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405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汉字伴随着汉文化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得以传播,长期用于朝廷公文、外交往来、文化教育等官方活动中.他们还借鉴汉字制度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日本的假名字母(万叶假名、片假.名、平假名)和日本国字(和制汉字),朝鲜的吏读、谚文和自制方字以及越南的喃字.对于日本、朝鲜半岛和越南借用汉字的历史,已有许多文章和专著详加探讨,而横向的观察则稍显不足.通过比较研究,将进一步加深我们对汉字域外传播的认识.  相似文献   
92.
委婉表达是日语表达的重要特征,也是日语的美妙之处。"非断定"是日语委婉表达的主要形式之一,日语中的各种不同的"非断定"句型具有各自的特征,在使用中存在着差异,这些差异显示了各个"非断定"句型的构成特点和功能。  相似文献   
93.
语言是随着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缩略现象就是其表现之一。对于日语学习者而言,掌握日语中缩略语的变化形式和种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说话者的意图,从而达到听与说的统一。  相似文献   
94.
历史上,日本帝国主义曾打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旗号,对中国进行了公然的侵略。占领中国东北以后,日本侵略者对东北文坛进行了残酷的封锁与镇压。日本作家肆无忌惮地为本国的侵略行为歌功颂德,对中国人民极尽歪曲、丑化之能事。透过日本作家小说中的中国人形象,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的殖民化统治,同时也彻底戳穿了日本侵略者所谓的“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的谎言。  相似文献   
95.
通过分析朝鲜族学生学习日语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结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注重实效、扬长避短的方法,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6.
璇█鏄殢鐫€缁忔祹鍜屾枃鍖栫殑鍙戝睍鑰屼笉鏂彉鍖栫殑,缂╃暐鐜拌薄灏辨槸鍏惰〃鐜颁箣涓€.瀵逛簬鏃ヨ瀛︿範鑰呰€岃█,鎺屾彙鏃ヨ涓缉鐣ヨ鐨勫彉鍖栧舰寮忓拰绉嶇被,鏈夊姪浜庢洿濂藉湴鐞嗚В璇磋瘽鑰呯殑鎰忓浘,浠庤€岃揪鍒板惉涓庤鐨勭粺涓€.  相似文献   
97.
安淑英 《科技信息》2007,(22):212-213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在高等院校公共外语及外语专业学生的二外教学中迫切要求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听说方面的内容,以便提高学生的对外交流能力。本文通过对日语二外教学法的总结与探索,试图进一步提高公共外语、第二外语学生的听说能力。  相似文献   
98.
1895年中国战败,中日双方签署《马关条约》,根据规定,在台湾居住的中国人被整体加入日本国籍,称日籍台民,亦称台湾籍民。由于闽台之间自古以来贸易频繁,大量台湾籍民进入厦门,对厦门社会经济等各方面造成巨大影响。而探讨这个特殊人群的流动与变迁,有助于我们从另外一个侧面了解民国时期厦门的城市发展状况,以及加深我们对民国历史的认知。  相似文献   
99.
仁科芳雄被尊称为"日本现代物理学之父",在东京帝国大学电气工程学毕业后最终转向物理学.欧洲留学八年后,把先进的量子力学引进日本,并对宇宙射线,X-射线和核物理深有研究,著名物理学家汤川秀树和朝永振一郎也是在仁科的帮助下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对日本的物理研究环境、教育事业、以及战后经济复兴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0.
由于个性气质、主观心理、传统文化、日本明治维新的成功和崛起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周作人对日本的民间文学艺术、民俗风习、宗教信仰等民俗文化极为偏爱和依恋。他对日本民族和日本民俗文化有独特的认识、理解和评价,甚至“超出日本人之上”。他对研究对象倾注着浓厚的兴趣和喜爱,善于在中日文化的比较、印证与反思中阐释其历史联系,其研究著作喜欢采用文学笔法,在闲适的谈话中作出自己的情感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