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Methoxyl poly (ethylene glycol) (mPEG-OH) was successfully grafted onto branched polyethyleneimine (hy-PEI) to yield a water soluble graft copolymer mPEG-g-PEI. This copolymer may package superparamagnetic iron oxide (SPIO) by ligand exchange. The SPIO weight percentage in the polymer coated nanoparticles was determined to be 55%, the size and zeta potential of nanoparticles was 50 nm and 12 mV respectively. Antibody fixation onto the complex (mPEI-g-PEG-SPIO) surface layer was achieved by activated single chain monoclonal antibody against prostate stem cell antigen (PSCA). Our study showed that the single chain antibody functionalized nanoprobe (scAbpscA-PEI-g-PEG-SPIO) with a small size can specifically enter the prostate cancer cells, decreasing MRI T2-weighted signal intensity of prostate cancer cells to 44.76%, Our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potential of this magnetic nanoparticulate system promised as a novel MRI nanoprobe for early diagnosis of prostate cancer (PCa).  相似文献   
822.
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丹酚酸B-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Sal B-PBCA NP),以吐温80和PEG 20000制备了Sal B-PBCA NP的两种包衣产物T1P0、T1P1,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结果表明:Sal B-PBCA NP纳米粒平均粒径99.2 nm,包封率为46.55%,载药量0.792%;Sal B-PBCA NP、T1P0、T1P1在48 h后分别累积释放(76.15±0.69)%、(63.72±1.80)%、(47.09±5.72)%;体外释药结果均符合Weibull方程。与未包衣的Sal B-PBCA NP相比,以吐温80和PEG 20000包衣的T1P1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823.
以玻碳电极为基底,电聚合一层负电性的刚果红膜(PCR),再通过静电吸附作用自组装硫堇(TH)和纳米硫化镉(nano—CdS)。最后,将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固定在纳米硫化镉/硫堇/聚刚果红修饰的玻碳电极表面,制备出一种性能良好的过氧化氢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考察电极的电化学特性,探讨了工作电位,pH对电极响应的影响。用计时电流法测得电极线性范围为1.85×10^-6~9.67×10^-3mol/L,检出限为6.5×10^-7mol/L。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提高了过氧化物酶的固载量,增强了传感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且具有制备方法简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824.
以六偏磷酸钠(sHMP)为修饰剂,制备TiO2纳米粒子.研究TiO2纳米粒子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相互作用,建立共振光散射法测定微量白蛋白的新方法.在最佳实验条件下,该方法的线性范围是0.2.65.0mg/L,检出限为0.168mg/L.此方法用于人血清样品中白蛋白的测定,回收率为99.3%.100.6%.  相似文献   
825.
王丽  李壮 《松辽学刊》2009,30(3):66-70,73
我们描述一个新的、简单的制备金纳米线、三角形和六边形纳米粒子的方法,在加热的条件下,用乙醇作还原剂和保护剂直接还原氯金酸,而不用添加其他的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反应体系中乙醇的量来控制合成金纳米线和规则形状的纳米粒子.得到的产物用紫外光谱仪、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X射线衍射(XRD)研究.结果表明金纳米结构的尺寸和形状依赖于反应温度的变化.更重要的是,用我们的方法制得的金纳米晶体可以用来作为以对巯基苯氨(4-ATP)为探针分子的表面拉曼增强基底.  相似文献   
826.
在反胶束体系中制备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并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表征颗粒的结构和形貌.首先,在水体系中采用共沉淀法制备平均粒径为13 nm的Fe3O4纳米粒子,并用有机小分子柠檬酸对其进行表面修饰,加入氨水后形成稳定的Fe3O4胶体溶液.然后,将此胶体溶液作为水相滴加到Triton X-100/环己烷/正丁醇的表面活性剂/油相/助表面活性剂溶液体系中,搅拌后形成稳定的油包水反胶束体系.在反胶束内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乙酯水解,从而获得SiO2包覆的Fe3O4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实验结果表明,改变水和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的浓度比ω,可以达到调控核壳结构纳米粒子形貌的目的.当ω=9时,可获得尺寸均匀、平均粒径约为100 nm的Fe3O4/SiO2核壳结构纳米粒子.  相似文献   
827.
Silicon oxide (SiOx) nanowires are generally grown on Si substrate under the catalysis of Au in N2 atmosphere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Because the price of Au metal is quite high, Fe metal is then used to replace a part of Au for catalyzing the growth of SiOx nanowir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Fe film can be used as the diffusion barrier of Au. SiOx nanowires are grown on Au/Fe/Si substrate at 1030℃. Under the catalysis of Fe/Au, the efficiency for the growth of SiOx nanowires is promoted.  相似文献   
828.
改进了Stber方法合成粒径介于90 nm至200 nm之间的且粒径精确可控的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利用透射电镜(TEM)和动态光散射技术(DLS)研究了原硅酸乙酯的用量、溶剂、催化剂的用量以及搅拌速度对二氧化硅粒子大小及分散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这些因素对粒子的粒径以及粒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利用该改进的方法合成的200 nm以下的二氧化硅粒子具有极窄的粒径分布,透射电镜显示某一粒径分布下的粒子粒径分布均匀, 粒径变化可控制在20 nm以下.  相似文献   
829.
以电弧法制备的纳米Fe粉为原料,采用在空气中露置和氩离子轰击的方法分别对其进行氧化和钝化。利用X射线(XRD)、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及能谱,研究了Fe纳米粉氧化后的形貌、显微结构、含氧量和氧原子的位置。比较了钝化与未钝化的纳米Fe粉中,氧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所研究的粒子具有完整的形态,有效晶粒尺寸在10—40nm之间,氧化集中在颗粒的表面。在空气中露置相同时间后,经氩离子钝化的纳米Fe粉中,氧的含量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830.
碳纳米管负载镍修饰电极对碱液中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湿化学法在碳纳米管(CNTs)上负载镍纳米粒子(CNTs-Ni),并制备CNTs-Ni修饰玻碳电极(CNTs-Ni/GCE).透射电镜(T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测试表明:平均粒径为17 nm的面心立方镍纳米粒子分散在碳纳米管表面.循环伏安法测试表明:CNTs-Ni/GCE在碱性介质中的电化学行为具有良好的可逆性且对葡萄糖的电催化氧化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当葡萄糖浓度在0-0.04 mol/L,氧化峰电流密度与葡萄糖浓度呈良好的直线关系;浓度为0.05mol/L时氧化峰电流密度最大为20.2 mA/cm2,浓度大于0.05 mol/L之后,氧化峰电流密度逐渐减缓,电极的活性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