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33篇
  免费   98篇
  国内免费   156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65篇
教育与普及   13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17篇
综合类   3336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3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83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62篇
  2015年   85篇
  2014年   158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71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0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44篇
  2004年   132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141篇
  2000年   105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0篇
  1995年   90篇
  1994年   73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已有的两级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工艺除磷与脱氮的优势和原运行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采用两级SBR工艺优化除磷与脱氮的改进运行模式,讨论了采用改进后的运行模式,在无需外加碳源条件下,实现对城市污水同步高效除磷与脱氮的可行性,分析了对该两级工艺实行实时过程控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2.
氮离子注入选育耐酸性α-淀粉酶产生菌诱变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低能(30keV)氮离子注入中温中性α-淀粉酶产生菌枯草芽孢杆菌BF7658,研究对其产耐酸性α-淀粉酶的诱变效应.结果表明,BF7658菌株存活率曲线是典型的"马鞍型"剂量-效应曲线,在"马鞍型"区域对应注入剂量50×1014~100×1014 ions/cm2下具有较高的突变率.通过诱变筛选到一株最适作用pH为5.0,较出发菌株的最适作用pH偏低一个单位的突变株,编号TUST743.该突变株产酸性α-淀粉酶的酶活为343U/mL.该酶在pH4.5和4.0条件下的相对酶活为61%和38%,说明此突变株所产酸性α-淀粉酶对低pH有较好的耐受性.经连续传代实验,表明该菌株遗传性质稳定.  相似文献   
123.
吡唑并嘧啶衍生物的合成及其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设计合成了新型吡唑并嘧啶衍生物3,6-二烷硫基-1-苯基-吡唑并[3,4-d]嘧啶-4-酮的6个衍生物,其中4个获得大于70%的产率.应用1H NMR和IR对其结构进行了分析与确证.对所合成的产物进行了初步的除草活性试验,在质量分数为1×10-4时,合成产物对稗草的茎、油菜的根茎都显出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4.
全球变暖和氮格局的改变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变化具有深远的影响,长期的模拟增温和氮沉降实验对预测21世纪全球气候变化下草地生态系统生产力和碳匮缺的响应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在中国东北松嫩草地开展4年的增温和施氯实验,通过测定羊草草地光合特性,试图揭示全球变化对羊草草地的碳、水通量产生的影响.试验采用一个封闭的光合测定系统(LI-6400)测定草地的碳、水通量变化,通过计算CO2的变化量确定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结果表明,增温降低了净生态系统CO2交换量(NEE),净生态系统生产力(GEP)和生态系统蒸腾作用(ET),升高了生态系统呼吸(ER)和水分利用效率(WUE);施氮处理刺激了NEE、ER、GEP和WUE;增温加施氮处理,氮素的添加缓解了因增温对生态系统产生的负效应.碳、水通量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是通过改变生物群落中优势物种羊草的数量实现的,全球变化能在短期内迅速改变松嫩草地的碳通量.这些结果都有助于理解未来生态系统碳循环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反馈.  相似文献   
125.
采用吡啶取代的单臂氮氧自由基与抗磁金属Cd(Ⅱ)进行配位,得到了一个新的单核配合物[Cd(1M4Py)3(OCN)2·2H2O](其中IM4Py=2-(4'-吡啶基)-4,4,5,5-四甲基咪唑啉-1-氧基自由基).单晶X-射线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属四方晶系,I4(1)/a空间群;晶胞参数a=1 443 9(3)nm,...  相似文献   
126.
以四丁基氢氧化铵、四乙基氢氧化铵和四甲基氢氧化铵等季铵碱水溶液为反应体系,Zn(Ac2)和NaOH为原料,微波辅助制备了球状、圆片状、细长薄片状及多脚状等纳米ZnO;对样品进行了XRD和SEM表征,分析了微波辅助下纳米ZnO的可能生长过程.结果表明:季铵阳离子能有效屏蔽晶核;季铵碱浓度越高,OH-浓度越高,或者前驱体Zn(OH)42-浓度越低,则样品粒径越小且越趋于球状.  相似文献   
127.
;通过对5600Nm<'3>/h制氮装置增压机油冷却器运行状况分析,介绍了将原固定管板式换热器改为板式换热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对其进行了研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28.
以TiH2、AlN粉为原料,采用等离子体活化烧结技术制备出单相Ti2AlN块体材料.通过对烧结过程中不同反应温度下产物的物相分析及显微结构观察,研究了Ti2AlN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在700℃以下,TiH2完成脱氢过程;当温度超过700℃后,AlN向脱氢后的Ti粉中扩散,并先后出现Ti3Al、TiN、Ti3AlN及TiAl等中间相;随着反应不断进行,中间相逐渐向Ti2AlN相转变,从而在1200℃下保温5min获得了具有明显片层结构的单相Ti2AlN陶瓷.对此单相Ti2AlN陶瓷进行了压痕行为研究,结果表明低硬度以及压痕区内晶粒的微开裂是Ti2AlN陶瓷具有良好可加工性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9.
报道了多用途的吡咯烷类氮杂糖中间体6的不对称合成.起始原料(2R,3R,4S)-2-苄氧甲基-3,4-二苄氧基-5-氧代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8)由手性合成砌块酒石酸酰亚胺7按照先前本实验室报道的方法经4步得到.活化的酰胺8经乙烯基加成、立体选择性还原、环化、氧化断裂双键成醛以及还原醛成醇等步骤得到了氮杂糖中间体(2R,3R,4R,5R)-2-羟甲基-3,4-二苄氧基-5-苄氧甲基吡咯烷-1-羧酸叔丁酯(6).从活化的酰胺8出发,经过5步反应,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氮杂糖中间体6,总产率46%.中间体6可用于多个吡咯烷类氮杂糖的合成.  相似文献   
130.
导数同步荧光法测定猪肉中强力霉素残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适当的条件下,强力霉素可与镁离子形成具有强荧光的络合物,在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胶束体系中,荧光可进一步增强.据此建立了一种测定强力霉素残留的新方法.在优化条件下,强力霉素线性范围为0.2~10 mg/L,相对标准偏差为0.9%~3.9%,检出限为12μg/kg,加标回收率90.5%~107.3%.该方法已应用于猪肉强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