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4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6篇
综合类   54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本文采用W极氩弧焊熔融来模拟焊缝,研究在C-Mn-Si系焊缝金属中,影响针状铁素体形核的因素。结果表明,在CaF_2保护下的C-Mn-Si系合金的焊缝金属中,当Si、Mn匹配在一定范围内,能使焊缝组织出现高比例的针状铁素体。并通过碳膜复型、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和x光衍射分析发现,针状铁素体是在大的奥氏体晶粒内部的非金属夹杂物上非自发形核。并且还发现,较高密度微小的夹杂物(一般在1μm以下)弥散分布对针状铁素体形核更为有利。如果在C-Mn-Si系焊缝中加入少量的Ti,那么不但能细化晶粒,而且能增加TiN、TiO这些细小难溶的非金属夹杂物颗粒浓度,大大提高形成针状铁素体的机率。  相似文献   
62.
谐振腔微扰法广泛用于材料微波介电性能的测量,它与常规的测量方法相比,具有样品尺寸小、计算公式简单的优点,在近似计算频率、谐振腔品质因数、材料的介电常数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采用谐振腔微扰法,测量不同配方NiZn铁氧体在微波频段的复介电常数,计算得到介电常数的虚部ε″和实部ε',进而分析Ni和Zn的含量对NiZn铁氧体材料介电常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3.
对780MPa级工程机械用钢进行了现场批量生产试制,对其组织与性能进行了研究.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采用控制轧制和超快冷+层流冷却的两阶段冷却路径控制,获得了良好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终轧后采用超快冷+层流冷却工艺,超快冷的出口温度在650℃,卷取温度在570℃,试验钢的屈服强度大于685 MPa,抗拉强度大于785 MPa,并具有良好的冲击性能、成形性能及焊接性能.试验钢的组织为铁素体+少量珠光体,同时,在铁素体的基体上,存在大量10nm左右的弥散析出或相间析出(Nb,Ti)(C,N),有效提高了试验钢的强度.  相似文献   
64.
利用Gleeble-3500热力模拟试验机在950~1200℃,应变速率为0.1~10s-1条件下进行了含稀土的23Cr型双相不锈钢的热压缩变形,获得了流变曲线,建立了热变形方程,分析了变形组织。结果表明:在流变曲线上既存在峰值应力也有稳态应力;在高温低应变速率条件下,峰值应变减小。上述变形条件下,试验钢的热变形激活能Q=436kJ/mol,表观应力指数n=3.91,热变形方程为:ε=2.41×1016[sinh(0.012σs)]3.91exp (-436000/RT)。奥氏体的动态再结晶在试验钢的动态软化机制中起主导作用且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应变速率的降低越来越充分;而大应变下,铁素体的软化主要表现为较充分的动态回复。稀土元素影响了热变形时两相中Mo元素的再分配是稀土改善双相不锈钢高温塑性的重要原因之一。稀土使Mo在铁素体中浓度较低温度下降低,高温下升高;而奥氏体相中,使得Mo浓度在较低温度下升高而高温下降低。  相似文献   
65.
肿瘤热疗用锰锌铁氧体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以硫酸盐为原料, NaOH为沉淀剂制备了一系列MnxZn1-xFe2O4纳米粒(x=0.1,0.3,…,0.9,1.0),对其进行了X-射线衍射分析,证实其为尖晶石型锰锌铁氧体;透射电镜观察其形貌为近似球状;图像分析仪测算其平均粒径为30 nm;并进行了居里温度测定和给定交变磁场下的体外升温、恒温实验,结果显示所制备材料的居里温度随锌含量的增加而降低;在相同介质、相同质量浓度条件下,其相应磁流体体外升温实验所能达到的恒定温度亦随锌含量的增加而降低, 如在磁流体质量浓度为20 g/L时,其恒定时的温度在68~40 ℃之间.实验结果为进一步筛选出适合肿瘤热疗的材料配比及相应的质量浓度提供了理论及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6.
