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8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85篇
教育与普及   185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123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113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利用SEM/EDX等测试手段,探讨了由灌溉引起的黄土湿陷发生机理.结果表明:黄土湿陷过程包括初始快速变形和后续迟缓变形2个阶段,这2个阶段的发生都与黄土的骨架颗粒--团粒有关.前者是由于黄土中非水稳性团粒遇水破坏所至,而后者是因为水的渗透造成黄土团粒主要胶结物碳酸钙的淋溶移动损失,从而导致失稳.黄土中松散结构或架空孔隙的存在是产生湿陷的重要条件,但不是湿陷发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2.
研究区位于兰州市城关区大砂坪八里湾东沟,原始地貌单元属丘陵冲沟地貌。塌陷区范围地质情况复杂,是一挖填结合的场地,场地岩土体除具有湿陷性,还存在一定的溶陷性,也是地表沉陷的重要原因。沉陷的发生并不是偶然或者单一因素引起的,而是多种内部因素及外部因素的综合作用促成的。  相似文献   
103.
以可乐湾隧道为背景建立黄土隧道施工过程的三维数值模型来研究CD法、三台阶七步法和二台阶五步法3种工法对支护结构受力特性和控制黄土隧道围岩变形的影响。以钢拱架的轴向应力为指标分别分析了3种工法下钢拱架的轴向应力分布特征,选取开挖断面关键点位的收敛变形为指标,对比分析了3种工法在围岩变形控制方面的效果。研究表明,CD法在控制围岩收敛变形方面的效果最好,并且钢拱架在全环范围上的轴向应力分布均匀,承载能力得到充分发挥。研究可为黄土隧道的设计施工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4.
张栋 《科技咨询导报》2013,(20):118-118
湿陷性土地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这属于一种非饱和以及非欠压性的土地,这种地形具有孔型比较大以及垂直型节理的主要特点。这种地形在天然大的湿度下,具有的压缩性非常低,但是一旦遇到水侵湿,土壤的强度就会大大下降,如果再附上一定的压力就会导致变形,可以说这种地形的沉降量比较大、下沉速度非常快的不稳定性变形,对地形所承载的建筑物产生很大的影响。我国大型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就有一大段工程经过这种地形。该文重点分析了在南水北调工程中如何处理湿陷性黄土地形。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悬浮沉降法对陕西段家坡黄土剖面第三系—第四系界线样品进行了粒级分选,然后用中子活化分析方法测定了铱和其他微量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铱在不同粒级物质中的含量按以下顺序增加:粗粉砂(30~105μm)<砂粒(>105μm)<细粉砂(2~30μm)<粘土(<2μm)。在粘土颗粒物质中,铱的最高含量达856pg/g,较全岩样品富集约15倍。除了金之外,其他元素(包括As、Sb、Bi等亲硫元素)在不同粒级中的分布形式与铱显著不同。很显然,铱和其他元素有着不同的来源,界线黄土中铱的异常富集不可能由火山活动或者表生地球化学作用所形成,而极有可能和上新世末(2.4MaBP)发生在南太平洋的地外撞击事件有关。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南太平洋N/Q地外物体撞击事件产生的爆炸尘埃可能扩散到了北半球。作为一种近似,以黄土剖面N/Q界线附近铱的剩余通量作为全球平均,可以估计该撞击物体相当于一直径为2.6km的C1型碳质球粒陨石球体。如此巨大的陨石与地球相撞足以诱发全球性的气候灾变效应  相似文献   
106.
熊小红 《科技资讯》2007,(23):73-74
黄土地区开挖隧道易产生坍塌的施工事故,文章结合某工程工作实践,具体分析了在黄土隧道开挖中产生坍塌的原因,并对如何在施工中预防坍塌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7.
李平日 《科学通报》1989,34(20):1568-1568
自从1986年国际科学联盟理事会(ICSU)制订“国际地球圈——生物圈全球变化研究计划(IGBP)”以来,科学界对“全球环境变化”问题已引起极大关注。古环境的研究,是为了认识和阐明文字历史记载(仅有2—3千年)和仪器观测(仅有百数十年)以前的自然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08.
蒲国成  宋积有 《科技信息》2009,(34):I0323-I0324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其东北地区相接黄土高原,而省会西宁市处在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连接处,西宁市多处于湿陷性黄土地段,给正常的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黄土机构松散,压缩性大,湿陷性强,多具有强烈自重湿陷性。  相似文献   
109.
王丽香 《科技信息》2011,(7):I0314-I0314,I0351
湿陷性黄土在我国分布很广,近年来其特性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处治方法也越来越趋于成熟,通过对太佳高速公路C23~C27合同段的施工实践,着重介绍湿陷性黄土路基处治的重要性以及处治方法及效果。  相似文献   
110.
不同间距对两相邻黄土公路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认识两相邻黄土公路隧道的抗拒震性能,利用ANSYS有限元分析软件进行动力分析,研究了不同间距对两相邻黄土公路隧道地震反应的影响规律。对3种不同间距隧道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两相邻隧道之间间距的逐渐增大,隧道的整体地震反应(位移、应力)逐渐减小,且地震荷载作用下薄弱部位多发生在衬砌的拱脚部位,此结果可作为两相邻黄土公路隧道抗震设计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