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43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34篇
系统科学   15篇
丛书文集   471篇
教育与普及   3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42篇
现状及发展   30篇
综合类   809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105篇
  2022年   86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23篇
  2015年   176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284篇
  2012年   334篇
  2011年   361篇
  2010年   341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354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332篇
  2005年   319篇
  2004年   292篇
  2003年   364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80篇
  2000年   348篇
  1999年   337篇
  1998年   310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316篇
  1994年   284篇
  1993年   220篇
  1992年   179篇
  1991年   172篇
  1990年   157篇
  1989年   156篇
  1988年   84篇
  1987年   48篇
  1986年   32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01.
采用金属蒸气真空弧(MEVVA)离子源技术对强流Ti离子束注入到纯铜表面的结构和性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材料表面层的机械性能测试表明:强流Ti离子注入纯铜后材料表面的硬度和耐磨性均有提高,相对于纯铜基体,5×1017 cm-2注量注入可以使材料表面硬度提高2.3倍,使表面摩擦因数下降14%.注入层的X射线结构分析表明:金属离子注入后,在纯铜表面注入层中析出了合金相,合金相的析出是材料的表面硬度和耐磨性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2.
铜熔体的过滤脱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用的脱氧剂对铜熔体脱氧时,残余的脱氧剂往往对其导电性能造成一定影响.实验研究了采用木炭过滤的方法对液态铜进行脱氧.结果表明,木炭过滤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铜熔体脱氧方法,而且不会对熔体产生二次污染.此外,对过滤脱氧技术在废旧紫铜的回收利用方面进行了研究,在炉料中分别添加0.1,0.2,0.3,0.5和1.0(质量分数)的废旧铜丝后,净化后的试样中wO≤10×10-6,直径3mm铜丝的硬态电阻率不超过1.75μΩ·cm,满足无氧铜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103.
铜离子注入不锈钢中的显微组织与抗菌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Cu离子由MEVVA离子注入机引出注入0Cr18Ni9不锈钢,采用60~100keV的能量、0.2~2.0×1017cm-2剂量。抗菌实验结果表明,铜离子注入试样具有良好的抗大肠杆菌的效果,抗菌处理使得试样具有优良的抗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效果,且注入量接近饱和注入量时,样品具有最佳的抗菌性能。  相似文献   
104.
手性醇衍生的α-重氮苯乙酸酯与N-(苯乙烯基)-吗啉在铜盐催化下的反应,能够以高度的化学产率制备手性的4-氧代-2,4-二苯基-丁酸酯,产物中两种非对映异构体的比例达到2:1.  相似文献   
105.
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对PET阻燃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热重分析(TGA)和热裂解色谱(PGC—MS)研究了阻燃剂聚苯基膦酸二苯偶氮酯(PAPPP)对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的阻燃作用机理。TGA结果表明PAPPP/PET(15/85)共混物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37℃,550℃的热解残余量为26.8%,450℃~550℃的失重为23.3%,与纯PET相比,共混物的热解温度范围变宽,残余量增加,且在PET燃点附近的可燃性挥发气体的生成量降低,表现为凝聚相阻燃机理.PGC—MS分析表明,加入PAPPP对PET的热裂解模式有一定影响,在燃烧过程中伴有酯交换反应.  相似文献   
106.
用自行制备的磺酰氯与8-氨基喹啉反应,得到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喹啉,并制得了二(十二烷基苯磺酰胺喹啉)合铜(Ⅱ)配合物。配合物用红外、^1H NMR和元素分析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107.
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Cu(HQ)2和HQ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用微柱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8-羟基喹啉铜中的8-羟基喹啉(HQ)和8-羟基喹啉铜[Cu(HQ)2]的方法,8-羟基喹啉铜样品用甲醇溶解,然后以WatersXterraTMRP18(1.0×50mm,2.5μm)微柱为固定相,60%的甲醇(内含0.05moL/LpH值为4.0的醋酸-醋酸钠缓冲盐)为流动相分离,用紫外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测定,方法标准回收率在99-102%,相对标准偏差在0.58-0.65%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8.
北马兜铃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种子中通过溶剂提取、硅胶柱层析、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制备薄层层析等方法分得6个化合物。波谱分析(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质谱)确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马兜铃酸(aristolochic acids)IVa(1)、VII(2),马兜铃内酰胺(aristolactam)-N-β-D-glucopyanoside(3)、aristoloctam Ia N-β-D-glucopyanoside(4)、松醇(pinitol,5)和葫萝卜苷(daucosterol,6)。化合物5系首次从北马兜铃中分得。  相似文献   
109.
用静态法对不同制备工艺和不同PZT掺杂量的(1-x)PST-xPZT陶瓷的热释电系数进行了测试,发现随着PZT掺入量的增加逐渐降低PSTZT陶瓷的热释电系数.采用两步法工艺制备的PSTZT陶瓷和在较高烧结温度下制备的PSTZT陶瓷的热释电系数较大.  相似文献   
110.
采用铜纳米粒子(平均粒径d≈50nm)修饰的碳糊电极,实现了电化学方法在近中性(pH=8磷酸缓冲溶液)条件下对甘氨酸等15种氨基酸的定量测定,测定的线性范围(甘氨酸)为2.5×1-05~7.4×1-04mol.L-1,最低检测下限(甘氨酸)为2.5×1-06mol.L-1(S/σ>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