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17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In my paper I argue for mobilising recent material heritage at universities in teaching history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Getting your hands dirty in the messy worlds of the laboratory and the storage room, and getting entangled with the commemorative practices of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does not belong to the common experiences of students in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Despite the recent material turn in cultural studies, students’ engagement with the material world often remains a linguistic exercise, extending at most to an excursion to the sanitised and academically encultured world of the museum exhibit.I contrast this approach by drawing on experiences of taking students to the Atomei, Germany’s oldest research reactor at the Garching campus of the Munich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ecommissioned since 2000, the installation and its history are still controlled by scientists. Studying contemporary laboratories and their materiality has so far been the domain of sociologists and ethnographers. I argue for opening these spaces to historians of science and engaging with the ‘unfinished’ material world of contemporary science. Taking the material seriously beyond the linguistic turn and asking students to explore laboratories and other sites of knowledge production challenges existing histories and historiographies. By exploring lo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s and their recent histories through their material heritage, we can observe everyday science and confront scientists and technicians’ cultures with those of historians’. By engaging with recent material heritage as historians and archivists, students can make an important contribution to enhancing the awareness about this heritage, its implications for history writing, as well as its documentation and preservation.  相似文献   
52.
In this paper, I raise some worries with John D. Norton's application of his material theory of induction to the study of analogical inferences. Skeptical that these worries can be properly addressed, I propose a principle to guide the philosophical research on analogical inferences and argue for its usefulness.  相似文献   
53.
竺近珠 《科技信息》2009,(25):I0205-I0206
本文通过对材料的重要性及多样性,晚礼服设计的特殊要求及晚礼服外观效果的产生与面料的选择这三方面的探讨来说明全面了解、掌握服装面料的材质、形态特征和利用面料的美感对服装设计的意义。  相似文献   
54.
论述了二灰砂的强度随龄期的增长而变化的规律,后期强度与早期强度的相对关系,以及压实程度、石灰质量等因素对后期强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5.
本文对在Permiere5.0中,怎样实现改变素材播放速率的方法进行了具体的说明;分析了在播放时产生急动或闪动现象的原因,并就其具体解决方法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6.
当前,民兵队伍中普遍存在着物质激励落实力度不够大,精神激励实际效果不明显以及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结合不紧密等问题。要想改善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善物质激励的方式,以精神激励为主,将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起来,并且充分考虑到民兵的个体差异,才能有针对性的建立一个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最后认为运用激励机制必须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公平合理原则、适时适地原则。  相似文献   
57.
本研究采用含氟拒水整理剂(FG-910)对纯棉水刺非织造材料进行单面整理,使之具有亲疏水双侧结构,从而获得单向导湿功能.经分析可知,影响整理结果的有四个因子:整理液浓度、单位面积使用量、烘干温度和时间以及焙烘温度和时间.对这些因子进行分析,得出最佳整理方案为:整理液浓度40g/L,单位面积使用量为10g/m2,烘干条件为110℃×3min以及焙烘条件为160℃×2min.  相似文献   
58.
贾巧娟 《科技信息》2011,(35):I0094-I0094,I0112
Linde低温甲醇洗工艺对设备选材有特殊要求。本文将介绍这些规定,分析其原因,帮助设计者正确选材并提醒设备制造者应注意事项.对提高设备质量和延长设备寿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仵凤鸣 《前沿科学》2011,5(2):79-88
本文通过对时间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考证、论述和展望,揭示了先有物质运动滞后才有时间过程,没有物质运动就没有时间过程,时间过程是从表述物质运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这一"物质.时间"原理。并且根据这一原理把时间概念定义为:时间是表述物质运动过程的始终和持续性质的物理量。然后,按照这个定义解析了"时空转化"和"时间机器"以及"奇点定理"。认为:既然不存在脱离物质的时间和时间过程,当然也就转化不出或制造不出或证明不了脱离物质的时间和时间过程。因此,这些时间观点都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0.
针对溢流阀在线检测系统中,先导阀芯材料的选择问题,首先从阀芯材料必须满足电涡流传感器检测条件和符合力学设计要求两个方面出发,分析了传感器的变压器型等效电路和阀芯的力学载荷特性。借助有限元法,得到了四种不同阀芯材料时,传感器线圈阻抗随检测距离变化的规律,以及阀芯上应力和位移的分布规律,研究了阀芯疲劳特性与弹簧预紧力之间的关系。最后对比选取了合适的阀芯材料。结果表明,磁性材料不锈钢和灰铸铁不满足传感器检测的条件,铝合金材料不满足阀芯的力学性能的设计要求,而紫铜材料两方面性能均满足要求,溢流阀在线检测系统中先导阀芯更适合选用紫铜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