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10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内蒙古农牧交错区沙蒿根围AM真菌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4月、7月和10月分别在内蒙古农牧交错区元上都、黑城子和大河乡样地采集沙蒿(Artemisia sphaerocephala)根围土壤样品,利用形态学和微形态学特征分离鉴定沙蒿根围AM真菌种类,研究了AM真菌物种多样性.共分离鉴定出AM真菌3属20种,其中盾巨孢囊霉属(Scutellospora)2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4种,球囊霉属(Glomus)14种.3属AM真菌在3个样地均有分布.3个样地共同优势种是黑球囊霉(G.melanosporum)和网状球囊霉(G.reticulatum).AM真菌物种丰度、香浓-威纳指数和均匀度在时间上表现为4月<7月<10月,空间上表现为元上都<黑城子<大河乡.扫描电镜下不同属种孢子表面纹饰特征差异明显,可作为AM真菌分类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2.
根据近年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文献,对魁蒿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为合理开发利用魁蒿植物资源提供参考.已有的研究表明,魁蒿化学成分以挥发性化合物数目最多,其次为黄酮类化合物和糖类化合物,具有抗炎、抗癌、抗皮肤瘙痒、抗过敏、抗氧化、降血脂、保胃、抗溃疡等作用,具有广阔的药用前景.  相似文献   
63.
为分析白苞蒿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白苞蒿石油醚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白苞蒿石油醚提取物中共分离出58种组分,鉴定出其中的57种,占流出峰总面积的81.565%,以酯类和萜类物质为主,其中含量最多的为酯类,种类最丰富含量其次的为萜类.酯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为蓓半萜γ-内酯(24.054%),乔木素(5.825%);萜类物质中含量最高的吉玛烯D(7.993%).本试验的结果可为白苞蒿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4.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青蒿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临床使用中药青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以国家人口与健康科学数据共享平台收录的含青蒿中药方剂为数据来源建立青蒿方剂数据库,利用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21、IBM SPSS Modeler 18.0、IBM SPSS Statistics 23.0等软件对纳入方剂进行分析,使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网络可视图。结果 最终纳入含青蒿的中药方剂50首,主治疾病为发热。涉及的189味中药累计使用564次,性多寒、温,味辛、苦,归肝经、肺经为主,功效分类上以清热药、补虚药、解表药最为常见。高频中药关联规则分析显示,药对组合中青蒿-柴胡,青蒿-黄芩的支持度较高;三味药组中青蒿-黄芩-柴胡的支持度最高。治疗发热时,青蒿常与柴胡、黄芩、金银花等中药配伍,高频中药关联规则45项,聚类分析得到5类治疗发热的基本药物组合。结论 本研究分析总结了含青蒿中药方剂的主治病证、配伍规律及应用特点,为临床科学规范使用青蒿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5.
0 IntroductionThe morphological researches on the pollen grainof Artemisia can be oddly seen in overseas re ports (Woodhouse[1,2], Erdtman[3,4], Ikuse[5], Ska varla and Larson[6], Singh and Joshi[7], Praglows ki[8], Rowley[9] et al). Researchers in…  相似文献   
66.
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洞庭湖区野生藜蒿挥发油,用GC-MS法测定其化学成分和质量分数,其馏出物共鉴定出48种化合物,主要有:α-丁香烯(15.734%)、丁香烯(13.246%)、1-甲基-1-乙烯基-2-(1-甲基乙烯基)-4-(1-甲基亚乙烯基)-环己烷(9.511%)、(E)-7,11-二甲基-3-亚甲基-1,6,10-十二碳三烯(5.267%)、八氢-4a,8a-二甲基-7-(1-甲乙基)-1(2H)-萘酮(4.184%)、Z,E-2,13-十八碳二烯-1-醇(4.126%)、α-没药醇(2.950%)、(1S-内)-乙酸-1,7,7-三甲基双环[2.2.1]-2-己酯(2.845%)、吉马烯D(2.803%)等.  相似文献   
67.
以沙蒿子多糖原粉为基料,3-氯-2-羟丙基三甲基氯化铵(HAT)为阳离子醚化剂,异丙醇为分散剂,在碱的催化作用下,制得阳离子化沙蒿子多糖。研究了碱化、醚化温度和时间以及碱醚比和醇水比对最终产品冷水溶解性和透光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异丙醇)∶m(蒸馏水)=3.5∶1,n(氢氧化钠)∶n(阳离子醚化剂)=1.5∶1,反应工艺条件为加入碱后直接升温醚化,醚化温度为60℃,醚化时间为3.5h时,与未改性的原粉相比,产品的冷水溶解性明显提高,透光率达到80%以上。用FTIR和DSC对其结构和耐热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8.
艾蒿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干燥艾蒿用无水乙醇浸泡提取,提取液浓缩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萃取,制得石油醚和乙酸乙酯萃取物,从两种萃取物中分离得到7种单一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正十八酸(1),α-菠甾醇(2),β-谷甾醇(3)、水杨酸(4),7-羟基香豆素(5),对羟基苯丙醇(6),3α-羟基-1(10),4(5),11(13)-吉马三烯-12,6-内酯(7),其中化合物1,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9.
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艾,为人类治疾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本文介绍了《本草纲目》中记载的艾叶内服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并以此为依据,叙述我国古代用艾叶内服治疗内科、外科、妇产科、眼耳鼻喉科、口腔科及小儿疳证等多种疾病的机理。此外,本文还探讨了近现代医学用艾的制剂内服,治疗疟疾,慢性关节炎,支气管哮喘等疾病所取得的成就。这样,就证明了我国古代内服艾叶治疗多科多种疾病的宝贵经验,不仅具有实践意义,而且有着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主要研究了科尔沁沙地中,同一生境(流动沙地)条件下不同龄级(3,4,5龄)差不嘎蒿的生物量分配格局.采用收获法选取了90株(每个龄级30株)差不嘎蒿,分别测定每个样株的冠幅、高度、单株重、生殖枝重、营养枝重和种子产量,并计算了生殖比、营养比和种子比.结果表明:流动沙地中的差不嘎蒿以无性繁殖为主;种子的生物量分配与植株地上总生物量及植株年龄之间存在正相关;差不嘎蒿在地上资源(生物量)的分配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负耦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