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内,应用地震沉积学方法,通过90°相位转换、地层切片和分频处理,进行地震属性趋势和钻井综合分析,研究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A区沉积岩岩性、沉积体系及其响应特征,确定沉积微相的边界与分布范围以及单砂体的体积、厚度与规模.研究结果表明:该区河流相发育,以河床滞留沉积、边滩、河漫滩、河漫湖泊等微相为主;不同频率对地震数据的相位等特性有不同响应,刻画地质体的横向不连续性能力也有所不同,频率为20~25 Hz时对河道砂体最敏感,在地层切片上完整清晰地刻画出河道边界、宽度、延伸长度及其平面几何形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区内疏网井区沉积相划分,分析沉积环境,本文采用分频解释技术对区块进行处理分析.分频解释技术采用离散傅里叶变换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在频率域观察砂岩横向不连续性,从而对河道砂体进行横向预测.基于分频解释技术原理,以苏乃诺尔研究区大二段高位体系域晚期地层为例,对河道砂体进行刻画.相较于传统的地震属性,分频属性对识别河道砂体边界特征、平面展布形态、横向不连续性等有良好的作用,对疏井区沉积相划分有较好的指导作用.结果表明,苏乃诺尔大二段高水位体系域晚期地层主要发育网状河三角洲,在疏网井区发育网状分流河道特征,特征明显,克服了无井约束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分频处理技术将解释后的时间域地震数据转换成频率域,使目标地质体形成一个新的频率域数据体,提取该数据体各个不同频率段的频率切片,分析切片振幅高低所代表的地质意义,将频率切片赋予了沉积的概念并刻画沉积体边界.基于分频处理技术原理,以南图尔盖盆地多尚地区阿克沙布拉克组为例,刻画河道沉积体平面几何形态.研究表明,不同频率段地震数据反映不同级别的地质信息,该地区频率为30~35Hz时对河道砂体最敏感,经优选之后叠合的频率振幅切片可以有效地描述河道沉积体的边界、平面展布及不连续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4.
歧南凹陷地震沉积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了对黄骅坳陷歧南凹陷的沉积体系进行更为精确细致的刻画,利用相位调整、分频解释和地层切片等关键技术,对该区古近系和新近系进行了地震沉积学的研究。结果表明:经过90°相位调整后的地震数据使地震道近似于波阻抗剖面,从而可大大提高剖面的可解释性;利用分频技术得到的一系列频率切片比用常规振幅和相位切片在捕获微小的横向变化和展现不同的沉积特征方面更加有效;歧南凹陷明化镇组下段为曲流河沉积,沙河街组一段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其中曲流河沉积的地层切片展现出支流汇入干流、凹岸侵蚀、凸岸加积、截弯取直和牛轭湖等一系列沉积微相特征;品质好的三维地震资料是地震沉积学的研究基础,在断层不发育的明化镇组河流相地区,应用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古代富泥低弯度河的识别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区分古代富泥低弯度河流与曲流河,总结其沉积特征和河道砂岩的展布,为储层描述和预测提供参考.方法 从不同盆地和时代的三维地震资料中识别出非辫状河也非曲流河的古代低弯度河道的展布与延伸,比较其河道(带)与漫滩的沉积差异及其与其他类型河流沉积的异同.结果 从三维地震资料中获得了古代富泥低弯度河沉积的一些共同特征:古代富泥低弯度河多发育在干旱气候条件下的冲积扇扇缘和扇外;平面上可呈单河道体系,也可呈分支、交叉的多河道体系;单河道砂体规模小,一般仅数米厚;宽厚比小.结论 三维地震识别出的低弯度河道一般为多期河道砂体相对发育的河道带.  相似文献   

6.
利用频谱分解和地层切片多属性综合分析技术,结合关键井岩性资料及不同成因类型砂体的地貌形态,在塔北却勒地区三维地震资料区古近系开展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优选出的GR拟声波反演最能有效预测目标砂体。通过对一系列典型地层切片的分析研究,结合钻井信息进行动态解释,可以看出研究层段主要为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席状砂,纵向上主河道多期迁移叠置,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间沉积了相对稳定的滨浅湖泥岩。  相似文献   

7.
根据大量钻井资料、岩心观察及分析化验等测试资料,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地区长9_1段储层差异性特征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姬塬地区东、西部长9_1储层在粒度、分选、孔喉结构等方面存在差异,沉积及成岩的双重叠加效应造成了储层的这种差异性;研究区东部长9_1段沉积期处于曲流河沉积环境,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两种类型砂体;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纵向连续性差、结构成熟度中—低等特征,油层段较薄,主要分布在储层物性较好段;而西部长9_1储层以近源快速沉积的辫状河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为主;砂体厚度大、孔喉连通性较好,储层表现出较好的物性特征,渗透能力尤甚,形成的油层厚度大;成岩演化过程中,砂岩粒度相对较粗、孔喉结构较好的西部储层因压实作用损失的孔隙度低于东部,但压实后东、西部储层均未变致密。胶结物对储层物性影响差异较大,早期胶结作用对西部储层孔隙度的影响甚微,晚期胶结作用对西部储层的影响较大,晚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致密;早期胶结作用对东部储层孔隙度的影响则较大,早期胶结作用后储层变得较致密。  相似文献   

