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5篇
综合类   2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 毫秒
11.
钩藤     
又名双钩藤、鹰爪风、金钩草、大钩丁。化学成分主含钩藤碱、异钩藤碱、去氢钩藤碱等吲哚类生物碱。性味归经性凉,味甘;归肝、心包经。用法用量水煎内服,常用量10-15克。入汤剂宜后下(即水煮沸时间20分钟)。中药基源本品为茜草科钩藤属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干燥带钩茎枝。秋、冬二季采收,去叶,切段,晒干。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钩藤的种子、扦插育苗及栽培管理技术,种子处理是钩藤实生育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钩藤种子发芽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钩藤(犝狀犮犪狉犻犪狉犺狔狀犮犺狅狆犺狔犾犾犪)种子的发芽条件,为钩藤种子检验和种子质量标准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法研究种子来源、发芽温度、光照和抑菌处理等因素对钩藤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钩藤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黑暗不利于钩藤种子的发芽,每天应固定给予部分光照;无菌水处理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发霉种子也较少;来源于广西融水县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结论】钩藤种子整体发芽率较低,不同温度、光照、消毒处理及不同来源的种子的发芽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贵州不同产地钩藤不同部位主要微量元素的含量,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对采自贵州剑河、都匀钩藤样品进行钩、茎微量元素(Na、Mg、K、Ca、Mn、Fe、Co、Zn、Cu、Mo)含量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剑河钩藤钩、茎中Na、Mg、K、Ca、Fe、Zn、Cu、Mo含量均高于都匀钩藤钩、茎中含量。Zn/Cu比大小顺序均为茎钩和茎钩,都匀钩藤钩、茎、钩和茎中Zn/Cu比均高于剑河钩藤对应部位的Zn/Cu比。不同产区钩藤间Mn和Mg,Mn和Ca、Fe和K、Zn和Mg、Zn和Ca、Cu和Na、Cu和Na、Mo和Fe(p0.05)显著正相关,K和Na、Ca和Mg、Cu和K、Cu和Fe(p0.01)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BATMAN-TCM在线分析工具研究钩藤主要活性成分及药理机制。方法从BATMAN-TCM数据库中提取钩藤的化学成分,以Score cutoff≥30和P≤0.05筛选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分析靶点富集的信号通路与疾病,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疾病网络,预测钩藤的多维药理机制。结果获得钩藤碱、毛钩藤碱、卡丹宾碱等23个主要活性成分;以及DRD2(多巴胺受体D2基因)、HTR1A(5-羟色胺受体1A)、HTR1B(5-羟色胺受体1B)、SLC18A2等21个核心靶点;活性成分可关联细胞间隙连接、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钙信号通路等通路11条;可治疗疼痛、心血管系统和神经系统等相关疾病21种。可进一步验证钩藤"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作用机制。结论本研究从网络药理学角度探讨钩藤主要活性成分、相关通路及多种药理作用机制,为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用放射配体结合实验方法确定钩藤提取物是否能与阿片受体发生相互作用,具体以3H-diprenorphine为标记配体,反应体系及反应条件同饱和结合实验,选用不同浓度的吗啡(10-10~10-5nmol/L)或钩藤提取物(0.125~4mg/mL)为竞争药物,考察钩藤提取物与转染阿片受体的结合水平.结果表明,钩藤提取物(0.125~4 mg/mL)浓度依赖地竞争3H-diprenorphine(1nmol/L)与μ、δ、κ3种阿片受体的结合,其IC50值分别为(1.27±0.86)mg/mL(n=3)(、0.59±0.21)mg/mL(n=4)和(1.20±0.24)mg/mL(n=3),其Ki值分别为(0.41±0.27)mg/mL(n=3)、(0.26±0.09)mg/mL(n=4)和(0.38±0.08)mg/mL(n=3),说明钩藤提取物非选择性地与μ、δ、κ三种阿片受体结合.  相似文献   
17.
高压密封消解ICP—MS测定钩藤不同部位微量元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建立了钩藤药材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样品采用高压密封消解后,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钩藤不同部位微量元素。结果: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工作曲线相关系数r≥0.9967,各元素检出限为0.0021~9.46rig/m1,标准偏差为1,29~2.80,加标回收率为93,9%~106.0%,适用于钩藤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本实验测得Na、K、Fe、Eu、Mo、Sb、Hg在钩中的含量大于茎中的含量,有害元素A8、cd、sb、Ph在钩和茎中的含量都很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测定黔产钩藤不同部位中总黄酮的含量。方法:以芦丁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在510 nm下,对钩藤的皮、叶、钩、茎、木质部、薄壁组织中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芦丁对照品在0.3428μg/mL~2.0565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Y=0.3896X+0.03(r=0.9994);加样回收率96.34%,RSD=2.17(n=6);钩藤不同部位中皮的含量最高,为196.26μg/g。薄壁组织含量最低,为38.70μg/g。如下:皮叶钩茎木质部薄壁组织。结论:建立的紫外分光光度法操作简便,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钩藤中总黄酮的含量测定;造成黄酮类化合物在钩藤不同部位分布存在差异的原因,可能与黄酮类的生物合成途径有关,植物的生物合成途径需要相应的酶发生作用,该结果可以为钩藤的更进一步研究与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福建闽北地区十县市的钩藤资源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情况,为筛选闽北地区良好的钩藤种质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测定不同种质资源钩藤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结果不同种质资源的钩藤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差异性较大,其中钩藤碱与异钩藤碱含量最高的是武夷山的钩藤,含量最低的是松溪县的钩藤。结论不同种质来源的钩藤钩藤碱与异钩藤碱的含量差异较大,提示引种闽北各县市钩藤时应注意不同种质资源来源,同时为福建闽北本土的钩藤引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道了应用表面增强技术将薄层色谱(TLC)与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FT-Raman)联用,获得了中草药钩藤中的钩藤碱光谱研究的新方法。研究表明,在薄层原位2.5ug多心藤总碱,即可很好的分离出多心藤碱等多种钩藤生物碱。应用薄层原位表面增强(TLC-FT-SERS)技术,获得钩藤碱分子的特征振动谱带,进而阐述了样品分子在表面增强基底银胶表面的吸附模式,钩藤碱以分子中甲氧基O原子的孤电子对吸附于银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