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7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155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361篇
教育与普及   197篇
理论与方法论   58篇
现状及发展   35篇
综合类   6236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77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5篇
  2020年   96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65篇
  2014年   273篇
  2013年   256篇
  2012年   295篇
  2011年   331篇
  2010年   282篇
  2009年   314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388篇
  2006年   272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67篇
  2003年   366篇
  2002年   432篇
  2001年   406篇
  2000年   193篇
  1999年   165篇
  1998年   150篇
  1997年   135篇
  1996年   100篇
  1995年   117篇
  1994年   101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8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50 毫秒
51.
55%铝—锌—1.6%硅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在盐雾试验(NSS、ASS)、曝气试验、浸泡试验和缝隙腐蚀试验的基础上,通过与锌镀层和铝镀层的对比,研究了55%Al-Zn-1.6%Si合金镀层的耐蚀性能.镀层中富锌相的存在,导致缝隙腐蚀中的自催化酸化闭塞电池难以形成,因而该镀层的耐缝隙腐蚀性能优于铝镀层;在其他试验条件下,由于镀层表面富铝相占较大面积,使得镀层的耐蚀性高于锌镀层,接近于铝镀层.钝化处理后各镀层耐蚀性均有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2.
铁铝原子在金属间化合物形成中的扩散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采用铁铝扩散偶,研究铁铝原子在化合反应中的扩散和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机理,扩散偶在铁铝低共熔反应温度上下进行热处理,结果表明,扩散偶在低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在扩散偶铁-铝界面铁的一侧,通过铝原子的扩散,形成了富铝相金属间化合物FeAl2;而在高于共熔反应温度处理时,则在铁-铝界面上,通过铁、铝原子的互扩散形成了金属间化合物Fe3Al5,并随时间向两旁生长,两种化合物均为多孔体。研究发现铁、铝原子的  相似文献   
53.
将装有8-羟基喹啉修饰的玻璃小珠或XAD-2聚合物小球的微型富集分离柱接入流动注射-石墨炉原子吸收联用系统,分析茶汤和水样中不同形态的铝.选择不同的富集分离条件,样品中的铝可被分为与8-羟基喹啉快速络合的无机态铝、有机疏水态铝和总铝等几个种类,并比较和讨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4.
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MAO合成间规聚苯乙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比较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和五甲基茂基三苄氧基钛[Cp*Ti(OBz)3]/MAO两种均相催化体系的苯乙烯间规聚合;发现由于Cp*Ti(OBz)3主配体茂基上取代甲基的供电子效应,Cp*Ti(OBz)3/MAO催化体系有较强的热稳定性和较高的催化活性,在较高的温度下(70℃)仍然能够合成粘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3.0×105的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聚合温度、催化剂浓度和苯乙烯浓度对Cp*Ti(OBz)3/MAO体系催化苯乙烯间规聚合的影响,最佳聚合条件为:聚合温度70℃、催化剂浓度1.04×10-4mol/L、m(Al)/m(Ti)为830、c(苯乙烯)>4.32mol/L.聚合反应产物用沸丁酮抽提8h,不溶部分sPS用GPC,13CNMR,FTIR,WAXD和DSC等方法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55.
讨论了用混合稀土对Al-Si共晶合金的变质工艺,测定了合金的热抗拉强度、线膨胀系数和活塞的尺寸稳定性。结果表明:加入混合稀土1%后,ZL108号合金铁热抗拉强度提高了26%,线膨胀系数降低,活塞的尺寸稳定性增加。  相似文献   
56.
双层结构8—羟基喹啉铝电致发光的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分子掺杂聚合物作为空穴传输层、8-羟基喹啉铝作为发光层的有机分子/聚合物双层结构的电致发光。着重指出在稳定发光之前有一个有效载流子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57.
美东地区的罗德河流域遭受着严重的酸沉降侵蚀.在酸性条件下,铝从土壤中大量溶解并迁移到水环境中.地表水中升高的铝浓度对鱼类产生毒害,监测地表水和土壤水中的铝形态及浓度变化已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报导了用化学平衡模式计算法分析美东地区罗德河流域地下水中的铝形态分布,获得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58.
用流动注射法研究了铝离子的在线分析,采用铝-铬天青S的二元显色体系,在流动体系中考察了表面活性剂,pH的影响,阴离子和阳离子对铝离子的干扰,用抗坏血酸和邻菲罗啉作掩蔽剂,在pH=5.5缓冲液中测定铝,进样频率120次/h,此方法检测下限0.15μg/mL,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回收率101%。  相似文献   
59.
使用电子束蒸发法沉积了铝掺杂的氧化锌透明导电膜。  相似文献   
60.
分析了阿勃,青春533,青农469、青农452等四个春小麦品种(品系)在青海西宁地区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和蛋白质绝对含量的积累进程,结果表明,从开花至成熟,籽粒蛋白质相对含量的变化呈“U”型曲线,并以花后籽粒发育初期含量最花,花后31天左右是该地区春小麦籽粒中蛋白质相对含量最低的时期。不同品种在花后不同时期蛋白质相对含量各不相同;籽粒蛋白质绝对含量的积累过程呈“S”形曲线,可用概率转换方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