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91篇
  国内免费   335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24篇
教育与普及   20篇
理论与方法论   8篇
现状及发展   4篇
综合类   148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141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94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6 毫秒
51.
两种新型石油磺酸盐基复合驱油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驱油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提高原油的采收率,在研究了石油磺酸盐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的基础上,研制了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和磺酸盐型Gemini-石油磺酸盐两种复合驱油剂,采用TX-500界面张力仪考察了两种复合驱油剂降低胜利油田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研究表明,在一定的浓度条件下,石油磺酸盐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1×10-2mN.m-1,改性纳米二氧化硅-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油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3.2×10-3mN.m-1,磺酸盐型Gemini-石油磺酸盐复合驱油剂能降低油水界面张力至(4~6)×10-4mN.m-1。与传统驱油剂相比,两种复合驱油剂降低油水界面张力的能力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52.
报道通过表面电位测量和C V分析来确定硅基多层无机驻极体薄膜中平均电荷重心及电荷密度的方法.它包括两个非破坏性的测量首先,通过补偿法测量驻极体薄膜自由面的表面电位,然后在样品表面蒸镀金属电极,形成MIS结构,进行电容电压(C V)测试,由此得到驻极体薄膜和硅界面的电位.电荷重心和电荷密度可通过计算得出.同时利用这一方法确定了硅基Si3N4/SiO2双层驻极体薄膜中的平均电荷重心,发现电荷重心强烈地依赖于电晕充电以后的老化温度,经过400℃下老化20min,常温正电晕充电驻极体的电荷重心已从近自由面迁移至Si3N4和SiO2界面附近.  相似文献   
53.
N28-1井区是典型的高渗透,高饱和压力,高粘度的疏松砂岩油藏。经过24年的开发,采出程度26.72%,靠进一步提液或井网调整来提高原油产量的潜力不大,为提高该区块的采收率,改善驱油效果,采用了活性剂驱油方法。  相似文献   
54.
考虑一列非线性回归模型,对非线性项使用了一阶近似进而使模型转化为线性模型,得到了模型LS估计的迭代解,考察了解的渐近性质,证明了过程的可行性,最后对非线性项的特殊情形作了描述,其中1种情形可得到LS估计的精确解.  相似文献   
55.
随着现代工业控制对象日趋复杂、要求的控制品质越来越高,一系列新型控制策略应运而生,并迅速在工业生产过程中应用、改进和发展.本课题研究的就是一种新型控制策略——前景预测控制在多变量控制过程中的应用.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流程工业的自动化控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AtMYB44与ABI1竞争性结合ABA受体RCAR1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进一步确定AtMYB44、ABI1、RCAR1三者之间的关系,本文进行了竞争性pull down和ABI1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AtMYB44与ABI1能够竞争性结合RCAR1,并且这种竞争性结合依赖于ABA,AtMYB44能够降低RCAR1对ABI1活性的抑制,这为深入研究ABA信号转导途径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一种适合于低空无线信道的改进SC FDE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对于低空无线信道的报道较少, 尚未建立统一的模型, 而由于多径时延和多普勒频移的影响, 传统的单载波频域均衡(SC FDE)技术在该信道下的传输性能较差. 本文在航空信道建模的基础上, 分析了不同场景下低空无线信道的传输特性, 建立了相应的信道模型. 为了在低空无线信道下获得良好的传输性能, 提出了一种基于Turbo编码和最优信号子空间(OSS)理论的改进SC FDE技术. 仿真结果表明, 该技术能很好地适应低空无线信道的特性, 可以在低信噪比(SNR)条件下获得较低的误码率(BER), 从而提升了通信系统在该信道下的传输性能.  相似文献   
58.
采用天然露头岩心进行驱油物理模拟,研究三元复合体系在地层中不同运移距离下的界面张力以及化学剂损失规律。结果表明:二类油层中复合体系的各组分损失严重,表面活性剂在运移前20%距离后即损失了80%,此时碱、聚合物的损失率也达到23%和12%;复合体系运移全程距离后表面活性剂、碱和聚合物的损失率分别达到了92%、42.8%和31%,损失量都较为显著。复合体系的化学剂主要损失在注入井附近地层中,且这部分损失主要为"无效损耗",对采收率的贡献值有限。化学剂的损失导致复合驱的驱油效果也逐步降低。复合体系的超低界面张力实际的有效作用距离仅为前20%距离,因而对提高采收率的贡献十分有限,而对20%井距之后的水驱残余油的进一步启动则是三元复合驱发展的潜力方向。  相似文献   
59.
利用油藏数值模拟技术,采用单因素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网形式、注采井距、注气时机、注气速度、水气交替注入周期、气水比对J油田水气交替驱开发效果的影响,并比较了水驱、气驱及水气交替驱的开发效果;基于QIM-AG算法,对比了水驱、气驱和水气交替驱的经济开发效益。结果表明:注气速度、气水比、注水时机对采出程度影响较大,而井距、注入周期对采出程度影响相对较小;较高的注气速度(0.08HCPV/a)、压力保持程度为1、小井距、气水体积比为1.5∶1、注入周期为3个月时可获得较高的采出程度;在注入气水总体积相同的条件下,气水交替驱比单纯水驱或气驱可获得更高的最终采收率,且具有更大的开发净现值。  相似文献   
60.
为了研究塔河油田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注气替油提高采收率机理,开展了原油物性实验、相态分析和注气驱油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塔河油田注氮气驱油为非混相过程,注二氧化碳驱油为混相过程;注氮气驱油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原油黏度、体积膨胀补充地层能量、驱替微小孔径中的原油及重力分异形成人工气顶置换顶部剩余油;注二氧化碳驱油的作用机理为降低原油黏度、体积膨胀补充地层能量及降低油气界面张力;非混相注气驱油比混相开发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