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7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2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362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10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研究了纳米m-ZrO2颗粒初始含量对Al2O3为基体的复合材料烧结后所保留的四方相含量以及对硬度、断裂韧性和强度等力学性能的影响.随着纳米m-ZrO2初始含量的增加,烧结样品中t-ZrO2四方相的含量呈线性减少的趋势.纳米m-ZrO2初始含量ψ大于4%烧结样品显微硬度变化趋于稳定,当初始含量ψ为4%时,样品的断裂韧性KiC达到最大值5.84 MPa·mi/2,初始含量ψ为2%时,断裂强度σf达到最大值395.0 MPa,表明适量的纳米m-ZrO2颗粒初始含量对Al2O3为基体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具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92.
为提高HBVpreS1aa21 47的免疫原性,将1~6拷贝的preS1(21 47)片段以串联方式插入HBcAg的aa78和aa82之间,在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和纯化.携带1~3拷贝的重组抗原CI、CII和CIII的表达产量约占菌体总蛋白的20%,而携带4~6拷贝的重组抗原则未见明显表达.电镜检测显示重组抗原CI、CII和CIII可以形成形态与HBcAg类似的类病毒颗粒,颗粒直径在30~34nm之间.ELISA分析显示这3种VLP抗原具有很强的preS1抗原的免疫反应性,而对HBc单克隆抗体则基本失去反应性.提示外源多肽pre(21 47)可被有效地递呈至类HBc颗粒的表面,且外源多肽的插入使HBc主要的免疫优势表位遭到了破坏.这些证据表明利用HBcAg的专一性呈递能力来构建多价抗原可作为免疫原设计时的一种策略.  相似文献   
993.
颗粒形状对光学非线性增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金属/电介质复合物的金属颗粒具有旋转椭球形的形状分布时对有效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影响;根据一般的Maxwell-Gamett近似方法,采用谱密度来描述,对研究的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数值计算结果可知颗粒的形状对光学非线性有明显的增强,并且每一种颗粒的形状其光学非线性随频率变化时都存在一个增强峰.  相似文献   
994.
时间域内的消光起伏光谱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利用层模型得到消光起伏光谱及其数学表达式,光谱转折点的位置给出了颗粒的粒径信息,而光谱的深度则与颗粒系统的浓度有关.所得结果考虑了颗粒浓度对消光起伏光谱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5.
根据高陵渭河河漫滩沉积中72个样品的颗粒分析和史书记载的年代资料,研究了西安高陵渭河距今1400—1100年间洪水深度、洪水变化阶段和气候变化.资料表明,高陵渭河距今1400—1100年间河漫滩沉积物厚度为3.4m左右,由粉细砂层和中粗砂层构成,至少包括9个明显的沉积层,粗细交替变化明显;这9个沉积层清楚地反映了9个明显的大洪水阶段;在唐代距今1400—1100年之间的时期,渭河洪水深度常达4m以上;当时洪水流量比现代大,降水量比现代多。  相似文献   
996.
水平井钻井、砾石充填及冲砂等作业都涉及到固液两相流动的固体颗粒起动问题。液流作用下颗粒的起动与其在床面上的沉没位置有关,沉没位置的随机性导致颗粒起动的随机性。引入颗粒无因次沉没度随机变量,将其概率密度视为均匀分布,考虑颗粒重力、水流推力、上举力、水柱静压力和粒间粘结力以及各力臂与沉没度的关系,通过力矩平衡分析,建立了考虑颗粒起动随机性的临界流速公式。结合无因次沉没度的概率分布函数,在临界流速与颗粒起动标准之间建立了定量关系,为一定颗粒起动标准下的临界流速计算提供了实用公式。用得出的公式进行了实例计算,并将计算结果与已有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在0.001~10mm粒径范围内两者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97.
有限空间风沙流动数值模拟及边界条件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Euler方法的双流体模型和颗粒动理学方法对二维风沙气固两相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不同边界条件下的气固两相速度与浓度分布以及进口条件下的风沙流动。结果表明,对边界为固体壁面的流动,沙粒边界条件对其浓度分布有严重的影响,必须计及能量平衡和沙粒速度滑移效应,体现为沙面上的沙粒起动和碰撞特性;进口效应的存在使得在较短的距离内不能获得合理的流动结构,要求根据实验给出准确的进口条件,或者计算域有足够的长度,使流动结构不受进口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8.
圆筒型混合器中颗粒混合运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2种不同颜色的硅胶颗粒,研究混合器的填充率、转速等对颗粒混合过程的影响,探明颗粒在圆筒型混合器中的运动形态和混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混合过程中颗粒运动的流线不断被拉伸和弯曲,是形成颗粒扩散运动的重要机制;填充率和转速对颗粒的混合运动有明显影响:在填充率不变时,混合效果随混合器转速的提高(接近离心状态之前)而提高;当转速不变时,混合效果随填充率的提高(不超过70%)而提高;随填充率和转速的提高,颗粒的运动模式由Rolling模式逐步向Cascading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999.
在材料细观非均匀性的基础上研究了不同几何分布的双颗粒脆性基复合材料的宏观力学性能以及对复合材料破坏机理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保持间距不变,双颗粒分布方向垂直于加载方向时,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好、峰值强度最低;而与加载方向一致时,复合材料的韧性最差、峰值强度却最大.当颗粒沿着垂直于加载方向排列时,随着颗粒间距减小,复合材料的峰值强度也减小,这主要是颗粒之间的耦合效应造成的;而当颗粒沿着加载方向分布时,颗粒间距的变化对复合材料的峰值强度没有显著影响.颗粒的不同几何分布对材料的弹性模量影响甚微.  相似文献   
1000.
好氧颗粒污泥是一种全新概念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介绍了好氧颗粒污泥技术的理论基础,包括好氧污泥形成机理及理化特性研究,探讨了影响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因素以及工业应用的方向和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