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38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54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11篇
教育与普及   210篇
理论与方法论   26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3614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4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4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183篇
  2012年   200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79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44篇
  2007年   217篇
  2006年   158篇
  2005年   167篇
  2004年   117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08篇
  2001年   103篇
  2000年   112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88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50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12.
常温条件下颗粒污泥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未经驯化的颗粒污泥处理含铅废水进行了初步实验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对含铅废水具有较高的去除能力,铅去除率在95%以上.颗粒污泥的加入量、废水酸度、沉降时间是影响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通过对20mg/L的含铅试水进行处理,铅达到了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物理机制,指出了影响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因素,推导出M-M型纳米颗粒膜巨磁电阻效应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4.
原玉米淀粉经十二烯基琥珀酸酐(DDSA)酯化后,颗粒形貌发生变化。经研究认为:化学反应首先发生在淀粉颗凿表面的无定形区;酯化后淀粉的乳化能力明显增强,不同取代度产品的亲水亲油平衡(HLB)值均大于10,表明它为亲水型乳化稳定剂。  相似文献   
15.
据英国《新科学家》2003年8月23日报道:美国麻省查尔斯顿哈佛医学院分子成像研究中心的科研小组正在研究一种独特的技术,即把磁性纳米颗粒注射到人的血液中,用来精确显示有害病毒潜伏在人体的什么部位。新的检测技术采用50纳米直径的磁性颗粒。其中心是氧化铁,外面涂覆一层容易粘结抗体的葡萄糖。在实验室试验阶段,将纳米颗粒加入到病人体液试样中,或注射到病人身上。如果存在活的病毒,它们就会和纳米颗粒上的抗体粘结在一起,形成一大群颗粒。这样,就能用磁共振成像或核磁共振扫描检测到成团的病毒群。涂覆在纳米颗粒上的抗体有识别病毒表面…  相似文献   
16.
《广西科学》2007,14(4):364-364
实验室中经常用金纳米颗粒作为示踪剂,比如探测样本中是否存在某种DNA或者蛋白质。为了防止不同金纳米颗粒的原子之间形成化学键,科学家经常在金纳米颗粒表面覆盖一层保护性分子层,最常用的是含硫的分子团。如果改造这些合硫分子团,使其具有特殊的绑定位点或者荧光标记,观察和区分金纳米颗粒将更加容易。尽管如此,科学家对金纳米颗粒的结构却没有清晰的认识,有认为金纳米颗粒是胶质的,形状杂乱,大小不一,有的认为它们是具有同一尺寸和结构的离散分子。  相似文献   
17.
根据数字相关的基本原理, 利用高速数据采集卡和实验室虚拟仪器工程平台LabVIEW, 设计开发用于动态光散射测量的数字相关仪. 利用该数字相关仪对动态光散射实测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给出散射光强的时间自相关函数曲线, 反演计算了颗粒粒度, 并与已知粒度进行比较, 得到较好的测试结果.   相似文献   
18.
本文同时运用能耗率极值原理和重力理论研究了固液两相流在粗质颗粒时固相浓度的垂线分布,通过探讨能耗率极值原理对“非单向性”作用问题,进一步揭示了两相流运动的机理。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有较好的吻合。其研究方法、原理、步骤也极易推广到其它各种粒径的固相。  相似文献   
19.
利用生成对抗网络(GAN)模型,对砂岩薄片图像的微观颗粒和孔隙结构进行视野外重建,并对预测图像的语义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模型能够预测2.25倍于原始视野的砂岩微观结构,并且针对不同类型的岩石图像语义均具有良好的性能。模型对不同颗粒的表面纹理、颗粒形态以及多颗粒间复杂接触关系等语义的图像视野外预测结果与真实图像较为吻合。但是,在微观特殊现象图像的视野外重建任务中,模型缺乏对特殊现象的敏感性。在孔隙结构重建时,模型对微孔面孔率的预测误差大于粒间孔、裂隙和溶蚀孔等孔隙空间。不同孔隙空间重建图像的预测效果可能与孔隙特征(如孔径大小和连通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颗粒形状对砂土结构及其宏观性质有显著的影响。为探究颗粒形状对砂土结构及渗透性的影响规律,选取玻璃珠、石英砂及玻璃渣3种颗粒形状各异的砂土作为研究对象,首先采用高分辨率三维X射线显微镜(CT)进行精细扫描,重构了砂土三维结构模型。选取了颗粒伸长率、扁度、球度、孔隙比表面积等形状参数统计分析得出整体形状参数(OR),将OR引入Kozeny-Carman(K-C)方程得出考虑颗粒形状特征的砂土渗透系数的预测方程。室内柔性壁渗透试验表明砂土颗粒的整体形状参数(OR)越小(即颗粒形状越复杂),砂土的渗透性能越差,引入整体形状参数(OR)的K-C方程对砂土渗透性能的预测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