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2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91.
微机控制、监视的整流器系统,可以通过键盘实现精确的电流设定,系统具有完善的故障保护功能,尤其是远程控制、监视功能能够及时保护及报警,大大地提高了系统的安全性,同时也极大地减轻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92.
智能机械手是水下机器人的辅助设备.当机器人发现水中目标后,将智能机械手移到距目标1m范围内停下,并给智能机械手下达工作命令.当它接到命今后,马上启动机械手的手臂在270°的扇面区域内搜索目标.当手臂碰到目标则停,同时命令手臂上停在两端的手指向中间相对运动,搜索目标.哪个碰动目标,哪个先停,直至两手指都抓到目标,智能机械手向主控制机发出抓到目标的回答.没有抓到目标,各自回归初始位置,向主控机回答没有抓到目标,等待主控机命令.  相似文献   
93.
使用溶胶-凝胶法(sol-gel)制备了PZT压电薄膜,利用PZT的压电效应制作以PZT薄膜为驱动的无阀型微驱动器.针对微驱动器的关键结构驱动膜,探索了多层驱动膜的制备方法及PZT薄膜的刻蚀工艺.采用Si/SiO2/Ti/Pt/PZT/Cr/Au多层驱动膜结构,解决了PZT薄膜制备中存在附着力、抗疲劳等问题,利用BHF/HNO3溶液实现了PZT薄膜刻蚀技术的半导体工艺化.同时详细探讨了微机械加工(MEMS)中温度及溶液浓度对腐蚀工艺的重要影响,给出了硅各向异性腐蚀的最佳化工艺条件.通过以上方法成功地解决了集成制作的无阀型微驱动器的关键工艺问题,降低了器件的复杂性.采用以上工艺得到的驱动器硅杯面积大、均匀、平坦,而且在无阀型微驱动器整体设计中没有可以移动的机械部分,所以微驱动器的寿命也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94.
LCM(液晶显示模块)是将LCD器件、连接件、IC、控制驱动电路和PCB线路板、背光源、结构件装配在一起的组件。LCD器件,特别是点阵型LCD器件的引线多且密,用户使用极不方便,为了提高器件的集成度。LCD厂商会将点阵型LCD器件和驱动器制成LCM模块出售。从而亦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于是LCM模块制作技术及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就成了厂商开拓LCD显示屏市场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95.
本文针对VXI总线自动测试系统中常用的数字I/O模块展开研究.分析了数字I/O模块的关键技术,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解决途径,给出了系统硬件和软件设计方案;阐明了整个数字I/O模块的工作流程以及各部分电路所完成的功能,着重介绍了模块与VXI总线的接口部分设计、数据输出时的数据发生功能和数据输入时的数据采集功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96.
为了研究压电驱动器与热声谐振腔间的耦合特性,建立了压电驱动系统的网络模拟模型。根据压电片的简支和固定两种边界条件,对压电驱动器及(热)声谐振腔声负荷系统的频率和电压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结果显示在高频时系统元件间的耦合特性较低频时好,具有简支边界的压电片产生的声压级比固定边界的要大得多,声压级随输入电压的变化特性计算与实验是相一致的。该模型可用于热声制冷机中压电驱动系统的特性分析。  相似文献   
97.
压印工作台的纳米级自找准定位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针对分步压印光刻工艺超高精度的对准要求,论述了一套由光栅、驱动器及激光干涉仪构成的闭环超高精度自对准定位系统.为了消除外界干扰引起的激光干涉仪误差对整个系统精度的影响,系统采用粗精两组光栅和相应两组光强传感器来实现工作台三维位置度的检测.驱动环节采用宏微两级,相对于粗精两组光栅检测进行驱动,实现了分步式压印光刻的多点定位找准和多层压印的对准要求.为了提高在驱动过程中的定位精度和抗干扰能力,系统采用了精确模型匹配(EMM)算法,最终实现了在压印光刻工艺中,步进精度小于10nm、多层压印重复对准精度小于20nm的超高定位精度要求,使系统的整体定位找准精度控制在8nm以内。  相似文献   
98.
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bionics, a prototype of the earthworm-like micro robot was developed and manufactured for entering the small tube.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he action and mechanics analysis, the controller was designed. This micro robot with 6mm diameter was driven directly by three electromagnetic linear drivers. Mobile cells were joined with two degree-of-freedom joint and the whole body was flexible and soft. The driving force reached 10.8g in normal working condition. The direction of movement and the angle of imaging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shape memory alloy (SMA). The driving force, velocity and movement of micro robot in flexural tube were tested through experiments, which indicated that the driving force was in proportion to the range of frequency, and the micro robot could current, and the velocity reached a maximum in certain move in the thin tube flexibly.  相似文献   
99.
利用压电陶瓷驱动器产生的脉冲惯性力来驱动和扰动微流体,实现了粉体流的均匀离散和微喷射,具有数字可控性.设计了一种粉体微混合器,该微混合器将玻璃微管道拉制仪拉制的三根微管道组合起来,形成含有两个进口与一个出口的微流道,无需复杂的玻璃微加工技术及键合、芯片钻孔等工艺.工作时通过数字化控制每一根进料微管道内的粉体喷射至混合腔内,实现粉体的微混合,最终生成的混合物由微混合器出口喷射而出.进行了300目银粉和280目刚玉粉的混合实验,证明该混合器可以用于粉体的微混合.  相似文献   
100.
采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的接触分析模块,对钳位过程中钳位块与转子的微观接触过程进行了研究,通过对钳位机构与转子间接触力学问题的分析,以及对转子接触摩擦状况的实验测试,提出了采用大钳位接触面的钳位机构方案.实验表明,采用大钳位接触面的尺蠖型压电驱动器在保证驱动器运动分辨率、运动稳定性的基础上,其承载能力比小钳位接触面的同类驱动器提高了2倍,大接触面钳位机构不仅有利于降低驱动器的局部磨损,而且还提高了驱动器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