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44篇
系统科学   51篇
丛书文集   61篇
教育与普及   17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272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71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5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91篇
  2014年   17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60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63篇
  2007年   144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5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8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44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利用石油勘探数据库中的岩性分层数据,通过使用地层划分和曲面拟合方法,构造了数值试井分析的求解区域.根据实际的井位得到数值解的计算网格,从而使数值试井更接近生产实际,为油藏的精细描述提供可靠数据.  相似文献   
52.
The signals of strain gauge transducers are very small. In consequence, error signals can even exceed the measuring signal amplitudes and therefore must be suppressed by sophisticated measuring circuits. There are absolute physical limits for the resolution of strain gauge transducer signals and the carrier frequency technique can get very close to the boundary of theoretically achievable maximum resolution. Very high gain stability can be achieved with very precise inductive dividers as reference signal sources and with auto-calibration cycles. Realisations of the philosophy are shown for high-precision static measuring units and for universal broadband amplifier systems.  相似文献   
53.
针对多层非均质油藏地层之间压力不平衡的特点,建立了多分支井半解析产能预测模型,分析了双分支井产能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由于分支之间存在干扰,分支夹角越小产能损失越大;两个分支所在地层的条件差别越大,产能高的分支越不易发挥最大潜力,从而影响总产量;井筒中摩擦压降和汇合点处的压力损失对分支井的产能的影响不大。因此,在设计双分支井时,应尽量增大分支之间的夹角,分支汇合点尽量远离油层;分支井的井底流压不大于任何一个分支处的地层压力;两个分支应尽量选取生产压差接近的油层,这样就可以使两个分支都能发挥产能潜力。  相似文献   
54.
黄争鸣,男,1957年7月生,湖北钟祥人。1979年12月毕业于西北电讯工程学院无线电结构设备与工艺专业;1983年1月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固体力学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8月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材料工程专业,获博士学位。现为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相似文献   
55.
倾角影响校正是大斜度井和高倾角地层中应用阵列感应测井数据正确解释的前提。针对高分辨率阵列感应测井(HDIL),研究斜井解析几何因子与数值几何因子响应特性,比较分析两种几何因子的优缺点,建立解析体积几何因子和数值电荷几何因子相结合的信号处理倾角影响校正新方法,推导出设计体积滤波器和电荷滤波器的基本方程及约束条件。计算机仿真表明,基于新方法设计的滤波器和算法在倾角小于75°范围内可以有效消除测井数据中的倾角影响。  相似文献   
56.
针对河道砂体横向变化快而难以有效刻画评价的问题,综合应用分频检测、相位调整、地层切片及地质体雕刻等技术对南图尔盖盆地SA区块上侏罗统阿克萨布拉克组河道发育特征及期次进行了研究。首先,利用分频方法检测出目的层段可能存在的两期调谐厚度不同的河道沉积体;然后,采用波阻抗分析和90°相位转换,揭示目的层段地震负振幅与河道砂岩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最后,在高频层序地层格架内制作等时地层切片的基础上,通过河道沉积特征及典型地层切片振幅的单井标定分析,识别并分期刻画出两期不同类型的河道砂体。结合河道弯度、宽厚比及储集体积等参数综合分析认为,早期河道具有低弯度曲流河特征,晚期河道为具有平直河特征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且早期河道储集体积明显高于晚期河道。  相似文献   
57.
设计了一种基于动态3D油藏地质模型的新型测井分析平台,该平台将传统的油藏描述、专家系统和知识库进行有机融合,可改变传统的测井分析模式。具体包括:(1)利用地震成果资料和区域测井资料自动构建3D油藏地质模型,且根据需要自动生成平面图件,以使解释人员全面掌握目标井所在的区域信息,为解释人员提供感性认识;(2)通过邻井自动对比技术自动生成目标井成果,为分析人员提供初步的解释结果;(3)测井分析家在此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测井分析;(4)系统依据分析结果自动更新区域3D地质模型,为下一口井解释提供参考。由于3D模型直观地反映地层特性、地层分布特征、油气分布状态等,能够使测井分析家更好地把握目标层特性,提高解释符合率。最后验证了该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8.
为了探究Muglad盆地Fula凹陷Moga地区岩性-地层圈闭的勘探潜力,利用11口钻井资料,参考地震资料,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理论和方法,将Abu Gabra组二段自下而上划分为ag2-3、ag2-2、ag2-1四级层序,每个层序均以最大湖泛面为界划分为湖泊扩张体系域(ESTa2-3、ESTa2-2、ESTa2-1)和湖泊萎缩体系域(SSTa2-3、SSTa2-2、SSTa2-1)。Abu Gabra组二段发育的沉积相类型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相和湖底扇;各四级层序体系域地层厚度分布特征均反映了东北高西南低的总体古地貌特征;古地貌控制了沉积相带的分布:ESTa2-3体系域,东部和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向西、南相变为较深湖,Moga-8井附近还发育湖底扇;SSTa2-3和ESTa2-2体系域,东北部发育辫状河三角洲,西南部发育滨浅湖砂质滩坝;SSTa2-2、ESTa2-1、SSTa2-1体系域,东北部和东南部均有辫状河三角洲发育,SSTa2-2、ESTa2-1体系域Moga-8井附近发育湖底扇,SSTa2-1体系域Moga-8井附近发育砂质滩坝。  相似文献   
59.
施工监测是地铁施工过程控制必不可少的手段,为探究地层的变形情况,在地面监测的基础上,合理的布置深层分层监测,可以详细的反应出盾构通过前后各个地层的变形情况,尤其是在流变性较好的软土地层。结合软土地层中盾构下穿航煤管道的契机,利用深层分层监测方式,掌握盾构掘进过程中上部软土的变形情况,为盾构近距离下穿航煤管道提供参数调整的依据,也通过此次研究,了解盾构施工中上部软土的变形情况,为后续软土地层盾构施工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60.
壁后注浆浆液注入盾尾间隙后,在固结压力和地层土水压力作用下逐渐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固体状态,不同地层的渗透性对浆液固结过程影响明显.针对粉质黏土、粉细砂和砾砂等三种渗透性差异较大地层,开展不同固结压力下的浆液固结试验.结果表明:在低渗透性的粉质黏土层中,0.2 MPa下孔压消散耗时110 min,孔压消散缓慢,轴向应变速率小;在渗透性较大的砾砂地层中,0.4 MPa下孔压消散仅耗时5 min,孔压消散速率和轴向应变速率均较大,渗透性较大地层中固结压力对固结过程影响较小;各养护龄期下,浆液在粉质黏土层中固结后强度较小且增长较慢;而在粉细砂及砾砂地层中,强度较大且增长快,固结压力对强度影响很小,地层渗透性差异在固结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