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丛书文集   7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9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71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对2002年和2003年的6~7月先后4次从朝鲜某滩涂养殖场引进的规格为8.3~12.5 g泥螺1 299 kg,以及采集自江苏启东当地自然海区规格为3.3~2.7 g的优质泥螺675 kg,进行亲贝育肥蓄养、人工催产、杂交繁育、浮游幼虫培育、附苗和利用土池进行稚贝大规模苗种中间培育试验。2年间除受灾损失稚贝1.045亿粒外,共对5.555亿粒经中间培育的幼贝进行滩涂围网及池塘养殖。至2003年10月31日,共捕获规格为6.3~7.1 g的商品螺1 147 t,,产值931.7万元,经济社会效益显著,是适宜在江苏沿海滩涂作为产业化规模贝类增养殖的优良品种,此技术在国内尚未开展。  相似文献   
202.
利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贝壳类海洋生物(蛤蜊、牡蛎、扇贝)中多胺(主要是指亚精胺(SPD)和精胺(SPM))的含量.采取多种提取试剂(如不同浓度的HC1和H2SO4、甲醇、水提醇沉等)考察了样品中多胺的提取效果,另外,确定了最佳提取时间和温度.结果表明:样品中多胺的最佳提取条件为6 mol·L-1HC1溶液,蛤蜊和牡蛎60℃下提取3h,扇贝提取时间4h为好.提取液用丹磺酰氯衍生,甲苯萃取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色谱条件:流动相为甲醇和水,采用梯度洗脱,柱温40℃,荧光检测.测定结果:亚精胺(SPD)的回归方程为Y=0.172 9+0.2616 X(R=0.998 8),检出限为0.48 pmol;精胺(SPM)的回归方程Y=0.074 0+0.170 4X(R=0.999 2),检出限为0.54 pmol.  相似文献   
203.
皱纹盘鲍组织培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MEM培养液对皱纹盘鲍的血细胞、鳃、外套膜、肾脏和足肌进行了组织培养研究,血细胞培养1h后即贴壁生长,从形态上可分为成纤维样细胞和圆形细胞,但2d后即脱落,鳃细胞呈圆形,增殖迅速,容易获得传代细胞,其中两株现已分别传至22代和30代,肾细胞呈上皮样,生长缓慢,已传至第3代、外套膜和足肌则未获传代细胞。  相似文献   
204.
马氏珠母贝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OPM组20个碱基随机引物对海南三亚(SY),海南洋浦港(YP),广西涠洲岛(WZ)的3个天然群体和广东雷州人工养殖群体(LZ)的马氏珠母贝进行了RAPD分析。其群体内的平均遗传相似度(similarity,S)分别是0.5866,0.6514,0.6666,0.7158,由低到高依次为SY〈YP〈WZ〈LZ;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度(variability,V)分别是0.4134,).3486,0  相似文献   
205.
杭州和普陀岛陆生贝类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杭州和普陀岛的陆生贝类共计2亚纲10科17属31种,包括杭州20种,普陀岛16种,而两地兼有仅5种,说明岛屿与大陆的陆生贝类区系组成有差异.杭州的石灰岩区域比非石灰岩区域,陆生贝类种类多,每平方米生物量或密度也较高.蛛形环肋螺 Plectotropis araneatela(Heude)(巴蜗牛科)是浙江新记录种.  相似文献   
206.
我国海洋鱼类和贝类染色体组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综述迄今为止已报道的我国38种海洋鱼类和22种海洋贝类的染色体组型,以及其中6种鱼和1种贝的C-带、Ag-NOR带等细胞遗传学研究的结果,并对这项研究工作存在的 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7.
食物控制的陆生蜗牛碳同位素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宗秀  顾兆炎  吴乃琴  许冰 《科学通报》2006,51(20):2410-2416
陆生蜗牛壳体化石碳酸盐(文石, CaCO3)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已被用于解释过去古植被C3/C4光合作用类型的变化, 但是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是否取决于其食物碳同位素组成一直是争议的问题. 对黄土高原等地现生蜗牛软体躯干有机碳和壳体文石无机碳同位素组成测量表明, 壳体文石无机碳同位素δ13Ca分布范围为-13.1‰ ~ -4.3‰; 对应的软体躯干有机碳同位素δ13Corg分布范围为-26.8‰ ~ -18.0‰, 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δ13Ca = 1.021 δ13Corg + 14.38; R = 0.965; N = 31), 壳体文石13C相对于躯干平均富集(14.2 ± 0.8)‰. 由于蜗牛软体和食物碳同位素组成一致, 这样结果表明黄土高原陆生蜗牛壳体碳同位素组成可以反映其食物的同位素特征和潜在生态背景. 进而认为: (1)蜗牛碳酸盐壳体中的碳主要来自于蜗牛代谢(呼吸)作用产生的CO2; (2) 蜗牛休眠、壳体封闭时期壳内CO2与体液HCO3-之间碳同位素处于平衡分馏状态; 蜗牛活动时期CO2的释放, 壳体文石形成, 碳同位素动力分馏作用发生, 导致壳体文石13C富集程度显著高于同位素平衡分馏值.  相似文献   
208.
选取受采矿污染较严重的典型区域湖南省湘江长沙段作为研究区域,采集优势贝类物种大沼螺和河蚌,研究不同贝类对痕量金属的富集特性。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分析贝类中Cr、Mn、Fe、Co、Ni、Cu、Zn、As和Cd的含量,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了重金属的相关性。通过对贝类可食用和非食用部分痕量金属的质量浓度和金属污染指数(MPI)进行比较,探索贝类不同部位中痕量金属的分布特点。同时探究了大沼螺和河蚌中痕量金属随时空的分布特征,评估了食用这两种贝类引起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不同贝类中的痕量金属浓度存在差异,河蚌中Cr、Fe、Co、Ni、Cu、Zn和As的浓度高于大沼螺,而Mn和Cd低于大沼螺;大沼螺和河蚌的可食用和非食用部分均具有相似的相关性,但是两种贝类之间对痕量金属的生物蓄积性不同;MPI结果表明两种贝类的可食用和非食用部分对痕量金属有不同的累积能力,但是两种贝类食用部分对痕量金属累积能力相似;大沼螺和河蚌的可食用部分的HI值分别为7.58和3.05,大于可接受阈值1,表明存在慢性健康风险,且大沼螺的食用风险更大,应对贝类的食用健康风险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