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4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16篇
教育与普及   10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5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1.
将新型环流式旋风分离器用于超细颗粒的分级,根据分离器有内筒的特点,在其内筒加装角度为20度导流板,来分化粗细颗粒的流动特性,用于分级。试验证明,在不同风速的情况下,具有不同的颗粒分级效果,在13.2 m/s的较低风速下,有导流板的分离器使需要产品的含量由53.1%提高到88.7%,取得了较好的分级效果。  相似文献   
92.
太湖水体浊度是浮游植物接受光照强度的重要影响因子,而浊度主要受到悬浮泥沙浓度的影响.综合风生流及波浪两方面的因素,采用三维风生流泥沙输运模型对太湖泥沙输运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将模型模拟结果与实测太湖风生环流及太湖含沙量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三维风生流泥沙模型基本反映了太湖风生环流及泥沙输运的特点,能为太湖水生态系统模拟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93.
叶笃正院士是国际上杰出的大气科学家,是中国大气科学和气象业务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气物理专业奠基者.他不仅在大气动力学、大气环流理论、青藏高原气象学、东亚大气环流研究等方面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与世界上少数几位科学家带头兴起了全球变化的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倡导者之一.为了表彰他在气象科研、业务和国际气象合作中做出的突出贡献,世界气象组织(WMO)于2004年2月向他颁发了第48届世界气象组织最高奖--IMO奖.这是我国第一位气象学家获得此项殊荣.也因为他的上述重要贡献,他获得了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成就奖.  相似文献   
94.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和人类最后的边疆,大海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和矿产资源,随着地球上人类的繁衍生息,陆地资源的消耗,向大海索取能源、食物和矿产,已成为今天人类生产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海洋和大气热量的交换,影响着地球上气象的变化,所谓“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是由于东南太平洋海域海水温度的变化,所引起的地球上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而产生,因此,监测海洋水文、气象的变化,也已是当今地球上气象预报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5.
本项目建立了针对南海区域的南海海洋环境数值预报试验平台(Experimental Platform of Marine Environment Forecasting,EPMEF)。该平台由区域大气模式、区域海洋环流模式和波浪模式组成。其中大气模式采用国际先进的WRF(The 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  相似文献   
96.
针对2011年3月11日地震和海啸引发的日本福岛核电站放射性污染物泄漏事件,利用ROMS海洋模式对北太平洋海洋环流进行了模拟,并在该海洋环流数值模拟结果基础上,对核泄漏物质在海洋中的输运过程进行了10年的中长期模拟和预测.模拟结果显示:放射性污染物通过北太平洋低位涡水的输运通道到达我国近海的时间约为12年;表层放射性污染物随着海流最远输运到140°W后便分为南北两支,南支随着赤道流系向西输运,可以影响到菲律宾以东洋面,北支到达北美西海岸后随沿岸流向南北输运,北向输运可以影响到白令海峡;200m层的放射性污染物进入海洋后的输运分为3个部分:一部分沿深层海水流动向西南输运;一部分随低位涡水团输运影响台湾以东海区;还有一部分随黑潮延伸体向东输运,并分为两支,其中一支会输运到北美西海岸,另外一支向南影响到夏威夷岛周围海域.最后,结合污染物漂移扩散模型估算了放射性污染物在海洋中的浓度扩散趋势:放射性同位素137Cs的浓度高值区逐渐向东移动,2年后可达太平洋海盆中部,8年后可达北美西海岸,虽然影响范围不断扩大,但其极值浓度在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97.
利用1979—2018年冬季(12月—次年2月)地面台站的逐日风速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京津冀区域性大风的变化及其天气环流型. 结果显示,在1979—2018年期间,共计出现区域性大风事件285 d,近40 a大风天气出现的频次以?0.96 d·(10 a)?1(P<0.05)趋势减少. 层次聚类结果显示,导致区域性大风的主要天气环流型有2类:一类环流型事件为110 d,突出特征是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沿西北–东南方向呈“负-正-负-正-负”分布,合成分析表明其异常信号从上游地区出现、东移、消失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可持续近15 d;另一类环流型事件有175 d,对应的欧亚大陆地区环流异常自西向东呈“正-负-正-负-正”分布,异常信号可持续近18 d. 合成显示,京津冀地区2类天气环流型在对流层中低层均为低压异常,同时近地面有异常强的偏北风和低温. 1979年以来,这2类天气环流型的频次都在显著减少,前者的线性趋势是?0.72 d·(10 a)?1 (P<0.01),后者趋势是?0.23 d·(10 a)?1 (P<0.5),这说明第一类天气型频次的减少可能是近40 a京津冀地区大风事件下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8.
作为能源路由器的固态变压器是能源互联网中的关键电气设备。为了解决高比例、大功率的含固态变压器的分布式电源并网问题,本文提出了固态变压器输出级逆变器并联的解决方案。而固态变压器输出级并联会产生子系统间的零序环流。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将反步控制运用在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pace vector pulse width modulation,SVPWM)中的控制策略中调整SVPWM零矢量分配,从而达到减小零序环流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减小逆变器并联所产生的子系统间零序环流,从而可以提高固态变压器并网容量。  相似文献   
99.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2012年7月21日忻州市出现的历史罕见区域性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暴雨及大暴雨天气过程形成原因:一是500hPa图上,蒙古国以北庞大冷低压东南下,促使5840gpm线南退,冷暖空气交汇,加之前期584线在河、保、偏一带盘踞,给这里带来高温、高湿、高能;二是500hPa、700hPa、850hPa在忻州市上游一带有西南风急流存在;三是从强降水时段的涡度场、散度场、垂直速度场等物理量场看出,忻州市西北部为辐合区,这些参数和降水量大小分布区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天气环流形势和各种物理量场特征,分析了忻州市2012年3月11日出现的强降温天气过程,探讨了此次天气过程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提高寒潮预报准确率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