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8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62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8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4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61.
以无机盐硫酸铜为原料,亚硫酸钠做还原剂,硫氰酸钠为沉淀剂,首次直接利用无机分散剂六偏磷酸钠制备出了纳米CuSCN颗粒.讨论了影响产物粒径的因素,包括分散剂的用量、反应物的浓度和pH值,其最佳工作条件为: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03%-0.06%,反应物浓度为0.3mol/L,pH=8-10.用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产物符合要求,粒径大约80nm。  相似文献   
762.
以CO在纳米金刚石表面的吸附为体系,以球形原子簇模拟球形纳米颗粒,用量子化学方法(AM1)研究了吸附剂粒度对吸附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纳米金刚石的粒径对CO在其表面的吸附影响很大;吸附能的绝对值随粒径的增大而减小,且随着粒径的增大吸附能绝对值减小的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当粒径很大时,吸附能的绝对值趋于零;吸附能绝对值的对数与粒径成线形关系。这些结论与热力学分析和实验结果相一致,进而说明用量子化学方法来预测和分析纳米粒子的吸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63.
采用一种新方法———接枝羧基淀粉(ISC)吸附金属离子前驱物(ISC Co)热解法, 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匀、分散性好的Co3O4 纳米颗粒. 该法分为3步: ISC的合成; ISC Co的制备; ISC Co分解及 Co3O4 纳米颗粒的晶相转化.对 ISC 和 ISC Co的红外光谱(IR)进行了对比和讨论, 利用差热 热重(DTA TG)分析法研究了前驱物的分解过程; 通过X射线衍射(XRD)数据分析了Co3O4 纳米颗粒的晶相, 借助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纳米粒子的形状和尺寸分布.  相似文献   
764.
纳米硒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报道了一种用阿拉伯胶作为分散体系制备纳米硒的方法,研究了反应时间、反应物浓度、反应温度、超声等对产物粒度大小、形貌的影响,并采用光谱法、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65.
萘酚绿为电子媒介体金纳米颗粒修饰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制作新型电流型葡萄糖传感器的方法 .用金纳米颗粒吸附葡萄糖氧化酶 ,采用聚乙烯醇缩丁醛(PVB)为辅助固酶膜基质将其固定在铂金电极的表面 .在待测的葡萄糖溶液中加入萘酚绿作为电子媒介体 ,制成葡萄糖生物传感器 .酶吸附在纳米金表面上稳定且仍能保持其生物活性 ;而电子媒介体的存在 ,显著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灵敏度 .线形范围在 5 0× 10 -5~ 5 0× 10 -2 mol/L ,检测下限为 2 5× 10 -5mol/L(信噪比为 3) .用该生物传感器测定了人体血清中的葡萄糖 .尿酸、抗坏血酸等对测定无干扰 .  相似文献   
766.
采用小牛胸腺DNA修饰金电极并用纳米金增强了DNA在电极上的吸附量.Co(bpy)3 3被用作电子媒介体来表征通过恒电位法吸附在电极表面的DNA的变化过程,并通过循环伏安法测定Co(bpy)3 3在电极上的富集量;同时,考察了DNA修饰金电极在不同pH值及不同温度下的稳定性,发现纳米金使DNA修饰电极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767.
采用一种新颖的方法将(3 巯基丙基) 三甲氧基硅烷凝胶溶胶、纳米金和葡萄糖氧化酶自组装于金电极表面,制得了 高灵敏度的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实验表明固定在三维网状的凝胶溶胶中的葡萄糖氧化酶和纳米金颗粒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 且能够保持自身的活性.本实验采用Co(bpy)3 3作为电子媒介体,峰电流值与葡萄糖浓度在8.0×10-10~4.2×10-8mol/L 成线形关系,检测下线为3.0×10-10mol/L(S/N=3).  相似文献   
768.
ZnO及其掺杂纳米粒子的反相微乳液法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以OP/正庚烷/正己醇/水溶液和吐温60/溴代十六烷基吡啶/二甲苯/正戊醇/水溶液反相微乳液体系,合成了ZnO及ZnO-Cr2O3,ZnO-Cr2O3-NiO,ZnO-Cr2O3-NiO-MnO掺杂纳米粒子.研究了前驱物、反应物浓度和后处理对粒子制备和粒径的影响.结果表明:所给微乳液体系适合ZnO及其掺杂纳米粒子的制备;通过选择反应途径及控制反应物浓度可实现对粒径的控制;ZnO纳米粒子的粒径为10~200nm,二元、三元、四元掺杂型纳米粒子的粒径均约为20nm.  相似文献   
769.
在Zr(NO3) 4·5H2 O、聚乙二醇 (PEG)和脲的水溶液中 ,通过微波加热合成了约 8nm的非晶形ZrO2 纳米粒子 ,并用XRD、TEM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770.
液相沉淀法制备纳米铜粉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用甲醛做还原剂,采用液相沉淀法制备铜钠米粒子.经TEM和XRD表征,粒子形貌为球形,平均粒径为30nm左右,粒径分布窄,粒子分布均匀,无硬团聚,为立方晶系单质铜粉.该铜粉表面经钝化处理,提高了抗氧化的能力,可以在空气中保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