8.
利用地层倾角校正、去压实校正、正演模拟、地震相及测井相分析等技术,探讨西湖凹陷平北斜坡带中新世早期古地貌恢复方法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特征,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本区砂岩、泥岩地表孔隙度分别为48%、62%,压实系数分别为4.1×10~(-4)m~(-1)、9.5×10~(-4)m~(-1);微古地貌显示工区内斜列发育3个局部凸起和1个低洼地带;目的层砂岩的-90°雷克子波合成地震记录表现为强波峰反射,反映高阻砂岩特征;曲流河弯曲指数范围为1.57~5.12,主河道地震相具有透镜状、强振幅波峰反射特征,边滩具有单边叠瓦状、中强振幅波峰反射特征;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呈现串珠状、较强振幅波峰反射,测井相为低伽马、高幅、微齿化-箱型,分流间湾多为弱振幅波谷反射;三角洲砂体距离河口越远,砂体越薄,砂地比越小,粒度越细,分选性和磨圆度越好。本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主要沿北东向低洼带展布,北部以曲流河河道砂、点坝砂等微相的储层为主,南部以分流河道、席状砂等微相的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9.
为了揭示孔店油田河流相砂体展布特征及复杂连通关系,运用地震沉积学方法综合井资料和90°相位地层切片对孔店油田Ng23砂层的河流沉积砂体平面展布进行精细刻画,并且结合动态资料分析油气开采中储层内部结构对流体运动的控制作用。研究认为将孔店油田的三维地震数据进行90°相位转化可以获得更好的测井岩性标定,地层切片分析结果表明孔店油田Ng23砂层为复杂曲流带沉积,内部发育点坝、河道、泥质河道和泛滥平原,复杂曲流带是由多期河道沉积拼接、叠置组合形成,其内部结构对储层内部流体的运动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是调整开发措施、提高油田采收率的目标区域。  相似文献   

10.
浊积体中河道砂体单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受断层构造影响大,利用常规瞬时振幅沿层切片方法很难识别河道砂体展布,而用地层切片构建等时地层格架,利用谱分解技术将相干属性与地层切片结合起来,运用测井相、沉积相资料可对浊积扇的河道砂体进行综合预测.将此方法运用到渤海工区中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查明了河道砂体的展布规律,为后期的布井钻探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台1地区在扶余油层河流相沉积广泛发育,因此对于该区扶余油层河道砂体的准确识别是提高油藏开发的重要保障,本文就该区三维地震资料在反射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分频属性与Jason 和Geo-office联合反演效果的分析,开展扶余油层河道砂体预测研究,搞清扶余油层各油层组河道砂等储层展布规律,有效地进行油藏评价工作,为下步开发寻找新的靶区,经实践证明,该方法的应用可大大提高河道砂识别的精度,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湿地扇扇中辫状水道粗碎屑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提出了沉积微相-岩石相的划分方法.根据不同岩石相的物性、电性及含油性特征,将扇中辫状水道微相细分为辫状水道砂砾岩相、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和辫状水道细砂岩相.研究结果表明,沉积微相-岩石相对油水分布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其中以辫状水道砂砾岩相单井日产油能力最高,辫状水道粗砂岩相次之,辫状水道细砂岩相最低,比较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辫状水道粗砂岩相因物性最好,剩余油丰度高,可作为下一步挖潜的主要目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阿克库勒地区岩心、钻井及地震资料的分析,对三叠系进行体系域级别的沉积特征分析。识别出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湖底扇3种沉积相,7种亚相,水上分流河道、水下主分支河道、侧缘分支河道、河口坝、补给水道、辫状沟道,远端席状砂7种砂体类型。确定了不同时期砂体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浅水型辫状河三角洲、坡折型辫状河三角洲-湖底扇、正常辫状河三角洲3种砂体分布模式。认为古地貌对区内砂体分布起重要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了对红柳泉油田下干柴沟组下段油藏上砂组的沉积相有一个明确的认识 ,以岩心相分析为基础 ,综合储层岩性、沉积构造及粒度等方面的特征 ,对沉积相平面展布规律进行了分析 .确定了目的层段为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并且主要为水上三角洲亚相 ;其具体微相包括分流河道、决口水道、天然堤及泛滥平原 4类 ,建立了三角洲亚相垂向相层序及三维空间相模式 .最终探讨了沉积相对储层的物性及含油性的影响及控制作用 ,为储层的综合评价及有利储集相带预测奠定了地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以岩心观察、测井曲线分析以及室内试验分析为基础,开展单井相、测井相、平面相等分析,对研究区馆陶组沉积微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以辫状河和曲流河沉积为主,主要发育心滩、道间滩地、道间洼地、边滩、天然堤、决口扇、河漫滩等沉积微相类型;受基准面升降与沉积物供应的作用,该区河流相砂体自下而上演化大致经历了辫状河繁盛发育期、辫-曲共存发育期、曲流河繁盛发育期以及辫状河发育期4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南京长江大桥附近长江古河谷的形成及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末次盛冰期,由于海平面大幅度下降,长江发育古深槽.分析认为,研究剖面附近的深切河槽是局部的深切结果.南京古河谷沉积物,可以分为三期明显的由粗到细的沉积韵律:末次盛冰期深切古河谷,沉积物颗粒粗,从卵砾石到中砂、粗砂;冰后期河床较宽,沉积物从砾石、粗砂到中砂、细砂;全新世,河流进一步展宽,流速变慢,泥沙大量沉积,沉积物从粗砂、中砂到细砂、粉砂,细砂沉积厚度很大.各期河床形态和沉积物的特征,反映了末次盛冰期、冰后期、全新世时期的气候变化和环境演变.  相似文献   

