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贵州万峰林陆生贝类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贵州万峰林陆生贝类资源进行了初步考察,采获陆生贝类标本1444号.经鉴定,共49种(包括8个未定种),隶属于12科25属.区系分析表明:万峰林的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88%,其中以东洋界西南区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42%;同时也有少数古北界的种类渗透,占种类总数的9%;广分布种类较少,仅占种类总数的3%.  相似文献   
42.
<正>由浙江大学与加拿大阿尔伯塔大学、中国水产学会联合主办的2009鱼类和贝类进化与免疫学国际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5~26日在浙江大学成功举办。来自中国、加拿大和美国30余名科学研究人员参加了会议。中国水产学会的领导司徒建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动物科学学院副院长彭金荣教授及本次国际研讨会中方主席吴信忠教授在会上分别致辞。  相似文献   
43.
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2006-2007年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合浦廉州湾贝类(文蛤)养殖区的调查监测数据,综合分析和评价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在监测和评价的环境质量因子中,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绝大多数监测指标均符合渔业水质标准和海水水质标准(Ⅱ类)的要求,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适合发展贝类养殖生产。广西主要海水贝类养殖区的主要污染物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及沉积物中重金属铜、锌、砷等,这些监测指标在贝类养殖区局部出现超标情况,其中钦州近江牡蛎天然增养殖区2007年无机氮平均含量(0.40mg/L)超标0.34倍,铜含量最高值(39mg/kg)超标0.11倍,锌含量最高值(474mg/kg)超标2.16倍;合浦廉州湾贝类养殖区的东江口监测点2007年的无机氮(0.380mg/L)和活性磷酸盐(0.0362mg/L)略为超标,但均比2006年明显降低,2007年党江深水区监测点砷含量(39.11mg/kg)超标0.96倍。超标原因是养殖区外源污染或环境本底超标,而非贝类养殖自身污染所致。  相似文献   
44.
报道山东沿海贝类鳃表及外套腔中共栖的3种触毛亚目盾纤类纤毛虫:厚鱼钩虫(Ancistrum cuassum)、日本鱼钩虫(Ancistrum japonicum)及亚桶形后口虫(Boveriasubcylinduica)。文中活体观察、蛋白银及银地染色对其活体形态学、纤毛图式及银线结构进行了综合描述;,对采自4种不同宿主的厚鱼钩虫种群进行了比较研究。该文系后口虫属纤毛虫在我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5.
双壳类软体动物的水产遗传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双壳类是水产养殖业中非常重要的养殖贝类,在世界范围其产量日益增长。作者综述了近年来以壳类遗传学研究进展,包括遗传变异、数量遗传、选种育种、杂交育种、染色体及分子遗传学等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6.
北部湾及附近海域栉江珧性腺发育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梅芳  余祥勇  叶富良 《广西科学》2000,7(2):140-143,157
通过对北部湾及附近海域栉江珧性腺进行周年切片观察,根据生殖细胞发育状况和各类型细胞在滤泡中所占的比例,将栉江珧性腺发育过程分为增殖,生长,成熟,排放和休止5个月。观察发现雄性性腺发育过程吕性细胞呈现区域性同步化分布特征;雌性性腺的不同部位发育程度也有一定差异。造成性腺分批在熟排放。湛江附近海栉江珧在5月和10月形成两个繁殖高峰期,休止期不明显,切片中还观察到少量栉江珧个体存在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47.
湛江高桥红树林贝类资源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002年和2005年2次调查的基础上,2006年7月对湛江高桥的红树区贝类资源在相同取样点进行了定量和定性调查,调查的红树林区有高桥镇的东村、西村、长田、红坎4个点.此次调查结果表明,高桥红树林区贝类种类组成有3纲6亚纲11目26科43属60种.其中樱蛤科有9种;牡蛎科、帘蛤科各5种;蚶科、贻贝科、织纹螺科各4种;其余各科均在3种以下.通过与前两次的调查结果比较分析,高桥红树林区的贝类无论是从栖息密度还是从生物量上都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因此,采取多方位的保护措施,以使红树林区生物多样性资源得到可持续利用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48.
对贵州省兴义市坡岗自然保护区进行陆生贝类资源调查,共获得标本2 954号,经鉴定得66种(8个未定种),分隶于12科32属。区系分析表明:保护区内陆生贝类以东洋界种类为主,占种类总数的89%。东洋界西南区种类,占种类总数的33%;同时也有少数古北界的种类渗透,占种类总数的7%;广分布种类较少,仅占种类总数的4%。  相似文献   
49.
王凯  徐洪河 《自然杂志》2023,(2):119-126
陆生植物的出现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演化的重大事件,深刻地改变了大气和地表环境,为陆地生物的发展和繁盛奠定了基础。隐孢子是分布在寒武纪中期至早泥盆世地层中的一类孢型植物化石,对探索陆生植物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科学意义。然而,对于隐孢子的定义存在明显争议,目前仍无法统一。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成果,文章对这类化石的基本问题和相关研究进行梳理与回顾。对隐孢子化石在形态学、系统分类学和古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综合研究,极大地促进了对早期陆生植物起源与演化的新认识,并为地球生命演化及远古环境变迁提供新见解。  相似文献   
50.
性比,饲料和密度因子对福寿螺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性比、饲料和投放密度三因子对福寿螺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饲养雌螺、投喂混合饲料(满江红或紫贝浮萍加麸)和每亩投放10万幼螺的组合最好。还讨论了水生植物作为福寿螺饲料的优点和实现福寿螺单性生产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