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91篇
  免费   161篇
  国内免费   169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84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7篇
综合类   267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80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46篇
  2005年   137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93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73篇
  1995年   65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60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57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6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以氯离子-三异辛基十六烷基季铵离子缔合物为活性物质,制备了聚氯乙稀(PVC)膜氯离子选择性电极.电极在1.0×10-3~1.0 mol/L范围内呈线性响应关系,检测限为5×10-4 mol/L,响应时间约5 s,漂移小于1 mV/h,平均斜率为47mV/pC.电极的重现性、稳定性良好.采用该电极测定了人造尿液和稀释尿液中氯离子的浓度.用标准加入法,在人造尿液中氯离子的回收率在96.0%~102.5%之间;在稀释尿液中氯离子的回收率在90.3%~98.5%之间.该方法的标准偏差(SD)<3%,P<0.05.  相似文献   
92.
利用裂解色谱和反相色谱对淀粉丙烯酰胺接枝物进行研究,从裂解谱图上可得到淀粉和丙烯酰胺的特征裂解碎片峰,从峰面积可计算出淀粉和丙烯酰胺的相对比例,确定淀粉在接枝物中的分布,还可得到峰面积和接枝率的关系,由反相色谱可测定接枝物的玻璃化温度,并与用热机械曲线法测得的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93.
作者采用3×1017/cm2和8×1017cm2两种注量对Ti-4Al-2V合金样品进行了N+离子注入,N离子能量75keV,在注入过程中样品温度控制在200℃以下.对注入前后的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XRD)以及光电子能谱(XPS)分析.由XRD衍射谱表明,离子注入后有新相TiN和TiO2生成.由XPS宽程扫描谱表明,注入后样品表面主要为Ti,C,N和O.对Ti2p和N1s的XPS窄程扫描谱也证明,离子注入后致使合金近表面形成了TiN和TiO2.  相似文献   
94.
利用Fe3 作为元素硫的电子受体,由铁生长的T.f硫化氢-三价铁氧化还原酶纯化至电泳匀质状态,对主要浸矿细菌氧化亚铁硫杆菌(T.f-dx)中的硫氧化酶关键酶进行分离与纯化.用质谱仪测定硫氧化酶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6 072.06(精确度为土0.01%);SDS-PAGE(电泳)结果表明硫氧化酶由2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在硫氧化过程中硫氧化酶绝对依赖于还原型谷胱苷肽(GSH),该酶的等电点和最适pH值分别为4.6和6.5.  相似文献   
95.
营养液组份检测与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将动态矩阵控制引入营养液组份控制领域,并提出一种“模型改造”的方法:将激励信号引入非自衡对象,使其变为一阶稳定系统.试验结果表明:动态矩阵控制可以将营养液中的各组份浓度控制在设定值.  相似文献   
96.
用原子序数(N)代表镧系离子(Ln^3 )大体结构效应的因素,并将N对镧系离子的16种理化性质(P)进行线性回归,回归方程均在0.001显水平下通过F检验,估算值与实验值都很好吻合。  相似文献   
97.
皮尔士提出的回溯推理是根据事实尝试性地提出理论假说,应用演绎推理从前提推出一些结论,作出预言,然后,根据实验来验证.如果预言得到实验的证实,那么,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接受这一假说,把它转化为理论.回溯推理是一类独立的逻辑推理形式,其特点在于作出最佳解释.最佳解释推理要求具备一致性、简单性、类比性等特点.回溯推理在经济解释和经济学方法论中比归纳和演绎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8.
采用草酸盐沉淀及高温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的活性正极材料Li_aNi_(0.7)Co_(0.3)O_2.XRD、SEM及电化学测试数据表明:该材料结晶及层状结构良好,首次充放电比容量为175.4mAh/g和142.9mAh/g,循环30次后放电比容量仍为136.0mAh/g,比容量损失只有4.8%.  相似文献   
99.
等离子体中原子结构的研究对于等离子体诊断和天文学观测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采用MCDF方法结合离子球模型研究了稠密等离子体对类锂铝离子的能级和跃迁参量(跃迁能、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的影响情况.随着等离子体屏蔽强度的不断增强,上述原子结构参量变化如下:1s22p (2 P_(1/2,3/2))的能级不断升高,但1s23s(2S1/2)、1s23p (2 P_(1/2,3/2))和1s23d(2 D3/2,5/2)的能级却不断降低;不同主量子数间的跃迁对应的跃迁参量均不断减小;除了1s23s(2S1/2)-1s23p(2P_(1/2,3/2))间的跃迁外,同一主量子数间的跃迁对应的跃迁参量均不断增大;1s23s(2S1/2)-1s23p(2P_(1/2,3/2))的跃迁参量均先增大后减小;在跃迁的精细结构中,ΔJ=1对应的跃迁几率和振子强度较大,而ΔJ=0的则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00.
香气成分的协同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天然产物中香气成分繁多且结构各异,这些香气成分能客观地反映天然产物的风味特点。从嗅觉产生的机理、特征香气分子形成理论和香气物质间协同作用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天然产物的香气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即通过嗅觉受体与香气分子结合,激活并传导到大脑皮层,最终完成香气感知,解释了嗅觉产生过程;从分子振动理论和识别理论角度,解释了天然产物特征香气形成原因;从阈值法、S型曲线法、OAV法、σ-τ图法等宏观层面,钙离子成像法和细胞电生理等微观层面的两个角度,解释了香气物质间的相互协同作用方法,并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