17.
按砂体的沉积特征和成因,可将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佳县—子洲地区的太原组砂体分为潮汐沟道砂体、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三类。不同成因的砂体,在结构组分、构造、测井曲线和展布形态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这些特征又明显地影响后期成岩作用类型和强度,从而控制着储层的孔隙类型、物性、分布等特征。研究表明,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砂体为潮汐沟道砂体,高的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导致胶结作用较强,压实和溶解作用表现不明显,使砂体内保留有相对多的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物性也较好;这类砂体多呈条带状分布于太2时的中、南部地区,该区块的太2段亦是今后重点勘探的区块。河道砂体和潮下砂坝砂体的沉积特征决定了它们的储集性能不及潮汐沟道砂体,且分布局限,属于较差的储集砂体类型。  相似文献   

18.
储层内部建筑结构是影响开发效果的决定性因素,对剩余油分布具有控制作用。基于河流相建筑结构分析理论,在辫状河沉积模式指导下,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开发角度对砂体内部结构进行精细解剖,识别和确定出辫状河道、心滩坝、废弃河道和落淤层等结构要素,弄清各级次、各期次结构要素的接触关系,完成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的精细表征;基于内部结构表征成果,结合不同时期水淹层测井解释结果和生产动态资料,恢复不同开发调整时期的水淹特征,动态表征辫状河储层内部结构控制下的水淹过程,并依据小井距密闭取芯井精细水洗结果验证,总结不同储层结构控制下的剩余油分布模式。结果表明,辫状河储层整体以高含水为主,水淹呈不均匀立体式、随机式特征,不具有分段水淹的特点,未水淹部位分布非常零散,局部物性变差部位、落淤层和低渗屏障遮挡部位直接控制了剩余油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四川盆地中江气田中侏罗统沙溪庙组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特征及其对气水分布的影响.在现代沉积、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资料和生产测试资料的基础上,开展了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内部结构特征研究,建立了相应的构型模式,分析了不同河道构型模式下的气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沙溪庙组为曲流河入湖的河控浅水三角洲平原—前缘沉积,发育曲...  相似文献   

20.
根据岩心描述所建立的沉积层序特征并结合地震地层学解释结果 ,可将阜一段早期沉积体系解释为中 -低弯度的河流沉积 ,河流主物源来自于西部和西北部地区 ,河道在平面上可相互连接呈交织状河道形态 .朱家墩地区受到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延伸的河道体系的影响 ,发育了相互叠置的河道砂体 ,可进一步划分为河道沉积、决口沉积和河道间漫滩沉积等沉积微相 .该区天然气储集砂体类型为砂砾岩、砾状砂岩、砂岩和少量粉砂岩 .砂岩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为主 ,并有少量岩屑长石砂岩 .自生矿物主要类型有石英、绿泥石、硬石膏、钠长石、伊利石和碳酸盐等 ,含量变化较大 .天然气储层以次生孔隙发育为特点 ,阜一段天然气储层次生孔隙发育 ,泰二段天然气储层次生孔隙发育较差 .该区天然气储层成岩作用已进入晚期成岩作用阶段的 A亚期早期 .该区气藏为深层中等丰度中等规模的受岩性影响的层状构造砂岩气藏 .位于构造高部位的优质储层天然气充注较好 ,而位于高部位的劣质储层和部分低部位的储层天然气充注较差 .本区储层发育的一大特点是不仅压实强烈 ,次生溶蚀作用也十分强烈 .根据前人对该区油气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的研究和分类原则 ,对盐城地区天然气储层进行了划分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