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7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42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42篇
教育与普及   30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160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7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132篇
  1995年   114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4 毫秒
991.
增强玻璃纤维对MC尼龙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MM-200型磨损试验机上,研究了玻璃纤维增强MC尼龙(GF/MC)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特性,借助于扫描电镜探讨了它的磨损机理,并与MC尼龙作了对比。结果表明,在给定的试验条件下,随载荷和滑动速度的增大,二者的摩擦温度升高,MC尼龙的摩擦系数减小,GF/MC的摩擦系数先增后减出现一最大值;当PV值低于84Nm/s时,GF/MC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率比MC尼龙小,磨损机理均以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为主,但GF/MC的粘着磨损比MC尼龙轻;当PV值大于84Nm/s时,GF/MC的摩擦系数略大于MC尼龙,而磨损率则显著高于MC尼龙,其磨损机理主要为疲劳剥落和磨粒磨损,而MC尼龙的磨损机理主要为粘着磨损和磨粒磨损。  相似文献   
992.
介绍了建筑基础隔震技术的发展过程,叠层橡胶垫基础隔震的原理、系统组成和系统性能评价.提出了其性能评价指标,指出这种隔震体系具有竖向承载力大、弹性复位功能强、隔震器耐久性好、隔震效果明显等主要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993.
碳化硅及其镍钛复合材料干摩擦磨损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改制的盘销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在15℃,300℃,600℃下,对浸Si反应烧结SiC及其复合材料的干摩擦磨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添加NiTi的SiC复合材料以原SiC材料15℃常温时的摩擦学性能影响不大,但能使600℃条件下的摩擦性学性能得到明显改善,其中加Ti的SiC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可降低到0.32,磨损的X射线物相分析结果表明,加NiTi的SiC陶瓷复合材料与原SiC陶瓷材料相比,在  相似文献   
994.
薄膜润滑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述了薄膜润滑与润滑状态划分,薄膜润滑的特性,固/液转变与有序分子膜,薄膜润滑的失效,微流体的等效粘度与流动特性,高分子薄膜润滑的机理,纳米级固-液二相流,超滑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目前存在的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5.
结构被动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建筑结构被动控制的理论机理和研究发展动态 ;对被动控制中的隔震、消能减震和被动调谐减震等进行了重点论述 ,包括各种被动控制类型的试验研究、设计、工程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96.
通过对状态监测与可靠性、维修性、安全性、以及状态监测与可观可控性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了机器摩擦学状态监测的内涵与意义,阐明了油液分析技术的特点与范畴,指出要全面有效地进行机器的摩擦学状态监测,必须建立集成化的监测系统并引入信息融合技术。  相似文献   
997.
提出了纤维的梳理模型.通过对金属短纤维实际铺网情况的分析,认为金属纤维的梳理性能除了与其本身的特性有关外,更重要的是与纤维间的摩擦系数有关.通过与常规纺织纤维作比较,认为金属纤维的摩擦系数以与棉纤维接近为宜.  相似文献   
998.
文章采用建筑结构的空间协同模型动力分析方法,增加了铅芯叠层钢板橡胶垫的弹塑性本构关系,改进后的程序能够计算橡胶垫隔震结构在舣向地震波作用下的弹塑性动力时程反应.为了反应橡胶挚隔震层与上部混凝土结构阻尼比不同的特点,采用适用于隔震结构动力方程的逐步积分公式.分析结果表明,在隔震结构设计中采用该办法能较全面、准确地反映隔震结构的地震反应性能,为隔震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99.
首层柱顶隔震技术拓宽了隔震技术的应用范围;采用首层柱顶隔震技术不仅可以达到隔震减震的目的,还可以满足建筑功能和结构的要求.本文通过对隔震原理和首层柱顶隔震技术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结合工程实例,对隔震与非隔震两种计算模型时程分析结果进行比较,提出了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有关结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00.
The mechanism of the staple yarn's drafting waves during roller drafting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It's concluded that the dynamic friction coefficient is greater than the static friction coefficient on the friction behavior of fibers, and the difference is largely responsible for the " stick-slip" motion of fibers which causes the drafting waves during drafting. In this paper,it's expected that when a high frequency undulating wave is imposed on the fiber strand in the drafting zone of roller system, the friction among fibers is dominated by the dynamic friction rather than the static friction, and thus the " stick-slip" motion will be eliminated. As a result, the fiber binding effect causing drafting waves can be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is hypothesis is verified by an experiment, and it can be applied in developing new spinning drafting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