Hollow bismuth ferrite nanofibers were fabricated via simple electrospinning process,and the storage properties of Na-ions were investigated by atmospheric pressur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um(APXPS) and Synchrotron Radi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hollow bismuth ferrite nanotubes demonstrate impressive sodium storage properties and good cycling stability that the specific capacity can exceed 500 mA h g~(-1) and the cycle number reaches several hundred cycles.The graphene-coated bismuth ferrite nanotubes exhibit a specific capacity of600 mAhg~(-1)and a 89% capacity retention after 200 cycles.The present strategy can be a significant step to fabricate hollow perovskite oxides and serve as sodium ion batteries.  相似文献   
67.
以金属硝酸盐和柠檬酸为主要原料,医用脱脂棉为模板,通过简单易行的模板辅助sol-gel法来制备高比表面积、高磁性能纳米CoFe2O4材料.采用XRD,TEM,BET,VSM和Easy heat等方法研究了模板和热处理温度对所得材料组成、微观结构、磁性能和磁加热效率等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模板有利于获得不含杂质相的尖晶石型纳米磁性CoFe2O4颗粒,随热处理温度的升高,颗粒的平均晶粒尺寸逐渐增加,比表面积减小.未添加模板的纳米颗粒存在较为严重的堆积现象,添加模板后所得CoFe2O4颗粒呈近似椭球形,不同颗粒之间首尾相接,类似线形,团聚程度明显下降.添加模板后800℃热处理所得试样的平均晶粒尺寸约为70.0nm,比表面积为23.7m2/g,饱和磁化强度为79.0emu/g,剩磁强度为37.1emu/g,矫顽力为856.4G,磁加热速率为2.95℃/s,均显著高于相同热处理温度下未加模板所制备的铁氧体颗粒.最后对类线形纳米CoFe2O4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8.
对Fe2O3-SiO2-CaO—Al2O3-MgO五元体系在准化学平衡条件的液相生成过程进行了研究。采用光学显微镜、X—Ray和SEM,对不同温度下体系液相生成量及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度越高液相生成量越多,液相成分随温度的增加发生改变,温度对镁元素的微观分布影响较小,M如在赤铁矿为主要原料的烧结体系中会与Fe2O3结合生成MgO·Fe2O3矿物;随着温度的升高SFCA中的Fe2O3含量升高,液相量增加;Al2O3含量升高,利于交织结构的铁酸钙(FC)的形成,可提高烧结矿强度。  相似文献   
69.
To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 the kinetics and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intragranular ferrite (IGF), isothermal heat treatment in the temperature range of 450℃ to 600℃ with holding for 30 s to 300 s, analysis of the corresponding microstructures, and observation of the precipitated particles were conducted in V-N microalloyed 600 MPa high strength rebar steel. The potency of V(C,N) for IGF nucleation was also analyzed statisticall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ominant microstructure transforms from bainite (B) and acicular ferrite (AF) to grain boundary ferrite (GBF), intragranular polygonal ferrite (IPF), and pearlite (P) as the isothermal temperature increases from 450℃ to 600℃. When the holding time at 600℃ is extended from 30 s to 60 s, 120 s, and 300 s, the GBF content ranges from 6.0vol% to 6.5vol% and the IPF content increases from 0.5vol% to 2.8vol%, 13.1vol%, and 13.5vol%, respectively, because the ferrite transformation preferentially occurs at the grain boundaries and then occurs at the austenite grains. Notably, V(C,N) particles are the most effective nucleation site for the formation of IPF, accounting for 51% of the said formation.  相似文献   
70.
根据磁性液体中磁性粒子的不同,分别介绍了铁氧体型、金属型和氮化铁型磁性液体的制备方法,并对磁性液体制备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根据磁性液体性质,介绍了磁性液体在密封、精细研磨、润滑等工业以及其它诸多领域的应用。随着对磁性液体的性质和作用研究的深入,它的应用将更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