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1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67篇
丛书文集   179篇
教育与普及   104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23篇
综合类   2948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53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96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68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06篇
  2008年   229篇
  2007年   194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87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69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锂离子电池主要有四大材料构成,其中,正极材料是四大材料中的核心材料,本文从专利角度分析了正极材料的发展现状,重点分析了正极材料中三元材料重要改性方法的专利技术路线,经过分析发现掺杂和包覆是最常规且发展迅速的重要改性手段;进一步针对掺杂和包覆分析了申请量逐年分布情况,从申请量上发现近些年掺杂改性的申请量一直高于包覆改性的申请量,三元正极材料的改性研究主要集中在掺杂改性技术上;并以Li[Ni,Co,Mn]O_2(NCM)为例探讨了三元材料中Ni、Co、Mn三种元素比例分布对三元材料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探究Fe掺杂对BiTaO4陶瓷样品介电特性和铁电特性的影响,采用传统固相烧结法制备了Bi Ta1-xFexO4-x(x=0,0.01,0.03)陶瓷样品,利用X线衍射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的晶体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分析,利用精密阻抗分析仪和铁电分析仪对样品的介电性能和铁电性能进行检测.结果表明:Fe掺杂没有明显改变样品的晶体结构;随着Fe掺杂量的增加,样品的介电常数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介电损耗略有减小,且基本保持在tanδ=0.05以下,其漏电流先增大后减小,且掺杂样品均可得到比较完整的电滞回线.  相似文献   
3.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局域密度近似(LDA)方法,通过构型优化得到硼原子掺杂前后的单壁碳纳米管SWCNT(4、4)稳态几何构型、能量、能带和态密度。并通过比较发现替代前后SWCNT在沿着c轴的方向键长增加;B原子取代使Fermi面附近SWCNT的价带和导带出现分裂;系统替代前后均具有金属性。  相似文献   
4.
5.
LaMnO3不同晶位掺杂的磁电阻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研究钙钛矿型氧化物磁电阻效应的目的,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实验所需的单相多晶样品,主要就La位二价金属离子掺杂和稀土互掺及Mn位掺杂对LaMnO3磁电阻影响的实验结果作比较研究,发现La位稀土互掺对磁电阻的影响可以用晶格效应来解释,并明确指出La位和Mn位掺杂是提高和调制钙钛矿型锰氧化物超大磁电阻效应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砂壤水稻土中Cu,Ni,Pb,As4种元素的单元及复合吸附试验,表明其吸附热力学符合Freundlich方程,吸附能力为Pb Cu>As>Ni.共存元素对土壤吸附某一元素的能力影响不大;用Langmuir方程粗略地估算出这4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化学容量.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ZnWo4:Cr^3 晶体的光学吸收谱的观测资料^[1]的分析,假定Cr^3 杂质的有效晶场的八面体结构的变形后的D4晶场。采用Oh点群表象准对角型简化强场方案,导出了d^3-D4强场能量矩阵。首次计算了ZnWo4:Cr^3 的自旋允许谱精细结构。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8.
利用UPS、XPS、AES、△φ和热脱附等方法,研究了室温、低分压下氯在Cu(100)面上的吸附行为以及它对氧共吸附的影响。氯解离化学吸附在铜表面上,其吸附过程包括初始快速吸附,然后缓慢增加至饱和两个步骤。吸附引起铜表面轻微氧化,但表面没有重排,即使升温氯原子也没有进一步向下扩散,热脱附的唯一产物是氯原子。室温下,氯的预吸附降低甚至完全阻止了氧的接续吸附;而预吸附氧至饱和也不会阻碍氯的接续吸附,氯的接续吸附促使氧原子进入体相和铜原子向表层扩散。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掺杂离子导体(DIC)的粒子交叠广义晶格模型,由此模型,推导随机-电阻-网络(RRN)理论中3种导电键各自组分的几率,并采用有效介质近似(EMA)计算了DIC系统的电导及其粒子尺度效应。  相似文献   
10.
用同步辐射XRF研究单晶硅中掺杂元素As的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亚雯 《科学通报》1992,37(21):1949-1949
半导体材料中掺入少量杂质元素可以改变材料性能,掺杂元素在晶体中的含量和分布直接影响材料的质量。电子技术的发展需要批量生产出高质量的各种掺杂的硅单晶材料,这就要求建立一种快速准确的分析测试手段与之相适应。 同步辐射X射线荧光(SRXRF)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技术。同步辐射光源具有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