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4篇
丛书文集   2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429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基于分形理论的中原城市群规模序列和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志伟  刘静玉  刘勇 《河南科学》2010,28(3):346-350
运用分形的有关理论对中原城市群的城镇体系的规模序列与空间结构进行了具体分析.研究认为:在城镇规模序列结构方面,中原城市群城镇体系的首位度相当突出,但中等序列的城市较多,中原城市群离成熟状态具有一定距离,且偏离程度较大,尚未形成完整的规模序列结构.在空间结构方面,城镇之间的空间关联程度、空间相互作用一般,空间布局较分散.据此,进一步提出了中原城市群空间结构优化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82.
城市群国内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后,我国进入城市化的加速发展阶段,社会经济中的城市群体化现象越来越显著,许多学者开始关注城市群这一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对城市群进行了研究。本文对城市群的国内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总结了我国城市群研究现状中存在的不足,并阐述了城市群研究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83.
为了深入研究珠江三角洲区域大气扩散和输送特征, 利用2006年珠江三角洲地区460个地面自动气象站的全年逐时气象数据和探空资料, 对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质量控制并整理, 使用Calmet模式诊断出逐时气象场。利用逐时风场和72小时轨迹, 对该地区的扩散类型进行分类(系统大风型、弱背景影响型和局地环流型), 并依此对该地区的流动状况进行分析。还根据季节和分类结果对扩散路径进行简单的分类, 并依此研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输送路径以及影响范围。分析结果表明: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输送特征具有明显的季风性以及海陆风特征; 该地区春季和冬季的大气输送和扩散能力较好, 夏季次之, 秋季最差; 大气输送轨迹随季节变化明显, 并且在不同的扩散类型之间有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84.
基于经济网络视角,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环鄱阳湖城市群经济联系网络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联系由孤立状态逐渐趋向于网络化,但整体网络仍较为松散; 仅以南昌为中心的核心区经济联系较为密切,城市群由低水平均衡发展阶段向强集聚阶段转变; 2)经济网络的凝聚子群由“3片区,5子群”向“4片区,8子群”组团现象转变,并由空间紊乱逐步趋向于空间集聚,边缘区域的“低谷效应”明显改善,但外围联系仍然较弱; 3)城市群经济发展出现“马太效应”,地级市在经济网络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南昌市—上饶市形成了区域双核结构,具有显著的空间极化作用.结合结论和发现的问题提出继续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建设和推进城市群组团发展等建议.  相似文献   
85.
随着区域城市化和城市区域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群扩张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研究中备受关注的课题,城市群的扩张模拟也成为一个热点研究问题.在传统的城市扩张模拟中,CA(cellular automaton, 元胞自动机)模型以其独特的规则简单,可扩展性强等优点,在城市扩张模拟方法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但目前CA模型主要应用于对单一城市的扩张模拟,对大范围区域内城市群的综合扩张模拟精度不高.该文引入了城市流模型对传统CA模型加以改进,将空间相互作用力量化并嵌入CA模型的转换规则中,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应用改进模型模拟了武汉城市圈的扩张变化.结果显示,相比传统的Logistic-CA模型,该文提出的模型精度更高,说明城市群内部空间作用力对城市群扩张影响显著,同时,预测了武汉城市圈2020年的城市扩张情况.研究表明,未来城市扩张将集中在中心城市边缘地带.  相似文献   
86.
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环节。为了探究气候变化下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的脆弱性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将脆弱性三要素理论与空间分析方法相结合,构建出气候变化下城市基础设施脆弱性的空间分析框架,并以长三角城市群各地级市为对象进行实证分析。通过脆弱性三要素的空间分布与空间相关性分析,发现三类要素的空间分布特征各异,脆弱性更多地取决于城市单元个体的行政级别、经济水平以及所属行政区域等因素,应将降低基础设施脆弱性的策略体系融入区域一体化政策中。  相似文献   
87.
以中国西部兰州-西宁城市群为研究区,以县区为研究单元测算城市群的经济发展水平,基于交通通达性分析城市群2000-2015年的经济联系时空演变.结果表明:兰州-西宁城市群所辖41个县区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城市首位律显著;兰州-西宁城市群各县区之间交通通达性有较大提升,但各阶段各有特征;兰州-西宁城市群经济联系在空间上形成以城关区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全局联系,以及以城中区、白银区、临夏市、安定区为核心向外辐射的局部联系结合的多核心网络格局,城市群所辖县区之间经济联系较弱,核心县区的辐射作用有待增强.  相似文献   
88.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此背景下,水利部于2013年提出水生态文明建设,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逐渐成为国内水资源管理研究的热点,其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均在不断发展之中. 在已有研究中,多运用层次分析法、Delphi法、主成分分析法等主观赋权法进行评价. 熵值法因其客观、科学性近年来在生态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对比归纳主观赋权法与熵值法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中的应用。论述了熵值法在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中的可行性,并以长江经济带城市群为例进行评价. 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分分别为0.584 6、0.485 2和0.556 6分,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明显好于成渝城市群;评价结果与当前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水生态文明水平基本一致. 熵值法能够满足水生态文明城市评价的数据和范围要求,且能有效避免主观影响,对于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9.
从中原城市群的视角出发,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中原城市群中各市的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得到了各市城镇化水平的排名,找出了中原城市群在城镇化进程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弥补不足的建议.  相似文献   
90.
构建了“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计量经济模型,通过ADF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检验,确定了“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长期关系,建立了误差修正模型对短期动态进行估计.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