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20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略论教师的教学自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学自主权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享受的利益和自主行使的权力.传统教育下教师教学自主权走向两个“极端”:一方面,教师的教学自主权几乎完全丧失;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滥用“权力”的现象又十分普遍.赋予教师充分的教学自主权,这既是我国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等制度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专业化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82.
王冬梅 《科技信息》2010,(27):I0388-I0388,I0389
当前,我国经济高速发展,高质量的财务会计信息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尤为重要。调查表明,我国企事业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工作不容乐观,部分单位根本没有内部控制,部分单位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大部分单位虽有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但不健全。  相似文献   
83.
浅谈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现有的招生模式已不能满足高职教育发展的新需求。高职教育应按照高职培养目标改革现有的高职招生制度,实行开放式招生,放宽高职招生自主权,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急需的应用技术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84.
我国地方立法的形成与发展、设区的市社会条件的变化表明,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具有可行性和必要性。确保立法的差异性和针对性、增强法律制度对社会结构分化回应的及时性、注重立法"民主性"、发挥"立法"对改革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应成为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法律思路。为了确保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有效行使,应完善相关法律,确立设区的市的立法主体地位;合理划分各级政府事权,明确设区的市立法权力的范围;增强立法的民主程度,提高立法质量,同时,还应注重对立法权行使的监督。  相似文献   
85.
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能否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是一个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萍乡市供销大厦在经营、价格、人事、分配四个方面实行了自主决策、自主运行、自负盈亏,形成了三大运行机制,创造了较好的经验。  相似文献   
86.
商业信函在我国刚刚起步,对如何发展商业信函,本文提出了转变观念、树立经营意识;开展公关、塑造企业形象;改善服务、拓展商业信函市场;灵活经营、实施价格策略等初步的思考。  相似文献   
87.
88.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的滞后性日益明显,其修改已势在必行。邮件延误是有悖于邮政服务方针的行为,邮件延误的损害赔偿一直是邮政用户和邮政企业争议的焦点。本文在阐明“邮政合同”、“邮政延误”、“邮递期限”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对邮件延误的损害赔偿进行了学理和实践分析,并针对邮件延误损害赔偿这一立法空白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9.
德国科研管理经验与借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锐 《杭州科技》2003,(5):42-43
今年8月,作者随中国科学院组织的科技管理与技术创新考察团赴欧洲进行了为期14天的访问考察,考察组成员由中科院直属研究院所和部分省市的地方院所管理人员组成。考察期间,作者对德国科研体系及其管理经验深有感悟,决定用笔记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0.
郜瑛 《信息化建设》2003,(12):36-38
根据国家经贸委2001年底调查统计的资料显示:对本企业信息化效果满意的企业仅占总数的6%,较满意的企业占52%,不满意的企业占26%。可以说,接近1/3的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是不成功的。邮政的信息化建设经过多年的推广、普及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信息化运用有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与此同时,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实施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