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4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3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分析了飞灰的性质,利用飞灰、米黄泥、耐火砂及长石研制饰面砖,并进行了正交配比试验。结果表明:飞灰主要矿物成分是硅酸盐及铝硅酸盐,可用作饰面砖的原材料;飞灰的掺加量对饰面砖表观质量起决定性影响,最佳配比方案为飞灰20%,米黄泥60%,耐火砂10%,长石10%。  相似文献   
32.
焚烧飞灰热处理过程中重金属挥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可控硅温控模式(708P)的高温熔融管式电炉,在650~1 350 ℃研究了热处理温度、时间以及载气种类(空气/氮气)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重金属Pb,Cu,Cd和Zn挥发特性的影响,同时收集二次飞灰(凝结的挥发物及烟尘)并对其成分和物相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温度和时间对重金属挥发影响最为明显;在650~1 350 ℃,重金属Pb,Cd,Cu和Zn的挥发率均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其挥发率从大到小依次为Pb,Cd,Cu,Zn,挥发率最大值出现在1 150~1 320 ℃的范围内;X射线衍射仪和X荧光光谱仪分析表明,二次飞灰成分以NaCl和KCl为主,重金属Pb以双金属氯化物KPb2Cl5形式挥发.  相似文献   
33.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Zn、Cr、Ni的浸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定了飞灰中Zn、Cr、N i的浸出率与pH值的关系,并利用M INTEQA2模型对它们的浸出率及主要存在形态随pH值的变化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pH<7.5时,Zn的浸出率高达70%~80%,pH值在8~12之间,Zn的浸出率接近0,pH值>12时,Zn的浸出能力随pH值的增加逐渐增强;Cr在pH<4时浸出率较大,最大浸出率为43%,pH在4~12之间Cr的浸出率接近于零,pH>12时Cr的浸出率再次增加;N i在pH<2时浸出率较大,pH值在2~13之间时浸出率接近零。  相似文献   
34.
烟气同时脱硫脱氮的高活性吸收剂的表征及脱除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飞灰、工业用石灰、少量锰盐添加剂为原料制备了具有同时脱硫脱氮性能的“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 在烟气循环流化床(CFB)上对“富氧型”吸收剂的脱硫脱氮性能进行了试验, 试验结果表明, “富氧型”吸收剂能够实现高达94.5%的脱硫效率和64.2%的脱氮效率.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能谱仪对飞灰、工业用石灰、普通高活性吸收剂、“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和反应后的“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进行了表面微区分析, 结果表明, 普通高活性吸收剂和“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颗粒表面可以观察到白色薄层状物质; 钙元素在二者表面的平均含量高于吸收剂主体的钙含量; 反应后的“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颗粒表面具有多孔特性; 氧化性添加剂主体元素锰在“富氧型”高活性吸收剂表面分布均匀; 脱硫脱氮反应后的吸收剂中出现了硫元素的峰. 化学分析方法对吸收剂的脱硫脱氮产物进行的成分分析表明, 反应后的吸收剂中除了硫物种外还有大量氮物种. 由X射线能谱分析和化学分析结果表明, CFB内的主要脱除过程为化学吸收, 脱硫产物主要为硫酸盐; NO首先被快速氧化为NO2, 进而发生化学吸收反应, 脱氮产物主要为亚硝酸盐.  相似文献   
35.
实际锅炉中煤粉燃尽率与飞灰含碳量的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立了对实际锅炉煤粉燃尽率与飞灰含碳量预测的一维计算方法,将煤的燃烧特性与锅炉结构特性相结合,提出锅炉"煤性”与"炉性”相结合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6.
为了探究深圳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主要重金属含量和浸出浓度, 选择浸出浓度超标的Cu(II) (100 mg/L), Pb(II) (200 mg/L) 和Zn(II) (300 mg/L)作为研究对象, 联合生物电化学系统(BES)和传统电沉积反应器(ER), 验证从飞灰浸出溶液中分离回收Cu, Pb和 Zn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研究结果表明, BES能有效地将混合溶液中的Cu(II)还原为单质, 去除效率大于98%。分步施加1.5 V和2.5 V 外加电压, ER可以分别将Pb(II)和Zn(II)浓度由200和300 mg/L降至23.5±1.1和4.3±0.2 mg/L。系统能耗分析结果显示, BES系统每还原1 kg Cu(II), 可以产生16.55 kWh的额外电能, ER系统每处理1 kg Pb(II)和Zn(II), 分别消耗60.91和114.27 kWh的电能, 溶解性重金属离子被转化为固态单质、氧化物和含重金属盐等。BES和ER联用技术表现出回收重金属和节约电能的双重优势。  相似文献   
37.
分别采用多元线性回归(MLR)和径向基函数人工神经网络(RBF - ANN)建立了2个不同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飞灰-水分配系数(Ksc)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并应用留一交叉验证方法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检验.用所建立的模型研究了25种有机污染物的飞灰-水分配系数的定量结构性质关系.结果表明:MLR模型预测的l...  相似文献   
38.
天山乌鲁木齐1号冰川表雪中飞灰单颗粒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鉴定和特征化研究中亚地区天山东部乌鲁木齐1号冰川(UG1)表雪中的球形飞灰颗粒,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能谱仪联用系统(SEM-EDX)获取了表雪中球形颗粒的特征信息(如形态、化学组成和成因等).该方法使得研究表雪中数量极其稀少的微观球形颗粒特性成为可能.在5个表雪样品中,普遍存在的颗粒形貌类型为球形颗粒、空心球状颗粒、形状不规则的碳质颗粒和聚合体.一些球形飞灰颗粒中含有有毒重金属元素(如铅、铬、砷、锌等),说明飞灰颗粒可能成为中亚高海拔地区冰川雪冰中有毒重金属元素的主要携带媒介.基于EDX获取的单颗粒化学信息,将沉积在表雪中的飞灰颗粒划分为4种类型.富硅类颗粒(平均直径为3.24μm),主要通过燃煤供热站或火电站等典型的工业用煤的高温燃烧过程所形成.富铁类颗粒(平均直径3.82μm)和富钛类颗粒,主要通过铸造厂或钢铁厂在温度稍低的燃烧过程中所形成.此外,富碳类颗粒(平均直径为8.43μm),主要由燃烧未尽的煤所形成.后向气团轨迹分析表明,中亚发达城市的工业燃烧区域通过西风环流成为乌鲁木齐1号冰川表雪中飞灰颗粒的主要可能贡献源.  相似文献   
39.
40.
田海平 《科技资讯》2006,(15):66-66
本文针对锅炉的主要受热面、对流管束、水冷壁以及省煤器的磨损部位、磨损原因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并针对磨损部位拿出具体措施进行了改造,实际情况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