝热材料进行了烧蚀试验。试验共设计有0%、5%、9%、15%、20%5组富氧度条件,每组均设置4%、6%、8%、10%4类粒子浓度,试验后测算各试样烧蚀率,并绘制了烧蚀率、富氧度和粒子浓度的三维曲面图,同时利用扫描电镜(SEM)对试样进行微观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参数范围内,当富氧度一定时,随粒子浓度的增加,材料的2类烧蚀率均有所增大;而粒子浓度不变时,材料烧蚀率随富氧度的增加先上升后下降,在9%左右达到极值;粒子浓度直接影响材料表面的机械受力状况;富氧度影响材料中SiO_2的生成速率,在低富氧度条件下,SiO_2的生成析出量无法全面包裹保护纤维,致使烧蚀率略有上升;而在高富氧度条件下,生成的SiO_2附着在纤维丝表面加强了耐冲蚀性能,减缓了粒子破坏;粒子浓度对材料烧蚀行为的影响大于富氧度对材料烧蚀行为的影响,在开展的实验条件下,约是富氧度影响的5倍。  相似文献   
52.
基于综合传动装置悬置系统6自由度耦合振动模型,利用灵敏度分析方法,计算悬置系统各阶固有振动频率关于各悬置各方向刚度的灵敏度,确定影响某一方向振动的关键橡胶刚度,为改善系统某一方向的振动提供理论依据.以系统各方向振动解耦率作为目标函数,综合考虑传动轴激励、人体承受振动敏感区域及各向振动耦合状况来确定优化约束条件,进行刚度参数最优化,得到的悬置系统各方向最优刚度值可用于改善悬置系统隔振性能.针对某一传动系统振动恶化的情况,采用刚度灵敏度分析与振动能量解耦综合方法,对悬置系统进行设计.最后利用台架振动试验结果验证悬置系统优化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3.
针对电动车辆驾驶室的低频振动问题,首先建立了底部装有4个隔振器的驾驶室有限元模型,提出采用三个方向的非线性弹簧阻尼单元的方法来等效替代隔振器,并进行约束模态分析.根据模态分析结果,讨论了驾驶室晃动产生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两种减小驾驶室晃动的隔振器设计改进方法.根据实际使用情况,对液阻型橡胶隔振器进行了设计和静力分析,改善驾驶室的乘坐舒适性,此外通过调整隔振器的安装位置有效地减轻驾驶室的振动,模态分析结果显示振型频率均有所提高,同时第4阶振型变为驾驶室后壁局部振动.最后,利用有限元仿真,对驾驶室隔振系统进行振动分析,结果表明调整隔振器安装位置后的驾驶室减振系统在低频路面位移激励下垂向振幅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4.
天然气作为新世纪的清洁能源,以它优质高效、超低排放、控制方便等优势逐渐在社会各行各业中推广开来,其中涉及领域:工业然料、工艺生产、天然气化工、工业城市然气事业等,都在逐渐大量运用。该文主要介绍下一种天然气助然枪在冶金行业的使用。  相似文献   
55.
分析了济宁地区粉煤灰的外观形貌和化学组成,并用于聚烯烃胶粘带防腐层补强性能研究,着重研究了粉煤灰添加量对聚烯烃胶粘带防腐层力学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粉煤灰中的化学成分以 SiO2、Al2O3、 Fe2O3为主,三者总质量分数高达88.04%,CaO的质量分数为12.40%,此粉煤灰属于碱性灰;粉煤灰中有少量非晶态玻璃体的存在,主要晶体矿物是石英、莫来石和赤铁矿;添加粉煤灰后,聚烯烃胶粘带防腐层的力学性能得到提升;当粉煤灰添加量为15份时,试验品的力学性能最优,拉伸强度91.93 N/cm、断裂伸长率536.67%、剥离强度33.43 N/cm;煤粉灰是一种优良的填充剂,可以代替碳酸钙用于聚烯烃胶粘带防腐层的生产。此研究不仅能提高粉煤灰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改善聚烯烃胶粘带防腐层的各项性能,还能为工业粉煤灰在橡胶补强方面的产业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6.
李中原  赵晓东  李修忠 《河南科学》2009,27(9):1141-1142
为防止高强混凝土在抗压强度试验中的崩射伤害作用,在实验的基础上,发明了防崩皮环,从而避免了高强混凝土在试验时向外崩射现象的发生,对实验人员的操作安全,起到了较好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57.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2006-2010年间出版的60期《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载文、作者和引文进行统计分析,并与相关的文献报道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刊载文量较高,“电子、通信与自动控制”栏目的载文量最多且呈逐年增加趋势;基金论文比为90.69%,论文发表时滞逐渐缩短;论文作者的合著率为97.99%,合作度...  相似文献   
58.
以西双版纳地区橡胶林为对象,设置93个900 m2样地并测量每株胸径等数据,根据经验式计算样地生物量,并分析了生物量与样地调查时间接近的2010年Landsat TM影像的反射率和植被指数的相关性,建立生物量估算模型,计算了该地区橡胶林生物量.结果表明:①生物量与可见光波段(TM1,TM2,TM3)(P<0.01)和中红外波段(TM5,TM7)反射率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NDVI,RVI和GI植被指数则呈显著正相关(P<0.01);②GI植被指数是生物量的最佳估算因子;③橡胶林生物量变化在1~291 t.hm-2之间,平均值为(75.90±58.75)t.hm-2,总生物量为1.97×107 t;④生物量在景洪市和勐腊县南部地区较高,且随海拔升高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最大值出现在600~700 m.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中国知网引文数据库的检索功能,从文献引证的角度统计分析《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从2001年至2010年近10年载文的被引用情况.研究发现,统计区间内的载文量为1444篇,被引文献844篇,被引率为58.45%,总被引频次为4173,单篇最高被引频次是76.同时,对被引论文的年份、作者及引用期刊分布进行了系统分析,特别阐述了其中高被引论文的详细信息,表明期刊被引的优势学科为生物学,且计算机技术已成为新的学科关注点,这一趋势与该刊的网络传播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60.
This paper examines Duhem’s concept of good sense as an attempt to support a non rule-governed account of rationality in theory choice. Faced with the underdetermination of theory by evidence thesis and the continuity thesis, Duhem tried to account for the ability of scientists to choose theories that continuously grow to a natural classification. I will examine the concept of good sense and the problems that stem from it. I will also present a recent attempt by David Stump to link good sense to virtue epistemology. I will argue that even though this approach can be useful for the better comprehension of the concept of good sense, there are some substan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virtue epistemologists and Duhem. In the light of this reconstruction of good sense, I will propose a possible way to interpret the concept of good sense, which overcomes the noted problems and fits better with Duhem’s views on scientific method and motivation in developing the concept of good sens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