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77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诈欺破产犯罪行为是破产案件中的常见现象,该罪是一种新型的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大多数企业的破产案件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假破产真逃债的诈欺行为。在立法上完善我国诈欺破产犯罪已刻不容缓,对本罪如何定罪量刑,其主客观构成要件有何法律特征,如何认识此罪的本质,如何认定并适用法律,以及如何完善现行有关法律规定,本文拟就此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2.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是我国刑事犯罪中最为严重的集团犯罪,而我国刑法中对此规定不尽完善。因此,应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提高量刑幅度,增设财产刑罚。  相似文献   
13.
量刑情节与定罪情节相对应,属于一种犯罪情节,是指影响量刑结果的主客观事实情况,主要功能是可以决定宣告刑。量刑情节具有一定法定性与非法定性和独立性与复杂性的特征,可以分为法定情节与酌定情节、单功能情节与多功能情节和应当情节与可以情节。量刑情节的适用较为复杂,总的原则是依法适用,同时应注意其存在的问题,并建议通过立法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环境监管失职罪,是我国现行刑法的一个新增罪名,但是在研究中,笔者发现此罪在法定刑的配置上存在着一些刑度设置上的畸轻问题,本文拟从法定刑配置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的法定刑配置理论,并立足本国法律实践,力图从立法实践上,给本罪依法定型设置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15.
总结了我国毒品纯度与量刑问题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毒品纯度在对被告人量刑时具有重要作用的观点,建议对我国现行刑法第三百五十七条做出修改.  相似文献   
16.
针对司法实践中对于可解释性及预测性能的需求,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概率图模型的量刑智能辅助方法. 该方法以量刑要素为基石建立含有隐节点的概率图模型, 由极大似然准则估计刑期分布的参数, 进而计算分布的数学期望得到预测值. 关于危险驾驶罪的实验结果表明, 概率图模型的预测准确率优于基于决策树和神经网络等的模型, 且具有良好的可解释性.  相似文献   
17.
刑事类案不同判的现象从个别开始转向普遍,可以说这种现象的存在严重地侵害了司法权威。文章以现实案例分析司法审判中存在的"类案不同判"的问题和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即根据具体的方案改善现有法律的不足之处,弥补案例指导的缺陷,更新典型案例数字平台,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防止地方保护和舆论的干扰,强调司法独立的重要性。最后,结合现有的指导性案例和量刑指导意见提出了自己的完善建议,以求类案同判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盗伐、滥伐林木材积数量是对案件定性、对行为人处罚的重要依据。目前材积测算的方法较多,相关法律法规对测算方法没有统一规定,导致同一案件出现多个测算结果。笔者采用案例研究、调查访问、模拟现场调查等方法,根据涉案林木的状态,分别对几种常用的测算方法的精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应根据不同案情确定材积测算方法;同一案情有多种测算方法时,应优先选用精度较高的方法,使测算结果具有唯一性,并经司法机关认可取得合法性。这样对盗伐、滥伐林木案件进行定案时可减少争议的出现,缩短办案时间,提高办理毁林案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量刑规范化作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司法改革任务,其改革成败关乎刑事法治能否顺利实现以及量刑公正是否得到有效保障。检察机关的量刑建议作为量刑规范化改革中的制度设计之一,有其存在的法理、法律依据以及价值内涵。量刑建议在司法实践中运用的充分、得当与否,也在一定程度决定着量刑规范化改革"触角"的深浅,但是量刑建议作为人民检察院公诉权延伸,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合法律性遭质疑、说理不足、标准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健全等问题,需要不断健全与完善。  相似文献   
20.
老年犯罪人由于认知能力降低、身体状况差导致其责任能力降低,需要在刑罚裁量时予以从宽。但是通过对老年犯罪人量刑规定的梳理发现,法定量刑情节和酌定量刑情节都存在其不合理之处。首先是法定的从宽年龄设定过高,其次是酌定从宽规定不明确,酌定从宽的量刑情节适用难,造成立法规定和司法规定在刑罚裁量应用过程中的双向从严。需要考察年龄与责任能力的关系、结合我国实际状况对刑罚裁量的制度进行合理化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