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28篇
  免费   263篇
  国内免费   281篇
系统科学   115篇
丛书文集   247篇
教育与普及   198篇
理论与方法论   48篇
现状及发展   39篇
综合类   7225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26篇
  2022年   188篇
  2021年   18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80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40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388篇
  2013年   379篇
  2012年   430篇
  2011年   454篇
  2010年   423篇
  2009年   429篇
  2008年   491篇
  2007年   478篇
  2006年   363篇
  2005年   292篇
  2004年   241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198篇
  2001年   231篇
  2000年   156篇
  1999年   146篇
  1998年   138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102篇
  1995年   96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关节软骨为一由骨胶原和蛋白聚糖固体相和孔隙流体相组成的多孔材料,其可以用基于混合物理论的两相多孔介质模型准确描述。作者采用有限元数值方法分析关节软骨图限压缩蠕变和应力松弛问题,得到软骨组织在蠕变和应力松弛过程中,固体相和流体相的速度、固体相的有效应力以及孔隙压力等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所得到的结果可以为人工软骨材料和人工关节的研制提供理论参考,对生物机械工程等领域的研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2.
运用非线性动力学观点,对二级加载下混凝土疲劳剩余寿命进行分析,发现了分岔现象,从而验证了在多级加载下混凝土疲劳损伤累积与加载顺序有关,并呈非线性,在考虑加载历史对疲劳寿命的影响下,基于非线性累积损伤模型提出了预测混凝土疲劳剩余寿命的新方法,实例计算证明该方法概念明确,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83.
通过淤浆预聚对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催化的苯乙烯预聚动力学规律和预聚条件对预聚物粒子形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苯乙烯在石油醚中的聚合速率是衰减型的,但随着溶液中甲苯含量的增加聚合速率曲线会出现增长型。聚苯乙烯的粒子形态与溶剂种类和单体浓度有很大关系。较适宜的预聚条件是在石油醚中单体浓度为0.6mol/L、温度为40℃和反映时间问40min。但由于受扩散控制严重,在石油醚中的聚合速率比较慢。  相似文献   
84.
混凝土高温后进行粘结劈拉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了研究混凝土结构建筑物在高温(火灾)损伤后进行混凝土粘结修补的粘结性能,对经历高温混凝土与新混凝土的粘结试件进行了劈拉强度试验。温度从常温到900℃分为9个温度段,采用空气中自然冷却和喷水冷却两种降温方式,考虑了新混凝土强度和界面剂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参数对新老混凝土粘结性能的影响规律,指出高温后粘结机理主要是由老混凝土的损伤程度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85.
应用彗星试验研究两种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探讨采用当前国际上较先进的DNA损伤检测技术-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SCGE,又名彗星试验),来检测农药对小鼠DNA的损伤,尝试建立小鼠的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来评价农药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新型杀虫剂吡虫啉和抑食肼在一定的剂量范围内对小鼠的DNA均有一定程度的损伤作用,各浓度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认为小鼠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能敏感地检测农药对细胞DNA的损伤,并认为细胞的DNA损伤可作为农药等化学品致突变性检测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6.
采用非线性动力有限元和岩石动态损伤模型模拟了旋转水射流作用下岩石的损伤破坏过程 ,其中岩石损伤场的求解采用解耦的方法。同时还对旋转水射流的破岩机理进行了分析。模拟计算结果与前期的试验结果一致 ,均显示旋转射流具有较强的破岩能力 ,其原因在于旋转射流的质点具有三维速度 ,破岩时以倾斜冲击为主 ,易于在岩石表面形成拉伸和剪切破坏 ,回流的干扰较少 ;破岩过程首先是形成一环形破碎带 ,然后沿径向和轴向发展 ,所形成的破碎坑呈内凸锥状。旋转射流破岩的优势在于破碎面积大、效率高。  相似文献   
87.
竹红菌素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竹红菌素(Hypocrellin)是在我国最早发现的一种新型光敏剂.它的光生物活性可抑制细菌生长.近几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吸收后,它主要分布于细胞膜及胞浆中,只有少量的进入细胞核中.竹红菌素加光照后对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使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竹红菌素光敏作用靶部位是细胞膜,线粒体和微粒体是其敏感靶部位,而光敏作用引发的脂自由基等产物可能是诱导DNA等损伤,最终导致细胞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8.
基于有限元模型和模态参数的损伤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特征值问题出发,结合结构系统的有限单元模型并引入单元损伤因子,导出了求解单元损伤因子的方程,从而可以确定结构的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利用简支梁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简支梁的有限单元模型,用不同单元弹性模量的降低来模拟各种不同的损伤工况,并对每种工况进行了损伤位置和损伤程度识别,数值模拟结果同实际情况吻合很好。  相似文献   
89.
基于现有的岩石断裂力学和细观损伤力学,在引用裂纹尖端损伤局部化模型,考虑煤体的远场应力、煤体注水压力及局部损伤带内应力作用的前提下,分析了裂纹尖端应力分布,对水力作用下煤体裂纹尖端损伤局部化、裂纹扩展的基本条件及裂纹扩展的方向进行了理论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90.
彗星电泳检测细胞DNA损伤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彗星电泳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测定单个细胞DNA损伤的方法 ,因其操作简单、快速及灵敏等特点 ,应用范围十分广泛 .着重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发展、图形分析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