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1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化学分析、X线衍射分析等测试手段研究了掺杂CuO阿利特-硫铝酸钙熟料的形成化学,测试熟料抗压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生料中掺杂CuO能够改善生料的易烧性,掺杂适量(质量分数不超过0.1%)的CuO可以明显提高熟料中硫铝酸钙的含量,从而提高熟料的性能,熟料的2、7和28d净浆强度分别提高19.8、9.4和9.0MPa.掺杂CuO不改变阿利特-硫铝酸钙熟料体系中阿利特的晶型,该熟料中阿利特均为M1型.  相似文献   
102.
设计了分别涂覆15、25和35 g·ft~(-3)(1 ft=0.304 8 m)贵金属负载量的催化型柴油机颗粒捕集器(CDPF)样品。通过催化活性评价试验研究了不同贵金属负载量对CDPF的催化活性、抗劣化性以及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贵金属负载量的增加,CDPF新鲜样品对CO和NO_2的活性依次降低,而对C_3H_8的活性先升高后降低。与新鲜样品相比,随着贵金属负载量的增加,CDPF老化样品对CO和NO_2的活性具有较强的抗劣化性能。涂覆中等负载量贵金属的CDPF样品对C_3H_8具有较好的活性和抗劣化性。新鲜样品对CO具有较高的选择性,老化样品对CO的转换率在低温范围时较低,而在中高温范围时较高。  相似文献   
103.
采用液态搅拌法制备了反应自生 Al2 O3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并研究了它的机械性能 .采用 X衍射和扫描电镜分析了相组成和断口形貌 .与基体合金比较 ,复合材料的强硬性得到较大提高 ,其中 10 % Cu O复合材料的抗拉强度提高了 5 2 .3% ,硬度提高近一倍 .复合材料中的拉伸断裂特征为韧性断裂 ,铸造缺陷渣气孔是主要的裂纹源  相似文献   
104.
以H型分子筛-5(hydrogen zeolite sieve molecular-5,HZSM-5)和氧化物(Al2O3、TiO2和SiO2)涂层为载体、堇青石蜂窝陶瓷为基体、贵金属铂(Pt)为活性组分,制备了Pt/载体/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利用XRD、SEM、TEM和XPS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的结构与性质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在氢气体积分数为2.5%的环境中,不同载体、不同Pt负载量对氢气低温催化燃烧反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以HZSM-5为载体的整体式催化剂性能最优,这与催化剂活性层黏结性良好、Pt在该载体上的分布良好及其粒径均匀有关;以SiO2为载体的催化剂性能最差,测试显示这种载体上Pt0种类含量最少,且Pt负载不牢;Pt负载量为0.01 g·L-1时,Pt/HZSM-5/堇青石整体式催化剂的催化活性较好;Pt负载量为0.05 g·L-1及以上时,整体式催化剂均能在室温下快速起燃,并实现氢气转化率为10...  相似文献   
105.
金属卤化物/硅胶型催化剂在傅克反应的催化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种以硅胶为载体,负载金属氯化物的新型固体酸催化剂,测试了在烷基化反应中的催化活性,通过对催化剂的XRD,TG-DTG测试表征,结果表明,制备中硅胶的孔径、负载量、活化温度对催化剂结构和活性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6.
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了标题纳米粉体催化剂,运用XRD、IR、TEM等技术研究了粉体的组成,相结构、颗粒粒径及催化分解H2O2活性.结果表明,将超声辐射引入氧化物催化剂的沉淀法制备过程,可显著提高催化剂性能.文中对其原因作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07.
采用XRD、TPR等表征手段考察了助剂CeO2对催化剂Cu-Ce-Al,Cu-Ce-Ti和Cu-Ce-Al-Zr-O中表面活性物种CuO的分散行为和氧化还原性质的影响,并且测试了催化剂在"NO CO→N2 CO2"反应中的活性.结果表明,活性组分CuO的分散容量以及氧化还原行为与助剂CeO2的负载量密切相关,而CeO2的引入对催化活性的影响随体系不同而异.结合"嵌入模型"的基本观点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8.
用改进的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CuO//La2O3/γ-Al2O3催化剂,并通过XRD、NH3-TPD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探索其对乙二胺(ED)和1,2-丙二醇(PG)为原料合成2-甲基吡嗪(2-MP)反应的催化活性。分别考察了催化剂不同金属配比、煅烧温度以及反应温度、气体空速等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铜铝摩尔比为4∶6,煅烧温度为700℃时催化剂的催化性能最好;在原料液中1,2-丙二醇、乙二胺和水的摩尔比为1∶1∶2、反应温度为320℃、气体空速(GHSV)1 815 h-1的条件下,1,2-丙二醇的转化率为100%,2-甲基吡嗪的收率为82.7%。  相似文献   
109.
采用沉淀-煅烧法合成纳米CuO颗粒,通过黄药在CuO表面吸附后热解得到表面硫化的CuO/CuS核壳结构.径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m)、酸碱滴定、接触角、Zeta电位等测试,对硫化前后的CuO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经黄药硫化样品的表面疏水性、表面电性和酸碱性质等均发生变化,红外谱图在617 cm-1处出现Cu一S的振动吸收峰,XRD峰位和强度均未变化,进一步证明CuO表面发生硫化.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室温固相反应法成功制备出具有一维棒状和球型状的CuO纳米晶.研究结果表明,在反应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对CuO纳米晶的形貌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反应过程在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400液态环境中进行时,所制备的CuO为一维棒状纳米晶.纳米棒的直径为6~14 nm、长度为100~400 nm;当反应过程在表面活性剂聚氧乙烯9醚液态环境中进行时,则所制备的CuO为球形纳米粒子,纳米粒子的直径为4~11nm,平均直径为7 nm.用X射线粉末衍射和透射显微镜技术对所制备纳米晶的成分、晶相、形状和尺寸进行了表征分析.对不同形貌CuO纳米晶的形成机理作了深入的讨论,提出了CuO纳米棒的表面活性剂软模板诱导自组装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