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6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217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在传统走向现代的进程中,存在着这么一种“反现代化”现象,传统与现代并存,并且作为“反现代化”的传统一度占了支配地位,决定着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中国的洋务运动则为典型个案,透过洋务运动这一窗口,揭示现代化进程中的“反现代化”实质。  相似文献   
52.
五四时期湖南报刊的发展大体经历了4个阶段:(一)汤芗铭主湘时期①(1915年9月-1916年7月):仰承袁世凯的鼻息,发展缓慢;(二) 刘人熙、谭延闿第二次督湘时期(1916年7月-1917年9月):一度趋于活跃,但为时甚短,影响不大;(三)傅良佐、张敬尧祸湘时期(1917年9月-1920年6月):呈现勃兴局面,影响深远;(四)谭延闿第三次督湘、赵恒惕主湘时期(1920年6月-1921年10月):时起时落,渐渐失去鼎盛时期的锋芒.  相似文献   
53.
维新派的高度重视、光绪帝的大力支持、维新官绅群体的经济支援和政治支持,有力地推动了维新运动时期近代国人掀起中国报业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相似文献   
54.
西方学尽管在20世纪的中国学发展中有着重要意义,但真正使其转化发展的却应是传统学,特别是晚清的学改良运动;新学先驱们回避传统有其潜在心理因素。但是应该认识到,西方学的输入和传统学的崛起两对峙造成的张力,是20世纪中国学波澜起伏的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55.
1960年代美国大学生既追求与自身利益相关的“学生权力”,也追求崇高的、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自由、平等、正义等“学生权利”,这是1960年代美国学生运动爆发的最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56.
关于"国剧运动"退潮的原因,以往的探讨往往简单地归结为倡导者的主张脱离社会,理论上把艺术特征与社会功能对立起来,这是不全面的。"国剧运动"退潮有自身的原因,包括国剧理念的缺陷,理论主张的偏颇,实验的空缺,对困难的估计不足以及为生活故而队伍四散;也有客观外在的原因,包括物质条件的客观因素以及社会政治形势和左翼文艺运动的冲击。  相似文献   
57.
韦拔群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独特的个性品质:他出生在富商家庭,但幼年对广大贫苦农民就有着深厚的感情;他愤世嫉俗,有强烈的革命叛逆精神;他毁家也要革命,很早就知道暴力对革命成功的重要性;他痛恨腐朽的政治,很早对革命就有主见性。这四种品质决定了他在农民运动中独特的历史贡献:他是我国农民运动第一人,通过"同志会"为农民主持正义;他创建农民自卫军,并三打东兰县城,揭开了右江农民武装斗争的序幕;他举办广西最早的农民运动讲习所,被中共中央称为广西的"彭湃";他与邓小平一起领导百色起义,并为起义军提供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他面对重兵"围剿",灵活地将队伍化整为零,继续开展游击战。  相似文献   
58.
《女神》体现了个性解放精神、反抗叛逆及创造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的艺术特色,它是作家独具特色的个人郁结与时代郁结的交汇,展现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59.
~~U-Pb ages of Kude and Sajia leucogranites in Sajia dome from North Himalaya and their geological implications~~ FallMeetingSuppl.Abstr.,2001,0830h. 10.Lee,J.,Hacker,B.R.,Dinklage,W.S. et al.,Evolution of theKangmarDome, southernTibet:Structural, petrologic, and ther- mochronologic constraints,Tectonics,2000,19:872—895. 11.Parrish,R.R.,Roddick,J.C.,Loveridge,W.D. et al.,Ura- nium-lead analytical techniques at the geochronology laboratory,GeologicalSurvey ofCanada,Geol.Sur…  相似文献   
60.
Three large-scale thrusts developed in the Daqingshan orogen, Inner Mongolia, with a northeast-east trending from Louhuashan to Suletu are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se northwest-directed thrusts, together with the four tectonic belts (or tectonic sheets) separated by these faults, formed a typical thrusting system. The originally defined Hohhot metamorphic core complex may be a tectonic sheet, making the uppermost tectonic unit of the thrusting system and truncated by the Daqingshan detachment fault on top. The existing tectono-chronological studies showed that the thrusting of this region possibly happened at the same time as the extension along the top detachment fault. This presents that the contraction and extension in Daqingshan orogen were probably simultaneous. The structural pattern of the Daqingshan orogen can be correlated to the Himalayan orogen, and models for simultaneous thrusting and detachment in Himalaya may give a hint for explain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Daqingshan oroge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