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6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可视化桥梁结构设计软件——桥梁博士系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扼要总结了现行桥梁设计软件的主要缺陷,论述了新研制的桥梁博士系统开发的基本思想,介绍了该系统V2.0升级版的功能特点,并依据几年来在Windows环境下编制的设计软件的经验和教训,结合法当前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情况,初步规划了该系统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82.
某大桥的引桥经过多年的运营出现了一些病害,为摸清该桥的承载能力以及使用性能,基于通用有限元程序软件进行理论计算,同时根据理论计算结果作为控制内力进行现场检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桥引桥部分使用性能较好,承载能力满足有关规范的要求。  相似文献   
283.
为了解决桥梁实测时程响应中存在结构动力成分与车辆多轴效应干扰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挠度影响线识别结果的简支梁桥损伤诊断方法。首先,通过变分模态分解与小波变换法对桥梁时程响应进行预处理,以实现桥梁实测响应动力成分剥离,进而建立多轴车辆信息矩阵和影响线识别模型,从而剔除桥梁实测响应中车辆多轴效应,采用Tikhonov正则化方法识别出桥梁准静态挠度影响线,最后利用影响线差值曲率指标对桥梁损伤进行定位。研究通过两轴和三轴车辆移动加载下的车桥耦合模型验证所提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研究表明:所提两种影响线识别方法有效、可靠,影响线识别效果受车速和车型的影响较小,其中变分模态分解方法在车辆高速行驶下识别桥梁影响线用于损伤诊断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284.
首先简明阐述了现行桥梁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强度设计方法,然后根据可靠度理论对这种设计方法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研究表明由于结构地震响应的变异性对结构周期有较大程度的依赖性,致使现行强度设计方法在保证结构统一的安全水准上存在较在缺陷,最后对如何改进强度设计方法,以及保证结构安全性的可靠度水准设计表达式的确定作了研究。  相似文献   
285.
端部效应是影响柱式弹性体桥路输出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以长径比为1.0的柱式弹性体为研究对象并基于弹性力学理论研究其受载条件和尺寸效应对端部效应的影响规律。首先,根据端面受载条件和尺寸效应两种力学模型建立位移函数表示的平衡微分方程;其次,以受载条件的力学模型为例,引入两个位移函数对平衡方程进行解耦,推导出对应的力学模型解析解,并根据边界条件确定解析解的待定系数;最后,依据胡克定律和柱式弹性体桥路输出公式计算端面受载条件和尺寸效应对端部效应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弹性体非均匀载荷分布的一端,端部效应变化更剧烈;而均匀载荷分布的一端,随着弹性体长径比的增大,端部效应受到端面载荷分布的影响越小。此外,端部效应对小尺寸弹性体十分敏感,但当弹性体尺寸增大超过3.5倍时,通过增大尺寸来抑制端部效应的效果迅速消失。研究结果为柱式负荷传感器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86.
为研究明代三孔石拱桥的抗震性能,建立永昌桥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分析其动力特性、振型分解反应谱和地震时程,得出固有频率、模态振型、地震作用效应、地震位移,以及地震应力响应.结果表明:三孔石拱桥的第3阶扭转振型频率与前两阶平动振型频率相差不大;在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E1和E2地震作用下,三孔石拱桥受力最危险的是雁翅桥台与次孔拱券交接处、分水尖与次孔拱券交接处,其他拱脚、拱券和拱顶桥面也易发生拉裂破坏.  相似文献   
287.
桥梁V墩结构形式特殊且受力情况复杂,是桥梁建设中的重要部位,为研究其力学性能,以某钢箱桁架拱桥为背景,首先通过Midas全桥模型求解出最不利荷载工况下V构的边界条件,分析了ABAQUS局部模型的受力情况,随后以V构失高与墩座高度比、内外肢腿倾角比为参数,揭示了参数变化时V墩最大应力变化规律,最后结合分析所得,对V构进行优化设计。研究表明: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墩座底部和外侧肢腿下缘产生了较大的拉应力;随着两种参数的增大,肢腿与墩座最大主拉应力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而最大主压应力均趋于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力臂长度、桥墩整体柔度改变对主应力产生影响;结合参数分析所得,以主拉应力减小为优化目标,采用合适的结构布置形式后,主要受拉部位主拉应力明显减小,且小于允许值,安全储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88.
南浦大桥形变GPS动态监测试验及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14台全球定位系统(GPS)接收机对上海南浦大桥实施连续4 d形变监测,结合南浦大桥GPS监测试验,建立桥梁坐标系统(BCS)并进行相应的坐标转换,对数据精度及桥梁的静态和动态特性进行分析,证实了GPS技术完全可以应用于大中型桥梁的监测,而且相对于传统的监测工具具有自身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