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检索      

1979—2018年冬季京津冀区域大风日环流型的聚类分析
引用本文:石晓雪,龚道溢,董雪晨.1979—2018年冬季京津冀区域大风日环流型的聚类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6(5):710-718.
作者姓名:石晓雪  龚道溢  董雪晨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应急管理部-教育部减灾与应急管理研究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100875,北京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621061)
摘    要:利用1979—2018年冬季(12月—次年2月)地面台站的逐日风速和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冬季京津冀区域性大风的变化及其天气环流型. 结果显示,在1979—2018年期间,共计出现区域性大风事件285 d,近40 a大风天气出现的频次以?0.96 d·(10 a)?1(P<0.05)趋势减少. 层次聚类结果显示,导致区域性大风的主要天气环流型有2类:一类环流型事件为110 d,突出特征是欧亚大陆中高纬地区500 hPa位势高度场异常,沿西北–东南方向呈“负-正-负-正-负”分布,合成分析表明其异常信号从上游地区出现、东移、消失于西北太平洋地区,可持续近15 d;另一类环流型事件有175 d,对应的欧亚大陆地区环流异常自西向东呈“正-负-正-负-正”分布,异常信号可持续近18 d. 合成显示,京津冀地区2类天气环流型在对流层中低层均为低压异常,同时近地面有异常强的偏北风和低温. 1979年以来,这2类天气环流型的频次都在显著减少,前者的线性趋势是?0.72 d·(10 a)?1 (P<0.01),后者趋势是?0.23 d·(10 a)?1 (P<0.5),这说明第一类天气型频次的减少可能是近40 a京津冀地区大风事件下降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区域大风日    层次聚类    环流型    京津冀
收稿时间:2019-12-03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